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人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从公元前5世纪起开始以部落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代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又分为南北两个支系,现代挪威人、瑞典人的祖先属于北支系,他们主要在北欧活动,南支系又分为东西两支,其中哥特人属于其中的东支。
后来约尔丹内斯在他的《哥特人史》中将两波哥特人分为东西哥特人加以区分。东哥特人主要分布在顿河下游和德涅斯特河下游之间,西哥特人则分布在德涅斯特河下游到多瑙河之间。
东哥特人的迁徙
在大约公元374年匈人入侵了俄罗斯干草原,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几乎都被其打败,东哥特人在国王亥耳曼纳奇的带领下在第聂伯河边和匈人战斗,结果惨败,亥耳曼纳奇自杀,剩下的人和其他被击败的游牧民族一起被匈人裹挟着加入了联盟。
之后,东哥特人就跟随着匈人多次入侵罗马帝国,特别是在451年,在阿提拉这位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人首领的带领下,一度达到了罗马高卢行省腹地的奥尔良城。在此期间,一部分由阿玛尔家族领导的哥特人就留在了原罗马帝国的潘诺尼亚地区。在453年阿提拉死后匈人联盟就瓦解了,其余的东哥特人就开始不断南迁,骚扰拜占庭帝国。
这些东哥特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纷争也很激烈,所以给了拜占庭分化他们的机会。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拜占庭有两大外交法宝,一个是同盟,一个是赠礼。拜占庭帝国皇帝芝诺为了打击其他东哥特人,还授予了阿玛尔家族首领罗马执政官的荣誉,这可是在之前从没有过的。阿尔玛家族也挺争气,不断通过胜利确立了其在东哥特人中的领导地位,逐渐将东哥特人统一了起来。
这时候芝诺才发现自己养虎为患了,可是现在虎也长大了,很有可能发生反噬。于是芝诺又动用了同盟的外交法宝,和阿玛尔家族首领狄奥多里克达成协议,将目光转向了意大利地区。
东哥特人的兴起
意大利地区在当时的情况很复杂,一方面名义上还属于拜占庭统治下的属国,但另一方面却听宣不听调,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当时意大利地区的统治者奥多亚克,之前只是日耳曼人的雇佣军将领,可是他在476年发动了军事政变,废黜了西罗马帝国的幼帝罗穆路斯·奥古斯都,并将象征皇权的紫袍和权杖送到了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一看也没办法,只好承认了奥多亚克在意大利的统治。但是拜占庭心里却不甘心,一心想要夺回意大利地区。于是在芝诺时期,他就许诺狄奥多里克如果能驱逐出奥多亚克,便可取而代之,并且得到拜占庭帝国的承认。他这么做也可以转移东哥特人的目光,算是驱狼逐虎之计。
于是488年,狄奥多里克带领着十万人的武装部队浩浩荡荡的向罗马进军。奥多亚克对这件事也不是毫不知情,可就是挡不住狄奥多里克的部队,一路打一路跑,直到跑到号称意大利最坚固的拉文纳城。狄奥多里克就向拉文纳城进军,可是之前叛变狄奥多里克的图发,在狄奥多里克走后再次发难,重新加入了奥多亚克的阵营。为了防止被偷菊花,狄奥多里克只好转入帕维亚城休整。双方都在等待着来年的决战。
不过在这年寒冬还是发生了很多事,一是狄奥多里克为了讨好拜占庭皇帝芝诺,将钱币上印了芝诺的名字,为了讨好意大利地区的罗马人,铸造了印有罗马名字的钱币。第二是奥多亚克和拜占庭彻底翻脸,直接以皇帝自居。第三是图发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又脱离了奥多亚克阵营,直接自立了。第四是西哥特人派兵援助狄奥多里克。
这几件事一对比,再加上之前的战败,奥多亚克想不战败都难。虽然后来双方达成了共治意大利的协议,但狄奥多里克还是杀死了奥多亚克,并占领了意大利。
东哥特王国的建立
虽然狄奥多里克是在拜占庭皇帝芝诺的许诺下占领的意大利,但他心里还是担心和拜占庭的关系破裂,所以在杀死奥多亚克后便急不可耐的希望得到拜占庭帝国的认可。
此时芝诺已经见上帝去了,继任皇位的是60岁的阿纳斯塔西乌斯。这位继任者因为是娶了芝诺的遗孀才获得的继承权,所以此时屁股也坐的不太稳。一方面面对着教会的压力,一方面有来自境内长期存在的伊苏利亚人的压力。
当时的拜占庭和东哥特人信奉的虽然都是基督教,但罗马人信奉的是天主教,而东哥特人信奉的是被罗马人视为异端的阿里乌斯派基督教,不过东阿特人没有对非阿里乌斯派基督教和基督徒进行迫害,所以罗马教会和东哥特王国建立了暂时稳定的关系,进而影响到了拜占庭。同时,伊苏利亚人算是拜占庭内部的蛮族人,他们作战勇猛,渐渐地在军队中闯出了名望,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军事势力。如果阿纳斯塔西乌斯安抚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引发内乱。
所以阿纳斯塔西乌斯放弃对西部地区进行军事干预的策略,将注意力放在了解决东部地区问题上,所以他很快就正式承认了狄奥多里克在意大利地区的统治地位。同时,他还承认了西部其他王国的统治权。
东哥特王国的分裂
狄奥多里克作为东哥特王国的开国国王,一共在位仅三十年的时间,在他在位期间既妥善安排了东哥特人,又安抚了当地的罗马人,所以他在位的时期东哥特王国得到了和平和稳定。
可是526年狄奥多里克死后,事态急转而下。继承东哥特王位的是狄奥多里克的外孙阿沙拉里克,而他年仅十岁,主要依靠其母阿玛拉松塔摄政。虽然阿玛拉松塔继续奉行了狄奥多里克的政策,安抚了罗马人势力。但是当阿玛拉松塔想要让阿沙拉里克接受罗马教育时,遭到了反罗马派势力的强烈反对。
