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一向被冠以“忘恩负义”、“卑鄙无耻”之称呼,因为他身上有太多黑料值得吐槽了,他本是个清贫书生,幸得甄士隐相助,赠他金银、冬衣,这才得以赴京赶考,高中进士,可在其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时,他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在明知被拐女子是昔日恩人甄士隐之女甄英莲的情况下,还是放过了薛蟠,甚至都没有派人去通知甄家人一声!
但实际上,贾雨村昧着良心瞎判“葫芦案”,并没有众多读者想象得那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贾雨村是有救甄英莲的主观意愿的,但因为种种原因的束缚,最终导致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甄英莲的案子拖延已一年之久
许多读者都忽视了这一点,但这也是曹公的狡猾笔法,《红楼梦》第一回甄英莲元宵灯会上丢失,紧接着到了第四回便是贾雨村乱判葫芦案,薛家进京也插叙此回末尾,这就给读者造成了一种下意识的阅读错觉——贾雨村判完葫芦案之后,薛蟠一家才进京的!
而事实上,贾雨村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薛蟠一家已经走了一年多了,换句话说,甄英莲已经跟着薛家走了一年多,贾雨村判案的时候,只有薛家下人、冯家下人充当原告和被告,薛蟠、甄英莲这些当事人全部都不在场!这一点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彼时雨村即问原告,那原告道:“彼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个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皆已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第四回
大家可以试想下,薛蟠当年相中甄英莲,就是为了买来给自己当小妾,眼下一年都过去了,不出意外的话,甄英莲应该已经嫁给薛蟠了,古代成亲早,身孕也有的早,夸张点说,说不定甄英莲都已经怀上薛蟠的孩子,都未可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薛蟠的确缠了薛姨妈不少时间,最后还是将甄英莲纳作了小妾。
而且在封建社会,女子极其注重贞洁,即便贾雨村一身正气,不顾自己前途,死活就要将薛蟠捉拿归案,将甄英莲送回甄家,以报甄士隐当年的恩情。但甄英莲,即后来的香菱,她自己会愿意吗?一个“二婚”的小妾,即便送回甄家,又能怎样过活呢?无非活在人们的唾沫中,甄英莲但凡性子但凡贞烈些,就会像后来的金钏那般,选择跳井自尽,这又成了另外一个悲剧。
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的无奈
贾雨村并非一开始就准备乱判案,他刚刚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还想着要秉公处理,可是门子却给贾雨村使了眼色,告知他打死冯渊之人乃是金陵四大家族的薛家人薛蟠,门子还对贾雨村旁敲侧击,传授为官之道,劝说贾雨村不要得罪薛家。
由此,贾雨村的思绪开始动摇,但他的良心还是过意不去,可就在这个时候,曹公又提到了一个细节——突然有人来拜访贾雨村,且看原文记载:
雨村犹未看完,忽闻传点,人报:“王老爷来拜。”雨村听说,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细问。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第四回
脂砚斋批语:“横云断岭法”,是板定大章法。薛家犯事,为何突然冒出个王家人来拜访,通过其后文章我们知道,薛姨妈本是王家人,王家人拜访贾雨村,谈了什么,曹公没有提到,但读者应该能猜的出来——劝告贾雨村放过薛蟠!
站在贾雨村的角度,他本身也很为难,一方面甄英莲是自己当年恩人的女儿,另一方面,薛蟠又是荣国府的亲戚,贾雨村得以复旧职,全凭贾政从中调停,也就是说,两边都是恩人,在这种情况下,贾雨村不管怎么判案,都会得罪另一方!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地站在贾雨村的位置上,如果你是他,你会选择怎么判案?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做出跟贾雨村一样的选择,因为两方的利弊得失实在太明显不过了。
贾雨村当然可以秉公执法,发签捉拿薛蟠,并将甄英莲追回,送回甄家。可这是一个绝对的“馊主意”,三方都不受益,对甄家而言,送回一个“二婚”的甄英莲,贞洁受损,英莲一生活在别人的唾沫星子里;对贾雨村而言,公开跟四大家族抬杠,这个官是做不下去了,而且还要担上一个“白眼狼”的罪名(贾家助他当官,他却反咬贾家亲戚),以后谁还敢举荐他;对于薛家而言,薛蟠入狱,痛失家中唯一男丁,保不住还要报复贾雨村(参考第四十七回柳湘莲痛打薛蟠,薛姨妈要找贾家人帮忙报仇)。
反过来,“乱判葫芦案”反而成了最好的处理方式,冯家一直告状,本来就是图钱,只需让薛家赔一笔钱,冯家自然撤诉;甄英莲嫁去薛家,虽然是当妾,但到底是富贵之家,衣食无忧,犹可安度一生(若是后来薛蟠没有娶狠毒的夏金桂,甄英莲完全可以安稳生活);对于贾雨村自己,通过这个案子,自己等于同时讨好了贾家、薛家、王家,这就为贾雨村未来的官途打下基础。
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贾雨村选择了后者。可以这么说,贾雨村价值观的改变就是从这个案子开始的,他乱判葫芦案时,反复感叹甄英莲命运多舛,可见其对甄英莲还心存同情,此时的贾雨村心中还有善意,可乱判葫芦案后,贾雨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享受到了“昧良心”所带来的官运亨通,从此走上了黑化之路,最终贾府被抄家时,也是他在背后捣鬼,才让贾家被抄的如此彻底。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能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的人,终究是少数。
相关阅读: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