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轶事

趣事网

趣闻趣事

奇闻异事

趣闻网 > 趣闻 > 历史趣闻 > >>戊午科场案:科场舞弊,戏子中举成笑话,一品大员因此丧命

戊午科场案:科场舞弊,戏子中举成笑话,一品大员因此丧命

古代的科举就如现今的高考一般,是寒门子弟改变人生的重要途径。然而本应神圣庄严的科举,却时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如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考生串联考官作弊,一名戏子金榜题名,朝廷大员却因此丧命。

科考放榜

1858年(咸丰八年)九月十六日,无数的士子将顺天府尹衙的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当然他们并不是造反,而是在等着顺天府乡试的放榜,毕竟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也难怪他们不紧张。随着榜单的张贴,一众学子有的开怀大笑,有的唉声叹气,但更多的是不敢相信,原来他们在榜单上看到了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名字,第七名——平龄。

一、戏子高中,科场舞弊

平龄是满洲旗人,他非常痴迷于京剧,平时没事经常会去戏院登台演出,由于唱工十分出色,因此在顺天府里也算是小有名气。那么为什么对于他的高中,大家会感到如此惊奇呢?难道是因为这个平龄不学无术?并不是,其实令士子们感到讶异的"戏子亦中高魁矣",也就是戏子也能名列前茅?清朝是一个封建王朝,因此等级阶级分明,那时候的戏子并不像如今的明星一样,有着重要地位受人追捧,相反,在清朝,戏子就是社会中的下等人,而根据大清律令:凡为人家奴、长随、娼妓、优伶、隶、卒、或八旗户下人本身及其子孙,均不得应考入仕。

科举考试

优伶指的就是戏剧从业人员,也就是说平龄压根就不能参与科举考试,更遑论说名列前茅。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觉得其中必定有重大黑幕。在清朝,顺天府总管京畿24州县,类似如今的北京市,可以说是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顺天府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受到全国的关注,更遑论科举考试这样子大事,一下子,戏子高中的事情上了热搜。偌大的舆论,让御史言官也不得不作为,咸丰八年(1858)十月,一位名为孟传金的御史,写了一封奏章上报咸丰皇帝。

优伶

在奏章中,孟传金将平龄一事写的明明白白,甚至指出了平龄的考卷有明显遭人修改的痕迹,例如平龄一开始书写的'墨卷'与最后誉写给考官看的"朱卷"两者内容大不相同,甚至连错别字也被改正了。(在古代科举的时候,会将考生的名字用白纸糊住,再由专门的人用红笔重新誊抄一份,预防考生与官员作弊)。直言这次顺天府乡试存在舞弊问题,请求立案审查。

清朝的试卷

当时的大清朝内忧外患,太平天国来势汹汹,而英法俄等强国也不停的蚕食着清朝的国土,这让咸丰帝感到非常头疼,就连本应极度重视的科举也没怎么看注意。至于朝中的所谓大臣,也是看破不说破,随着孟传金的一封奏章,揭破了本来掩盖的真相。咸丰帝异常震怒,当时的咸丰刚上位不久,心里还有着重振大清的鸿鹄之志,但这件事让他看到了大清官僚的苟安倦怠,他非常的失望。正所谓乱世用重典,当天,咸丰皇帝召集载垣、端华、全庆、陈孚恩四人进宫,下令四人调查天府乡试舞弊,要彻底清除朝廷的蛀虫。

咸丰皇帝

2、 牵连甚大,水落石出

咸丰派出的这四个人来头可真不小,其中载垣是怡亲王,端华是郑亲王,是清朝正统的铁帽子王,而全庆是吏部尚书,陈孚恩是兵部尚书,是一品大员,掌管一部职权,由此四人组成的调查组,可见咸丰皇帝的决心。

第2天, 平龄被押解到了刑部,面对载垣四人的指控,平龄拒不承认,说道:自己虽然登台演出过,但也只是客串,并不是真正的伶人,因此自身是可以参加科举考生的。而当载垣问他为何写的墨卷与誉写的朱卷不一致(平龄的墨卷有许多的问题,不仅病句连篇,而且卷子上还有23处错字,但在朱卷上,却有好几处的错字被修改了。)平龄对此直言不知道。而后专案组又审讯了负责查卷的考官邹石麟,据邹石麟说:当时看到卷子上有很多错别字,以为是誉写的人抄错了,所以自己便用红笔进行修改了。

