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家,先打两角酒,切三斤熟牛肉,待俺吃喝个痛快!”这可能是《水浒传》中出现最多的场景之一,也是读起来最有代入感的片段,常常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也想弄些酒肉吃个痛快。
《水浒传》插图
北宋时期是否允许吃牛肉?
当今生活中,牛肉已经是人们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肉食品之一,而且由于猪和牛繁殖数量的差异,导致牛肉价钱相比猪肉来说要高出一些。
然而,《水浒传》的写作背景是北宋徽宗年间。根据史料来说,中国古代对于牛肉的买卖宰杀十分严格,像宰杀耕牛就已经是犯法行为。
宋朝时期也不例外,宰杀耕牛是重罪,官府明令禁止不可屠杀。但我们要注意,官府所保护的是“耕牛”,而不是所有牛,像一些肉牛就可以宰杀食用。
所以,“中国古代不允许吃牛肉!”这种说法显然比较武断,施老爷子并没有诳我们,梁山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也是北宋历史上可能出现的场景。
宋人生活图
如此稀缺的牛肉为何价格却比猪肉便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耕牛被严格保护,那可以食用的牛肉肯定不多,这样一来,北宋的牛肉是不是价格非常昂贵?非一般人可食用?
答案恰恰相反,北宋牛肉非但不贵,反而要比猪肉价格便宜。
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年之肉不下三二百斤,肉每斤价值需百钱。 ——《宋会要.刑法志》
由于北宋时期的法律条文中对宰杀耕牛一事有着非常严重的惩罚,所以导致大部分人在吃牛肉时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举例来说:
张三去李四家中(或者酒馆)吃肉,心中难免会对牛肉的来源起疑心,倘若牛肉来源不正,那么张三作为吃耕牛肉的人,同样会遭受处罚。
宋代市井风貌图
另外一点,宋朝虽然有可供宰杀的肉牛,但是一头肉牛成为牛肉可不仅仅是宰杀烹饪那么简单。往往需要非常复杂而繁琐的手续,从而来证实牛肉来源是否清白,所以很多店家以及商家屠夫对于牛肉有一种抵触心理,自然而然也就很少去购买或者获取。
以此县故例,凡遇开剥病牛者,必投状给公凭乃许之,盖欲防私宰杀也。
——《夷坚志·泰宁牛梦》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最开始的“抵触层面”,老百姓就算想吃,但也不敢吃,谁能保证你的肉就是清白的,总不能来一个食客就把手续拿出来让看一遍。这样一来,销量自然而然就下降了,没有销量的商品又怎能卖的上价钱?
宋人耕作图
牛肉行情的背后,是北宋王朝复杂的文化特色
所以在北宋社会中,牛肉成了一种稀有但又并不昂贵的食材和商品,完全违反了“物以稀为贵”的规律。
在简简单单的牛肉背后,是复杂的北宋政治经济和饮食文化特色,是法律和人文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其中既有让我们觉得有趣的故事,也蕴含着引人深思的历史道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