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这一年看似没有什么重大事件,但对于大明和严嵩来说却有。因为这年八月,蒙古俺答汗带兵攻破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区东北部,距离城区55公里)。面对铁蹄,大明防御力量做鸟兽散。蒙古骑兵甚至来到了北京城下,周边州县尽被抢掠。史称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谁该承担责任
抢够了,俺答汗便率兵北撤。嘉靖皇帝、严嵩等人将兵部尚书丁汝夔、巡抚侍郎杨守谦处死扛罪,兵部职方司郎中王尚学也被捕入狱。
其实,无论是被杀还是被抓都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其实最该承担责任的是嘉靖和严嵩。庚戌之变中,嘉靖和严嵩是怎么做的呢?
面对威胁,大明首先实行北京总动员、诏令各镇勤王队伍火速救援,文武大臣各九人分守九门。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有些老态龙钟、百病缠身了。
皇帝不干正事儿,文武尸位素餐、首辅一心迎合皇帝。
嘉靖一心忙着修仙练道,面对京师的危险,竟与朝臣临朝不语。城内之师老弱病残,领兵之将好大喜功,数万勤王之师以芦苇之躯、缺粮少衣非常狼狈。
面对焦急的兵部尚书,严嵩仍然坚守城池不出,命令诸将坚壁勿战,听凭俺答兵在城外掳掠。敌寇掠饱后自然退兵。
这一方针竟让满朝将士以“抗敌有功、退敌有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但嘉靖是皇帝,在封建社会您觉得他可能会被惩治吗?严嵩乃是“首辅”,内阁在嘉靖时代已经居官员核心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严嵩管的事情那么多,也就逃过去了。
然而,不要忘记天下人的嘴和愤懑的心。正好这一年是大比之年。这一年的进士一共320人。一甲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分别为唐汝楫、吕调阳、姜金和。二甲进士出身共95人。三甲同进士出身222人。不要小看进士们,这是大明朝的官员基础呀。
因为严嵩的权势地位,有的人依附他、有的人远离他、有的人则暗中恨着他。以一甲三个人为例,状元是严嵩一党,另外二位则与其冷眼旁观,特别是探花与严嵩关系并不好。吕调阳也是张居正的好朋友,在后来的张居正改革中也是健将之一。一甲如此,剩下的317位大部分因为庚戌之变也对严嵩心生不满。
至少不认为严嵩是什么好官,这就成了什么?倒严嵩的官员基础。
在嘉靖眼中,贪腐和弄权都不重要,关键是你得看好家
世人都说严嵩是奸臣,但他确实是一位很聪明、很有智慧的大臣。他心知帝王之心,举手投足间为帝王尽心办事。后世的和珅其实很像他。嘉靖呢药吃多了,他的帝王之心让一切有能力的人都成为其手中玩物。你想荣华富贵、大权在手就必须要满足他的欲望和面子儿。只要你能帮他把家看好,嘉靖还不管你贪腐不贪腐、弄权不弄权。
大明朝大着咧。他一个人能吃饱?能有我吃得多?
嘉靖虽然不上朝,但却利用“东厂、锦衣卫”等厂卫制度,严密监控着一切。利用六部制衡着“内阁”,在老谋深算的皇帝眼中,其实严嵩的所作所为都在掌控中。
王世贞在《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中说:(嘉靖)晚年虽不御殿,而批决顾问,日无停晷;故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
统治核心之一的李维桢(1547-1626,编纂过《穆宗实录》礼部尚书)也说:斋居数十年,图廽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 。
推卸责任,是嘉靖的一贯做法,也是封建社会官场的必然法则
因为嘉靖是皇帝,因为嘉靖朝东有倭寇、北有蒙古、中间还有各种民变甚至起义,嘉靖嘉靖家家干净,每个有正义感的人都很气愤。既然民心如此、官心如此,那么,就得有人出来做垫背的。当年执行“禁海”,提督朱纨严格执行命令,结果如何?被逼在狱中自杀。
当年吏部、兵部双尚书的汪鋐,因为严格执行“仿制佛朗机铳”的既定国家战略,得罪了很多具有“天朝上国”理念的官员,结果如何?汪鋐提前辞职回家了。
皇帝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责任只能下属背。由此,严嵩就只能是奸臣了。
《明史》说他入阁廿载,首辅达十五载。可见,严嵩如果不被嘉靖满意是干不了这么长时间的。严嵩的恶证主要是: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 。
历史评价,我们当然认可,严嵩是奸臣没问题。但封建社会的历史往往这样,成为奸臣某种程度上是给人扛雷的。你说贪腐?徐阶比他贪得并不少;比如害人,徐阶、张居正陷害高拱、胡宗宪等人也不比严嵩仁慈且厚道;比如谄媚嘉靖写青词,问题的关键是哪位大臣不写呀。写得好就是谄媚吗?比如弄权,张居正专权在其活着的时候就被众人批评。
所以,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皇帝需要扛雷的,当然,这不是说他不是奸臣,我只是提醒奸臣后面还有更坏的人。
但这个和秦桧、李鸿章等人则不同,秦桧杀害岳飞那是基本上没有正当理由,再加上秦桧不仅仅是扛雷还给出谋划策、递刀。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也不是罪证,因为皇帝、太后让他签的,但在签之前他也是给出谋划策、建议签的人。
严嵩为什么会倒
和朱纨、汪鋐等人的情况类似。
严嵩还是倒了。为什么倒?有人说是徐阶、张居正等人的功劳。但问题是徐阶倒了严嵩十几年都没扳倒他,张居正、高拱等配合数载也没事儿,为什么?其根本就在于:反感严嵩的人太多了。
再加上,入阁二十年,干的事情里总有嘉靖觉得干得不好的甚至错误的,但因为总体上干得不错也就忍了;干的事情里总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儿、冤杀陷害过不少人,时间长了、人数多了,也该清算了。特别是,随着三年一届的进士考试,官员布局已经改变,严嵩不倒、严党不灭,那几千位新官员特别是有能力、有干劲的人怎么办?
所以,严嵩必须倒台,因为他挡了路,可他却不知道进退。当然,许多人包括我也认为,他应该是被他的宝贝儿子坑了。
每三年一届进士考试,会有三百名左右官员出来,15年首辅就是五届科考,入阁二十年那就快七届了。二千多名“新生代”、年轻官员足以让朝廷势力布局发生变化。
嘉靖喜欢让手下扛雷,做事情遇到很大阻力了,就把别人推出来:都是他干的。有问题找他。
由此,严嵩就这么倒台了。所以,在封建社会做官就是如此,跟着领导走、跟着皇帝走吃香喝辣的,但是当你没用了的时候就会被推出来。最聪明的人就是眼神儿好、脑袋灵活的人,像1550年的榜眼吕调阳,万历六年就辞职回家了。而这时,正是“一条鞭法”等张居正改革比较得人心的时候。
该上还得上,该退就得退。
最后以这句话献给大洋彼岸的某位总统吧。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