推荐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生于乱世,他们靠着自己的一腔热忱和智慧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但是在以前如果一个人太厉害,也很容易遭到君主的嫉妒。就拿三国时期的马谡来说,刘备因为忌惮马家的势力,所以从未重用过马谡,可见君主对于太有能力或者是背景强大的臣子也会有很强的防备。在三国时期孙权对待陆逊非常的残忍,陆逊是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东吴的第四位大都督,陆逊曾经协助过吕蒙袭击荆州,曾战胜过刘备的70万大军。可以毫无疑问的说陆逊是一个文武全才,他为东吴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陆逊下场很惨,被孙权算计
但是这样的一个文武全才下场却十分凄惨,陆逊是东吴四位大都督里面,唯一一个不得善终的人。很多人对此都非常的奇怪,在以前孙权是非常重用陆逊的,孙权还听取吕蒙的意见把陆逊任命为了大都督,当时陆逊被孙权派出去抵御刘备大军。孙权曾经还在陆逊面前点评过周瑜,称周瑜是东吴的第一功臣,陆逊和周瑜之后的功臣,意思就是陆逊是东吴的第二大功臣。即便陆逊对东吴鞠躬尽瘁,但是在他晚年,孙劝对他却是极尽残忍,孙权还屡次派人去责骂陆逊。也是因为孙权的所作所为,陆逊郁郁而终。那么究竟为什么孙权要这么对待陆逊呢?
第一点就是孙权从来都没有信任过陆逊,很多人会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孙权曾经把三军托付给了陆逊,如果他不信任陆逊的话,又怎么会这么做呢!其实大家仔细阅读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他也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当时吕蒙为了能够袭击荆州,称病离任了,当时吕蒙向孙权请求让陆逊来代理自己的位置,想以此来忽悠关羽,当时孙权答应了。孙权会答应是因为他知道吕蒙是在装病,并不是真的要把大都督的位置交给陆逊,那是一切都只是权宜之计,陆逊只是暂时代理吕蒙的位置而已。
可是后来等荆州被攻下之后,吕蒙真的生病了。当时孙权又问了一遍吕蒙谁来接替他的位置。如果当时孙权真的想把大都督给陆逊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去问吕蒙了。这个时候吕蒙也看出了孙权的心思,所以他举荐的并不是陆逊而是朱然。孙权之所以不重用陆逊,是因为当时陆家和孙家是有国恨家仇在的,陆康是陆逊的堂祖父,之前孙策曾奉命攻打过陆康,当时陆氏宗族死伤大半,所以孙权对于陆逊不得不有所保留。既然有所保留,为什么孙权还是把陆逊封为了大都督,其实是因为当时刘备已经来势汹汹了,那时东吴除了陆逊,也没有别的好的人选了。
陆逊参与"南鲁党争",被孙权猜忌
因为陆逊的参与,孙权动了杀机,当时孙权对陆逊是欲杀之而后快。所谓"南鲁党争"就是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帝位产生了斗争,因此当时朝廷分成了两个派系,两派经常大打出手,朝廷也因此快要分裂了,最后是孙权出来平息了这件事情。
孙权最终把太子废掉了,把鲁王给赐死了。因为这件事情孙权对陆逊耿耿于怀,也因此他把陆逊给逼死了。当时陆逊看到两派闹的死去活来,于是他就上书孙权,他希望可以让太子来继承大统,为此还说了比较重的话。当时奏章送了好几次,孙权并未打理陆逊,从那时候开始孙权就已经容不下他了,当时帮陆逊送信的太子太傅也被处死了。为此孙权还派人去责怪陆逊,因为他参与了孙权的家世为孙权所不容,既然陆逊参与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点就是陆逊背景很是强大,在前面就跟大家说过了,一般的帝王对于臣子戒心都是很强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背景的。在孙权的眼中陆逊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陆逊威胁到了孙权的帝位。陆逊因为出身于世家豪族,当时在江东他的家族威望颇大,可是孙权自己并不是江东人,他的建国之路非常的艰难而且曲折,当时孙权如果想要在江东立足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得到江东氏族的支持,在另一方面孙权没有办法对这些人做到全身心的信任,对于孙权而言人心是隔肚皮的。而且孙权连太子都能说废就废,更何况是别人呢。所以孙权去整陆逊的根本原因,就是怕陆逊威胁到他的地位。
权臣陆逊却不被信任
孙权在睌年的时候,岁大昏馈,加之经常酗酒,有老年痴呆症状,晚年与斯大林相似,多疑,善变,不安,嗜杀!不仅如此, 当时陆逊已经出将入相成为权臣,地位已经高得不能再高,孙权忌惮这陆逊,因为陆逊的背景和能力都太厉害了,这对孙权而言是危机。其实孙权才是聪明人,堪比曹孟德。
孙权本来疑心病颇重,江东一直兵权都归大都督,他本来就是个摆设,但又想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参考周瑜、吕蒙,孙权有点不够自信,却又嫉妒心极强。不得不说陆逊也是非常的冤,其实他只不过是为了国家大事着想,希望朝廷可以稳定。
作为一个臣子而言,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这在孙权的立场上就是死罪,孙权觉得陆逊就是在自寻死路,孙权觉得他不该咄咄逼人,更不该将自己凌驾于皇权之上。
总结:斯人已逝,只希望孙权和陆逊的故事能够带给自己教训,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全身心的信任你,因此不管做什么自己都应该考虑周全,这样自己才不至于处于下风。人生在世我们还是要多多磨练自己,多学一点处世之道。你怎么看待陆逊这个人?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革,我将与你同在!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