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自周武王分封诸侯以来,由于周朝无法对所有的诸侯进行管理和约束,从而导致礼崩乐坏,失去了对天下的实际统治。天下诸侯趁机各自割据一方,积攒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慢慢将触角伸向了弱小的诸侯国,将其灭亡或者是兼并,一时间天下烽烟四起,战火不断。
这段时期除了出现了大量的战争之外,也是文学广为发展的时期,因此后人可以从大量古籍中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比如《史记》、《左传》、《吕氏春秋》等等。从这些书中,我们了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无数诸侯国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比如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有着各自精彩的历史,并引发了后人的诸多关注和讨论。
周朝分封的众多诸侯
但是严格说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和周朝重叠的,只有周室灭亡到秦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那段时期才是独立的。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颁布的号令诸侯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当初分封诸侯,也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的各个角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周王室开朝既巅峰,可是周武王执政一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了。
在武王去世后,国力日渐衰弱,国君无所作为,所以在这段历史中周王室的事迹不甚引人注目,被许多诸侯国抢走了风头,以致于许多人只记得春秋争霸、战国风云,反而忽视了周王室的历史。到了周夷王时期,他希望复兴周室,恢复当年武王执政时期的荣耀。不过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分封土地的诸侯国们正忙着进一步开疆拓土,发展建设,不愿意听从周天子的号令。于是周夷王为了树立天子的威信,用极刑处死了齐哀公,有力地震慑了天下诸侯。
姜尚像
齐国负责为周室讨伐诸侯
说到齐国,那可不是一般的诸侯国,那是周武王的首辅大臣,灭商功臣之一姜尚的封地。虽然齐国和其他诸侯国在理论上都是平级的,但是姜尚得到了一项巨大的权力。据《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中记载:
"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因此,齐国获得了为周王室讨伐作乱诸侯的权力。
姜尚是伐纣的第一功臣
由于姜尚和武王感情十分深厚,再加上这项特殊的权力,所以齐国的地位和其他诸侯国有了区分。如果有作乱或者犯错的诸侯,只要周王室一声令下,那么齐军立刻出兵协助周天子处置这些诸侯,而这些诸侯却不敢反抗齐军。
不过,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手段十分落后,周天子很难及时获知国都以外各诸侯的情况,在这个背景下,为了更好的管理诸侯,周王室规定,诸侯必须要严格履行诸侯的义务,其中有几项要求是必须严格来执行的,那就是按时来朝拜周天子、向周王室朝贡、无条件服从周天子的任何命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林林总总的小要求,但是总体来说,这三点是重中之重。
周王室没有规定贡品的具体内容,靠海的莱国就朝贡了海盐
违反了这三点的诸侯,在周王室看来就是犯下了罪无可赦的错误,必须处以极刑,这个时候齐军就可以出动了。不过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齐军是否会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呢?答案是一定听从的,从史料记载来看,齐军严格的执行了周天子下达的每一道征讨命令,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也使得周王室和齐宗室的关系十分密切。
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东方的首席国家,齐国无论是在政治地位还是军事实力上都是极高的。按照正常思路,这样的诸侯于情于理都应该得到周王室的偏爱,享有其他诸侯无法享受的特权。事实上,两者之间确实共同渡过了很长一段的甜蜜时期。
周王室演奏使用的编钟
