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
说起和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可奇怪的是,当朝皇帝乾隆明知和珅贪腐,却迟迟没有对其下手。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关于乾隆与和珅的关系,民间众说纷纭,我们熟知的和珅形象,多来自影视形象。在影视剧中,和珅是一个阴险奸臣的模样,但在历史上,和珅却是少有的美男,长得温润如玉,并且,拥有高强的武艺。正因为此,民间自此传出和珅与乾隆的一段风韵佳话:
据民间流传,1750年,当时乾隆还是太子,有日他因事进宫,遇到一位身姿绰约的妃子正在对镜打扮,乾隆顿时童心大发,悄悄绕到妃子身后,蒙住她的眼睛。妃子惊慌,不知背后何人,便本能的拿起面前的梳子向后面敲去,这一敲坏了事,梳子不偏不倚砸到了乾隆脑袋上。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乾隆母亲看到,这还得了,竟然敢在宫内袭击皇子,当下不由分说,即赐妃子白绫,以自缢谢罪。妃子死后,乾隆心中非常伤心,连续多天都陷入自责之中,他认为是自己的无心之举害了那位妃子。在妃子下葬的时候,乾隆咬破手指在其脖子处点了一滴龙血,以表示悼念。
岁月如梭,一眨眼二十五年过去,此刻的乾隆已经成为大清皇帝。有一天,他出门碰到一个乾清门侍卫,发现这侍卫长得跟二十五年前死去的妃子很像,乾隆当时只是稍微惊讶,便转身离去。回到大殿,这件事一直在乾隆心头萦绕不去,顿时,他心中一惊:莫非今天见得这个侍卫,是多年前死去妃子的转世?
乾隆想到这,当即命人将白天遇到的侍卫带来,细观其脖颈处,果然发现一块红色胎记,再问这侍卫出生年月,竟然,恰好是妃子死去那年。
而这个侍卫,名为:和珅。
内心笃定和珅就是妃子的转世,乾隆大为惊喜,在其后的日子里,乾隆对和珅照顾有加,封官加爵,很快便平步青云,权力在握。这或许是乾隆是为了减轻内心的自责,选择了其厚待妃子的转世。虽然,和珅受到不少皇帝优待,但不可否认,其还是有些才能的,加上头脑敏捷,懂得君臣共处之道,使得和珅能够长久得宠。巧合的是,和珅最后也是自缢而死,令人唏嘘。
这段风流韵事为民间流传,真实性无可论证,仅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那么,正史记载中的和珅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乾隆长久包庇和珅,是否真如民间所传,二人关系紧密?
简单来说,二人倒是有些互相利用,乾隆在治国后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使得乾隆逐渐志得意满,安于享乐,日常中极尽奢华。而和珅作为乾隆的得力干将,治理财政可是一把好手,正是有了和珅的存在,清朝的财政才会打理的条理分明。
同时,和珅敛财也是极其擅长,他通过议罪银制度,对其他贪官污吏进行抄家,而得来的钱财,直接略过户部,直接交给了乾隆,这就等于这笔钱无需进入国库,全部归于乾隆所得。和珅这种投其所好,自然深得乾隆喜欢,可以说,乾隆的奢侈生活,离不开和珅之功。
因此,在后期和珅进行贪污的时候,乾隆帝自然会装作不理,此举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是姑息养奸。和珅使得乾隆私囊愈加鼓实,自然会受到乾隆提拔重用。
雍正时期,打击贪腐尤为出名,乾隆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上位期间,遂加大打击力度,对于贪腐官员一律重刑处理。在乾隆即位的前四十年,因贪腐被杀的官吏数不胜数,其中,包括许多军臣要员。比如:兵部尚书鄂善,因贪污白银千两被处死;云贵总督恒文、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 ...等等。
这些官员贪污金额不等,有的十几万两,有的则仅有数千两。乾隆打击贪污态度坚决,只要发现贪污行为,无论金额多少,一律处死。甚至,为了表示决心,乾隆不惜将宠妃高佳氏的哥哥高恒处死示众,高恒之子也受到牵连,被一并斩杀。从这点看来,乾隆还算是大公无私。
然而,到了乾隆后期,乾隆帝沉于享乐,在打击贪腐方面已没有当年斗志。
虽然反腐并没有停止,但都是高喊口号,并没有什么实质动作,向来是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时间久了,对于贪官也就没了约束力,偶尔查出的贪官污吏,最重的处罚也不过抄家、流放,这无形中助长了贪腐之风的盛行。
乾隆晚年时期,由于年老倦政,安于享乐,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整治贪腐现象,这便给了和珅迅速壮大的机会。
在此放纵之下,整个朝廷上下,无不贪腐成风,各级官员争相掠财,以此为乐。和珅头脑精明,极具智慧,懂得审时度势。他不仅记忆力惊人,更学识渊博,熟识汉、满、蒙等多族语言。放眼整个八旗子弟,当时很难能够找出媲美和珅能力的人。
乾隆帝虽然知晓和珅贪腐,但同样欣赏和珅的才能。在其晚年时期,需要和珅辅助处理朝政,治理国家,和珅充分利用这点,靠着赋予的皇权,为自己谋取更多私利。