载垣

面对两人的说辞,载垣四人自然不信,但案件到这里也陷入死胡同。为此载垣,端华两位亲王向咸丰皇帝请求复查此次顺天府乡试的全部试卷。此举咸丰皇帝亦是大为赞同,十月二十四日,咸丰命令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在圆明园九卿朝房中,重新磨勘复查中榜的试卷,由载垣、端华以及刑部尚书赵光进行监督。令人想不到的是,平龄这一墨卷与朱卷不同的现象并不是个例,有五十多人出现了这种情况。其中最夸张的要属一位叫罗鸿祀的考生,清朝的八股文总字数大体是在四百字到七百字之间,然而这位考生却足足写错了三百多个错别字。

八股文

可以说案件的严重性超出了咸丰皇帝的想象,在接到复查结果后,咸丰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主考官柏葰革职,禁足家中,听候传讯,而副主考官朱凤标、程庭桂以及涉案官员全部收押刑部大牢,交由刑部主审,吏部判决。当时的主考官柏葰,官居文渊阁大学士,要知道在清朝是没有设置宰相一职的,因此文渊阁大学士与军机处首辅便是朝中最大的官员,皆是一品大员,位高权重。而副主考官朱凤标与程庭桂,一位是户部尚书,一位是督察院左副都御史,皆是位极人臣。面对这种情况,刑部自然不愿深查,吏部亦不敢重罚,于是吏部以证据不足为由给出审议结果:涉案考生一律革去功名,永不录用,而此次同考官革职去其官位,正副主考官玩忽职守,应降职并罚俸一年九个月。

面对刑部,吏部给出的判决,咸丰皇帝很不满意,此外还有一个人也是非常不满,那就是咸丰的心腹——爱新觉罗氏肃顺。清室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身为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七世孙,肃顺自然属于"宗室"一脉。不过由于嫡长有序,因此宗室一脉的爵位肃顺亦是无缘,曾经的他也极为落魄。直到遇到咸丰后,得到信任与重用,开始顺风顺水,不过进入高层政治圈后,他越发迷恋权势,开始结党营私,据史载:"肃顺日益骄横,睥睨一切,而喜延揽名流。"而一山不能容二虎,他与柏葰本来就是政敌,如今柏葰犯事,肃顺又如何会这么简单就放过他呢?

柏葰

从这件案件曝光后,他便一直在关注,眼见柏葰即将逃过一劫,他自然不会答应。于是他开始煽风点火,不停劝告咸丰此事必有隐情,决不能就此轻易揭过,最终咸丰决定继续追查,并让肃顺负责处理。虽然肃顺的出发点是为了铲除异己,但他确实很有本事,他将突破口放在了罗鸿绎身上,经过一天的审讯,罗鸿绎便招供了。

原来,罗鸿绎虽然家里比较有钱,但自己却是一个不学无术之辈,经常被人嘲讽,于是他便想参加乡试,弄个举人头衔,这样子出去既有面子,也可以为未来做打算。为此,罗鸿绎找到了兵部主事李鹤龄,他们两人是同乡,而此次顺天府乡试,李鹤龄极有可能被选为同考官。罗鸿绎花了2百两银子贿赂李鹤龄,两人约定好了舞弊的细节:李鹤龄让罗鸿绎在试卷的第一篇文末用"也夫"结尾,而第二篇文末用"而已矣"结尾,第三篇文末则用"岂不惜哉"结尾,最后的诗末尾用"帝泽"二字。这样子,等他阅卷之时,看到这一些字眼,就知道是罗鸿绎的卷子。

肃顺

然而神通不及天数,李鹤龄并没被选为同考官,对此罗鸿绎十分不甘,便请李鹤龄代为疏通,因此李鹤龄便将罗鸿绎介绍给了自己好友,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浦安。两人一见面,罗鸿绎便给了浦安300两见面礼。见是李鹤龄推荐,而罗鸿绎又这么豪气,浦安便爽快的答应了。阅卷时,浦安根据暗号找到了罗鸿绎的卷子,并将其推荐到了主考官手中。但是由于卷子写的实在太烂,主考官审阅之后,便将其淘汰,放在了副榜上。浦安听说此事后,也是大为头疼,毕竟钱已经收了,自然要帮罗鸿绎办好这件事,于是便贿赂了柏葰的仆人靳祥,请他暗作手脚。靳祥跟随柏葰十几年,深受柏葰信任,他趁帮柏葰整理考生答卷时,偷偷把罗鸿祀的卷子从副榜抽出,而后又从正榜抽出一张卷子,两者进行调换,这样子罗鸿祀便名列正榜了。