也正是由于周王室的偏袒,齐国在接下来很长时间内,在山东半岛上肆意妄为,大量开疆拓土,增强自己的实力,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消灭了许多诸侯国。要知道,当时还处在春秋初期,诸侯之间即使有战争,也只是对错之争,失败者在战争结束后,只要积极向周王室和战胜方请罪,是可以得到原谅的。
如果想取消一个诸侯国的称号,那必须得到周天子的同意,换句话说诸侯之间的灭国行为就等于是谮越行为,是诸侯自己私自行使天子之权,属于谋反行为,罪无可赦。对于齐的行为,周边的诸侯都十分愤慨,这里边既有诸侯愤恨齐不尊重周王室的犯上举动,也有诸侯妒嫉齐通过此举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这也为之后齐哀公被周天子处以极刑埋下了伏笔。
齐哀公开疆拓土拒绝朝贡
在齐哀公执政的时候,史料记载他荒淫田游,这里的淫不是淫乱的意思,而是过度之意,荒淫田游从字面上理解是在田地里过度游玩,由于他的下场十分凄惨,所以史料也没有太多的记载,不过他绝非一个爱游玩的国君。
影视剧中的齐哀公
之前我们提到过,周王室受限于通讯和交通落后,很难实现对分封诸侯的有效管理,于是周王室因地制宜,提出了一条政策,那就是承认诸侯开拓出来的田地是诸侯的私产,但是要按照制度为这些私产交税。不过许多诸侯都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如实地向周王室纳税。
由于这条政策的颁布,诸侯有了开疆拓土的理由。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回报,国土得到提升的诸侯应该以身作则,向周王室缴纳更多的税款;并且在国力提升、财富增加之后,为了报答王恩,向周天子进献更多的朝贡。
诸侯朝贡周天子
齐哀公就是一个大力开疆拓土的国君,所谓的荒淫田游,指的就是他到处游巡,搞领土拓张。这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奠定了基础。据《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中记载:
"太史公曰:吾適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之所以齐国始终在春秋战国时代屹立不倒,成就霸业,不得不说是之前的基础打得好。
春秋首霸齐桓公继承了先人的基础
但是通过开疆拓土,使国力得到巨大提升后,齐哀公却不打算向周王室按照实际开拓的荒地纳税,更为过分的是他甚至连诸侯应该履行的朝贡义务都不做了。这一点让周夷王十分生气。
我们知道,周王朝分封诸侯虽然结局难以令人满意,但是在当时来看,却是有其合理性的。
首先,周朝灭商后,作为之前商朝的一个诸侯,很难有经验管理整个国家,所以不得不借助诸侯的力量,将诸侯分封到各处。
其次周王朝分封诸侯也不是随意分配的,围绕着国都附近的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都是周室至亲,并且以血缘之情作为维持双方关系的法宝。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周王室其实已经考虑到诸侯有可能趁机脱离王室的统治,并且试图寻找解决办法,只不过之后诸侯势力之大,远远超出了其想象的程度。
小说《封神榜》将姜尚打造成了神仙,其实他是治国良臣
比如齐国,和周王室的亲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诸侯,武王和姜尚并肩作战,治理国家,畅谈未来,在双方秉持有相同的政治理念之外,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既是君臣关系,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这点可以确保姜尚即使手握重兵也不可能去推翻周朝的统治。
但是武王和姜尚的后人继位后,历经几代之后,对先祖之间深厚的感情无法理解,又因为分别身为天子和诸侯,所持的立场完全不同,政治理念也难以统一。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前提下,仅仅靠着先人的遗训,是无法达到维持双方情谊的,这也导致了哀公产生了拒绝纳贡的念头,同理,也是周夷王可以不顾及情面,随意处置齐哀公的重要原因。
周夷王烹杀哀公震慑诸侯
随着哀公日复一日的"荒淫田游",齐国的触角越伸越长,没有被诸侯占据的荒地越来越少,在一次开拓荒地的过程中,齐国和纪国盯上了同一片土地。齐国是当时的镇东诸侯国,实力自然可想而知,在双方争持不下的局面下,冲突爆发了,可想而知,纪国自然惨败。
周夷王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
双方的矛盾就此结下,当时周天子是周夷王,他希望复兴周室,恢复当年武王执政时期的荣耀。据《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十》中记载:
"《纪年》曰: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宾于河,用介珪。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帝王世纪》曰:夷王即位,诸侯来朝,王降与抗礼,诸侯德之。三年,王有恶疾,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群望,以祈王身。十六年,王崩。"