乾隆“内禅”后,成为太上皇,和珅则成为其台前负责人,平常重要朝政都会由和珅传达。当时新帝嘉庆已经上位,乾隆却还把和珅推到台前,插手朝政,用意明显,那就是利用和珅制约嘉庆皇帝。乾隆尽管退居幕后,但并未真正放权,依旧控制着朝廷政务,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对权力的痴迷。
在传位给嘉庆的时候,乾隆甚至都不愿将玉玺一并传出,最后,还是在群臣劝谏下,他才心有不甘的让出玉玺。尽管如此,嘉庆皇帝形同虚设,朝中一切事务都要交由乾隆处理,其中,包括人事任命与军国大事,嘉庆没有任何知情权,甚至,比之和珅都不如。
当时的和珅可是比嘉庆皇帝风光多了,他作为乾隆的心腹,同时,又是军机大臣和首席内阁大学士,权力在握。在乾隆后期,和珅又身兼数职,包括户部、吏部、刑部、理藩院等机构均有官职,手中掌控着内务府、翰林院、宫廷侍卫,俨然从巨贪发展为权臣。
这从侧面也体现出和珅的才智过人,身兼如此多的职务,统领朝廷诸多官僚机构,非常人可以胜任。而和珅却能将其处理的井然有序,能力着实出众。
到了这个地步,和珅势力足以权倾朝野,但这或许不是其本意。
要知道,历代权臣皆没有好的下场,和珅何尝不知,但他作为乾隆的代理人,身不由己,身上背着如此多的官职,负责清朝诸多机构,并非他内心所求,这一切都是乾隆强加于身,和珅不敢拒绝。以至于到了最后,权力愈来愈大,和珅已骑虎难下。
更为要命的是,和珅作为乾隆的前台代理人,勤恳辅佐朝政、管理清廷机构这固然没错,但他却抢了嘉庆皇帝的风头,甚至,是挤压了嘉庆手中的皇权。当然,嘉庆自然知道一切都是父皇所为,但他并不会责怪乾隆,而会将这股怨恨发泄到和珅身上。
介于乾隆仍然健在,嘉庆帝只能忍气吞声,任由和珅插手皇权。最终,嘉庆皇帝的憋屈日子过了三年,直到乾隆去世方才终结。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三年,八十九岁无疾而终,准确来说,是在睡梦中离去,也算走的心无挂念。
乾隆刚死,嘉庆皇帝多年的憋屈再也按捺不住,当即命人拟写和珅二十大罪,将其处死抄家,其后昭告天下。
根据后来抄家官员的奏报,在和珅家中,搜出珍珠宝石无数,家中所藏白银达到三百万两,金锭33500两,价值等同白银五十万两,这些都是和珅利用手中权力,搜刮而来。除此之外,他在京城内还拥有大量商铺,其中当铺75间,银号300多间,成为他疯狂掠夺财富的工具。
当然,京城内都是一些小生意,为了更快的积累财富,和珅还会做进出口大生意,利用广东十三行做中英出口贸易。嘉庆皇帝给他的二十条罪状,其中便有“与民争利”、“公器私用”,就是指的出口贸易。
可以说,和珅直接贪污的钱财在其个人资产中比例并不太高,大多钱财都是靠着其能力通过生意所赚,但是,正如嘉靖皇帝所说:和珅的能力是建立在权力上面,而权力则是朝廷赋予给他的。因此,和珅利用生意谋财无异于公权贪腐,自然要被加入罪状。
关于和珅贪污的钱财,民间记载颇为夸张,在一些流传的野史中,记载从和珅家中抄出白银“二亿三千万两”,这个数字显然刻意夸大。要知道,乾隆年间,清朝国库存银最高也不过7390万,和珅再贪,也不会贪到富可敌国。如果真到了如此地步,乾隆必然不会容忍。
一个能力超卓,才华横溢的政治精英,一位主掌枢机大权近二十年的帝国首席大臣,最终,却落了“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的可悲结局。并且,更替他主子大清高宗纯皇帝背负上了“史上头号巨贪“的污名,竟成为古代贪官墨吏的头号代表人物。
和珅下狱,临死前还作了一首绝命诗: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费神。
暗室难换算,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并且,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根据文风来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运悲凉及壮志未酬的无奈,后一首则是纪晓岚的风格,赞叹和珅的功绩,为他鸣不平。最终,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3-5]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灵异事件,指的是各种非自然,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怪事。 但是经过心理学家证实,灵异事件大部分是发生在一些狭小空间。在这些空间里,通过人体的气流很急,而那些发现所谓灵异生物的人,大多数是由于人们的恐惧心理以及了解过以往的历史而产生了心里方面的暗示。由于这类环境因素不断地影响同一处地区,这些地区很快就会得到“闹鬼”的名声。但从未有过能够被证实真实发生的异灵事件。灵异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解释。就像几千年前的人们不知感冒为何事而去求神拜天,人们对灵异的探索也是为了寻找一种新的理论暂时替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层面;而在新世纪,人们不仅把灵异作为上述的一种解释,也有人是为了寻求感官或心理上的刺激而追求灵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