罗马人一直鼓励和支持各部落将首领的儿子送到罗马,让他们享受物质上的好处,使他们像罗马人那样成长。这使得很多返回部落的蛮族人,乐意为罗马帝国服务,并获得罗马荣誉。而东哥特王国中的反罗马势力肯定希望自己的国王是按照东哥特人的方式接受教育,并且保有更多东哥特人的特征,而不是成为像他母亲一样的亲罗马派。
受到反罗马派势力反对的阿玛拉松塔被迫让步,但同时阿玛拉松塔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强烈的威胁,所以她又反过来积极寻求拜占庭帝国的支持,保全她在东哥特王国的地位。
534年,幼王阿沙拉里克去世。阿玛拉松塔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选择让她的堂兄弟迪奥达哈德继承王位,并让其宣誓向她效忠。她之所以选择迪奥达哈德,只是因为迪奥达哈德对拉丁文学和柏拉图哲学感兴趣,而对战争不感兴趣,所以应该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
但是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星期后,迪奥达哈德就联合那些反罗马派势力杀死了阿拉玛松塔。阿拉玛松塔不知道,权力和地位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而迪奥达哈德同样是一个亲罗马派势力,他曾秘密和拜占庭联系,希望将托斯卡纳地区送给拜占庭,换取拜占庭授予他元老的荣誉,并且让他老了之后去君士坦丁堡生活。
哥特战争对东哥特王国的影响
此时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他当年鼓动叔父查士丁夺取了政权,并在查士丁死后继承了皇位。当阿玛拉松塔被迪奥达哈德杀害后,查士丁尼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正好可以以此为借口发动对东哥特王国的战争。
公元535年,拜占庭军队兵分两路进攻意大利。迪奥达哈德还在做着生意,他愿意将整个东哥特王国的统治权交给拜占庭,但是查士丁尼需要每年付给他86400索利都斯。查士丁尼拒绝了。
哥特战争开始时,拜占庭帝国先后夺取了达尔马提亚、西西里岛、那不勒斯城,由于迪奥达哈德没有及时增援,引起了东哥特军队的强烈不满。在贵族维提吉斯的带领下发动政变,并且杀死了迪奥达哈德,向查士丁尼求和。查士丁尼拒绝答复。
公元540年,拜占庭帝国攻陷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文纳,俘虏了国王维提吉斯,并押往君士坦丁堡。当时统帅贝利撒留许诺只要居住在波河以南的东哥特人返回故土,可以继续耕种自己的土地,这使得许多东哥特人放下武器,选择投降。但是查士丁尼派往意大利的官员却唯利是图,巧取豪夺,再次引起了东哥特人的不满。
在东哥特人看来,既然悲惨的命运已经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宁愿选择光荣地战死,也不愿意看到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敌人劫掠到世界边远的地方。
东哥特人在新国王托提拉的领导下,几乎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地区。一方面是查士丁尼担心贝利撒留功高震主将其召回,另一方面是托提拉势不可挡。相比于拜占庭军队大肆劫掠,托提拉对俘虏的元老妻子和拜占庭士兵都加以优待,对强奸民女的侍卫也不徇私枉法,处死了侍卫来告诫其他士兵不许目无王法。
这是一位堪比开国国王狄奥多里克的伟大君王,但是最终托提拉还是败在了拜占庭军队的绝对优势下,匆忙决战的托提拉战死,东哥特军队主力被消灭。
哥特战争结束后,大部分的东哥特人选择了向北迁徙,剩下的少部分人则留在了意大利,逐渐被罗马文化同化,东哥特王国覆灭。
哥特战争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如果说哥特战争造成了东哥特王国的覆灭,那么同时也将拜占庭帝国拖入战争的泥潭。查士丁尼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王,他在发动哥特战争前先发动了汪达尔战争,让他没想到的是汪达尔战争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结束了。这给了查士丁尼极大的自信,于是发动了对东哥特王国的战争。
尽管拜占庭帝国彻底击败了东哥特人,但在托提拉的打击下,拜占庭帝国不仅未能完全征服意大利,反而还消耗了大量的金钱和士兵,换来的却只是满目疮痍的废墟。近二十年的哥特战争,和不断爆发的瘟疫不断削弱拜占庭帝国,让查士丁尼无力守住所征服的土地。
就在拜占庭攻占东哥特王国期间,波斯人、法兰克人、斯拉夫人、匈人、伦巴第人等周边民族,不断给拜占庭帝国制造麻烦。
瓦西列夫这么说:
“查士丁尼在西部发动的战争代价太大了,几乎耗尽了整个帝国的财富,在查士丁尼将军队转移到西部的时候,帝国的东部和北部却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匈奴人所攻击。”
结语:
东哥特人从5世纪开始迁徙到拜占庭帝国周边,并在拜占庭皇帝芝诺的许诺下占领了意大利半岛,建立东哥特王国。可是随着东哥特王国的分裂,拜占庭帝国对其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哥特战争的爆发。
意大利虽然在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不再属于拜占庭帝国的管辖,但是意大利和拜占庭帝国的联系还是很密切的。而东哥特王国的兴衰却彻底改变了整个局势,导致了东西罗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虽然东哥特王国没能阻止拜占庭帝国的进攻,但却消耗了拜占庭帝国大量的精力,使得西欧彻底摆脱了拜占庭的影响,并走上了独特的封建制度,进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
相关阅读: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