不难看出,周夷王十分在乎周天子的权威,让天下诸侯纷纷来朝,就在这个时候,纪国国君向周夷王汇报了齐哀公的行为。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
当时的诸侯身份十分尊贵,仅次于天子,所以他们的行为对错没有法律条文可以约束,只有天子可以定夺他们的罪行。就这件事来说,其实可大可小,往大了说齐国这是越俎代庖,以诸侯之身行天子之事,是死罪;往小了说是齐君忽略了天子的威严,应当重罚,不过只要齐君认错态度端正,进献厚礼,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对于胸怀大志的周夷王来说,他更希望趁此机会震慑诸侯,让诸侯畏惧天子,所以他将这件事的处理方法无限放大,用大鼎烹死了齐哀公。
鼎是天子之物
笔者认为,既然周夷王动了杀心,自然有很多办法杀死哀公,为何选择用鼎来执行烹刑呢?放眼春秋战国甚至整个华夏文明史,也没有第二个国君遭受了这种酷刑。这是因为当时鼎乃代表天子之物,周夷王用鼎来行刑就是为了提醒天下诸侯要记得天子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从此之后安心朝见天子和晋献纳贡。
在用极刑处死了哀公之后,周夷王此举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齐国方面胡公继位,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搅得齐地一片混乱,被莱国夺取大量土地,被迫迁都。而周王室方面也一举树立了威信,让天下诸侯畏惧,在短短几年间,许多之前不愿意朝贡的诸侯又继续朝贡,对周天子的命令言听计从。
周夷王七年的时候,他派遣虢国国君率领六国之师攻打不服王命、常来侵扰的太原之戎,一直打到俞泉,获得一千匹马。此战之中被征召的诸侯没有一人敢抗命,都带领精兵强将奋勇作战,极大的提升了周王室的声望。这种程度的联合作战在之后的周王室是很难见到的,也达到了周夷王烹杀哀公的真正目的。
周朝等级制度
结语
周朝虽然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但是从立朝之后,国力日渐衰落,这是其国家性质导致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有数位周天子仍然希望通过各种办法,使周室恢复之前的荣耀,并且积极施行自己制定的策略。
周夷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周朝和春秋初期的历史对周王室的记载比较少,我们很难通过周夷王的日常言行了解到真实的他,不过在处置齐哀公这件事上,周夷王可以称得上是一心只为国家着想,才甘愿背上暴君的骂名,用极其罕见的烹刑处死了齐哀公。他此举的真正目的,是察觉到了齐国开疆拓土,壮大了国家实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对周王室的尊重,照这个趋势下去,和周王室关系最密切的齐国有很大可能成为自身的威胁。
守卫周朝的重要姬姓政权
而且春秋初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比如郑国、卫国、刑国,都是姬姓政权的骨肉至亲发展而来的政权,这些国家是周王室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边疆地区的国家比如齐、秦、楚在发展壮大的时期,周王室还是有足够的力量去制约他们的。不过后来的战国七雄,在春秋时期绝大多数还都是势力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只有齐在立国初期得到了周王室一部分的军事力量,得以迅猛发展,成为边疆地区的一只猛兽,所以周夷王盯上了齐哀公也是在情理之中。
在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之后,他也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震慑了天下诸侯,树立了周王室的威信。自从周共王死后,西周就进入了衰落的时期。先是周共王的儿子周懿王被西戎等蛮夷打得被迫迁都,郁郁而终。后来又有共王的弟弟周孝王篡位,打破嫡长子继承制这一核心宗法制度。由于周王室被蛮夷打败,以及周孝王带头破坏宗法制度。周王的权威已经极大的衰落了。
到周夷王继位时,诸侯土地兼并严重,矛盾不断,甚至可能爆发战争。更严重的是,一些诸侯开始目无王室,威胁到了周王室的统治。周夷王能用雷霆手段稳定住当下的局面,使周王室获得了喘息之机,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明君。可惜的是凭借他一人之力无法阻挡历史发展的潮流,再加上他又中年早逝,在他死后,周朝又无可避免的走上了衰败之路
相关阅读: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周国平的爱情 英国刺猬 权利的游戏第八季结局 扑克牌通缉令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