事后,浦安给了柏葰十六两白银,说是罗鸿祀中举的谢师礼。当时柏葰亦没有多想,以为是单纯的谢礼,于是便收下了,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因为这十六两白银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而戏子平龄的卷子,同样是靳祥暗中所为,所以才名列前茅。此外副考官程庭桂也被查出,与儿子程炳采一同徇私舞弊,由程炳采出面收取考生银两,再在考场递条子,帮助考生作弊。

清朝银锭

3、 如何处理,事情影响

案件至此水落石出,然而接下来要如何判决,却成了咸丰皇帝的一大难题。靳祥与平龄知道东窗事发后,便畏罪自杀了,而浦安、李鹤龄、罗鸿绎三人死不足惜,但柏葰实打实是一个麻烦。柏葰是蒙古正蓝旗人,前朝遗老,素以正直著称,办过很多贪腐大案,史官称他"素持正","勤慎无咎",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官员。而且柏葰是文渊阁大学士,位居文官之首,门生故吏遍天下,深受咸丰的重用。此次科场舞弊他可以说并不知情,只是犯了玩忽职守的罪行,但偏偏他又收了浦安的十六两白银,这就构成了私受贿赂的罪名,这罪名可大可小。

思来想去,咸丰及柏葰两朝元老,劳苦功高,还是想从轻发落。然而此时,吏部却在肃顺指使下,上表了判柏葰死刑的奏章,这就让咸丰很难做了。无奈之下,咸丰皇帝只能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议柏葰是否应该杀。他询问大臣:柏葰其罪当诛乎?咸丰之所以这样子问,就是想能有个大臣出来为柏葰求求情,给他一个台阶。但肃顺却率先开口,强调科举乃"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亟宜执法,以惩积习",柏葰罪不可宥,'大臣们此时都不愿意得罪肃顺,只能沉默以对,最终咸丰只得忍痛判处柏葰斩立决。咸丰十年,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绎四人于菜市场被斩首,而同年七月,副考官程庭桂被判充军,儿子程炳采被判斩首。

肃顺

由于此次案件发生于戊午年,因此被称为戊午科场案,历时十月,查处官员九十余,人员牵扯甚广。它与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以及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并称为清朝三大科场案。虽然从结果上看,这其中不乏肃顺在清除异己,但乱世用重典,此次杀一儆百,确实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在之后三十年间,科考再无发生如此严重的舞弊现象,"司文衡者懔懔畏法,科场清肃",影响极其深远。

结语:

科举制度是古代相对公平的一项制度,它给予寒门子弟上升的空间,让世家不再一家独大,对我国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如今科举制虽然已被废除,但却换上了更加先进,公平的高考制度,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信在未来中国人民会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人人如龙。而中国民族也会一直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投诉邮箱:599385753@qq.com。
趣闻网娱乐门户:一直以来坚持文明办网,传播健康、娱乐的信息!

文章标签:

专题

1290
十大将军 中国十大将军排行榜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开始的陆海空三军大授衔的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时。
1290
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最新趣闻

造成西晋历史的黑暗是外族入侵还是王侯内讧造成?
造成西晋历史的

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历史发

+118
《红楼梦》里,薛宝钗最后有没有改嫁贾雨村?
《红楼梦》里,

很早之前就看到过有人提出这样的

+193
贾宝玉和薛宝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贾宝玉和薛宝钗

薛宝钗虽然如愿嫁给了宝玉,不过

+61
镇元大仙的道号来历?
镇元大仙的道号

镇元大仙的道号是因为他看守人参

+135
曹操帐下谋士贾诩为什么被人污蔑为三国第一毒士?
曹操帐下谋士贾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

+80
《封神演义》中,纣王之子殷郊醉酒七天,为何会梦见母亲姜王后双眼流血?
《封神演义》中

殷郊梦到母亲姜王后双目流血寓意

+58
李自成和部下真的烹杀了福王朱常洵吗?
李自成和部下真

此事确实存在,可怜肥胖的福王朱

+186
如果韩信不死,刘邦可以避免白登之围吗?
如果韩信不死,

如果韩信不死,刘邦可以避免白登

+176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将尤物冯小怜转手予人?
隋文帝杨坚为什

其实当冯小怜被摁在杨坚跟前的时

+141

风云人物

应采儿
应采儿

应采儿

+430
王允
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

+124
陈法蓉
陈法蓉

陈法蓉

+171
宫崎骏
宫崎骏

宫崎骏

+340
邝美云
邝美云

邝美云

+419
宋慧乔
宋慧乔

宋慧乔

+195
宋承宪
宋承宪

宋承宪

+139
林允儿
林允儿

林允儿

+165
周润发
周润发

周润发

+160

月度点击排行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