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别号叫做潇湘妃子,这个称号最直接的来源是《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探春聚集了一众姐妹结诗社,黛玉就提议,咱们要结诗社,就要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探春于是替林黛玉起了潇湘妃子的雅号。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这里林黛玉的动作比较值得注意,低了头,方不言语。林黛玉是一个比较促狭的人,如果她不满意这个称号,肯定是会直接怼回去的,这里低头不语,显然是极满意这个称号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为林黛玉起潇湘妃子的称号呢?这背后是有大有深意的。
化用娥皇、女英的典故
娥皇、女英是古代神话中尧的女儿,一同嫁给舜作妻子。舜到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前去寻找,知道舜已死,尸骨不知埋在九嶷山何处,于是抱头痛哭,泪染青竹,最终泪尽而亡。
很明显这个故事和林黛玉的故事是有共通之处的。林黛玉原本是天上的绛珠仙子,为了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下凡报恩,又因为自己没有甘露,于是说“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所以林黛玉为什么要哭,因为她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贾宝玉。而且绛珠仙子,绛就是红色,潇湘竹就是斑竹,上面也有红色的斑痕,所以林黛玉一生的命运在这里做出了暗示,就是她很可能要为了宝玉泪尽而亡。
台湾研究《红楼梦》的欧丽娟老师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她说,《红楼梦》里化用的娥皇女英的故事不是上古的传说,而是经过李白理解的故事。李白的《远别离》: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欧丽娟老师把林黛玉的眼泪和她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当她为贾宝玉流尽一生的眼泪的时候,就是她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林黛玉说起最近眼泪比往年少了些,其实也是她生命的倒计时。
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这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而且,娥皇女英是在思念丈夫的情况下泪尽而亡的。林黛玉的眼泪又只会为了贾宝玉而流,所以林黛玉的结局可能是在和贾宝玉分开的情况下,思念而亡。87版红楼梦的电视剧里,编剧大胆操刀,给出了一个和完全不同的结局:贾宝玉外出,林黛玉在思念中误得到宝玉已死的消息,焚稿而亡。虽然和高鹗续书不同,但是比较符合潇湘妃子的暗示。
妃子是否是嫁给北静王的暗示?
因为妃子经常指的是皇帝王爷的女人,并且书中对北静王有过描写,所以就有了潇湘妃子是林黛玉为了会嫁给北静王为妃的说法。但是我觉得这里的妃子不应该坐实理解。
林黛玉是为了下凡报恩而来,她的眼泪是为了还贾宝玉的恩,如果嫁给北静王未免有些奇怪。何况,第六十三回众人前往怡红院给宝玉过寿,象牙花名抽签正是对未来的一种暗示。如探春,抽出一支杏花,因此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如果林黛玉会成为北静王妃,实在是不该抽出一支芙蓉。
更何况曹雪芹对于林黛玉和北静王产生的联系,已经给出了暗示。第十四回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北静王给了宝玉一串手串。等到黛玉回府,宝玉欲把手串转赠黛玉,林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掷而不取。第四十五回宝玉带了北静王送的斗笠,要帮林黛玉弄一套,黛玉也不要。可见,林黛玉和北静王之间注定无法成就姻缘。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