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提倡清心寡欲,与人为善,与世无争,按理说,这种宗教是统治者最喜欢的,应该大力扶植提倡才对。
但是,中国历史上却有四位“灭佛”的帝王,而且这四个人大多是还是比较有成就的君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那么,这几个帝王为什么要灭佛呢?这四个人的结局都不太好,他们这样是因为灭佛遭“报应”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中国佛教自从传入,就一直与政府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是一个大一统帝国,与古印度四分五裂的时局不同,中国历朝历代中央对于宗教都处于绝对的管理地位,这与古印度时而将宗教置于政治之上有着巨大区别。
中国高僧释道安曾感慨:“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经过南北朝获得巨大发展,到了隋唐时代达到巅峰。
这期间,佛教与统治者之间发生了多次斗争。
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严重,王朝更迭频繁,中央政府管理弱化,寺院趁机崛起,占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不用纳税,不用服役,给国家造成了沉重负担。
所以,这个阶段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都实施了“灭佛”。
拓跋焘崇信的国师崔浩,是一个道教徒,当时道教和佛教并未融合,矛盾十分尖锐,所以不难理解他的灭佛行为。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则更多的是出于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层面,当时的部分佛寺甚至可以组织五万人以上的“起义”,给国家带来的重大危险,再加上经过三百年的积累,当时的佛寺地连阡陌财富巨亿,宇文邕灭佛是为了充实国库,将兼并的土地收归国有。
到了隋唐时代,先有唐朝中期的唐武宗灭佛。唐朝初期推崇佛教,佛寺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期的存钱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汇票业务。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国力贫弱,为了维护统治,信奉道教的唐武宗抄没天下佛寺。
五代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灭佛,和北周武帝灭佛类似,是为了充实国库,解放劳动力。
应该说,三武一宗的灭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稳定了国家的秩序。
但是,这四位帝王的结局都不太好。
拓跋焘后来杀崔浩,自己也被儿子所杀。
宇文邕三十六岁暴毙,死后国家主少国疑,国家权力被杨坚篡夺。
唐武宗喜欢服食“仙丹”,最后铅中毒死了。
柴荣和宇文邕几乎一样的人生轨迹,三十六岁暴毙,死后主少国疑,被赵匡胤篡夺了皇位。
有人说,这三武一宗之所以下场悲惨,是因为灭佛带来的报应,真的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被后世人质疑,有人提出疑问:如果说三武一宗结局不妙是报应,那么一生崇信佛教,几乎到了痴迷地步的南梁武帝萧衍,最后被叛军围困活活饿死,这又怎么解释呢?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