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泊梁山的诸多好汉里面,武松无疑是名气最大的好汉之一,整部《水浒》中,能单独为他留出那么多章节,可见武松在好汉中的排面。
施耐庵也是非常偏爱武松的,不仅安排了打虎这类的情节,更是通过自己出色的描述,让武松的形象变得非常鲜明,成为刻画得最好的人物之一。
整部书里面,武松出彩的情节实在太多了,他确实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然而,武松并不像鲁智深那样,是一个相对完美的英雄,他身上存在着不少的黑点。
比如,武松一生中,争议最大的是血溅鸳鸯楼,在这段中,刚刚经历飞云浦血战的他,拿刀杀回鸳鸯楼,手刃了陷害自己的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三人。
然而,武松在整个报仇的过程中大开杀戒,不光是把三个仇人都给杀掉,连带着鸳鸯楼里面的男男女女都被他给杀掉了。
那么,他到底杀了多少人呢?
首先,武松潜入鸳鸯楼,先拿住了打着灯笼负责养马的后槽,杀掉他之后,跳墙进入厨房,正好碰到两个烧火做饭的丫鬟,这俩人也都被武松杀掉。接下来他才进入鸳鸯楼,击杀蒋门神等三人。
杀完之后,楼下张夫人带着两个亲随来查看,武松把这三个人也都杀掉。随后,张都监家养娘玉兰带着两个小丫鬟听到动静过来,这三人也被他杀掉。
杀了这些人之后,武松也没有罢休,他出了中堂把前门关上,又折返回来,在屋内找到了两三个妇人,把她们也都杀死在屋内。后来官府统计,武松前后杀了男女十五人,张都监一家都被杀光,这件大案也让武松不得不上了二龙山。
在水浒中,这种报仇的情节也是屡见不鲜,以当时的价值观,武松的做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对人们来说,武松在报仇的过程中把这么多无辜的人也给杀掉了,这就让人很难接受了。
他杀掉了很多根本无法反抗自己的人,像那些女眷,这算是弱小的人,可她们也都惨遭杀害,武松为何要这么做呢?
关于他的这种行为,也有不少解释,有人认为武松经历一系列的事情,此时已经心里崩溃,这次是他的最终报复,也有人认为是武松重大转变的开始。
其实结合原著就能发现,武松要杀这些人,终极目标就是复仇,并不存在杀红了眼,心里崩溃这些情况。
武松为何要杀掉后槽与做饭的丫鬟呢?原著交待非常清楚,武松不会飞檐走壁,他只能找机会潜入,这是一场偷袭战。
那要想偷袭目标,保密是第一要素,武松从后门潜入,他需要骗开角门,后槽正是在这里看护。武松保持了难得的冷静,他制造响动骗后槽来开门,然后抢进去逼问后槽鸳鸯楼的情况,得到情报之后杀掉了后槽。
他杀掉后槽与两个丫鬟都是一个目的,为了隐藏踪迹潜伏上楼,避免被张都监等人提前发现。两个丫鬟所在的厨房,就在楼下,要上楼必须要经过这里,所以武松把她们也杀了。
杀掉了这三人,保证武松能悄无声息上楼,从而完成后面的报复。那么,他后续的杀戮又怎么解释呢?这与他杀掉两个亲随与张夫人的原因是一样的,这三个人听到楼上的动静,亲随上来查看,夫人随后也上来了。
武松此时绝对没有杀红眼,他依旧保持着绝对冷静,他为了避免两个亲随有跑出去报信的可能,自己先躲起来,把他俩让了过去,然后再跳出来堵住他们俩的退路杀人,随后下去截杀只剩自己的夫人。
养娘玉兰和她带着的两个丫鬟被杀,同样是武松复仇的一部分,因为武松被陷害,这个玉兰就是直接实施者,她肯定是武松的仇人。那两个丫鬟和她一起碰上武松,所以一起被杀掉。
可以说,这一夜,武松在这里杀掉的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肯定是报仇,第二是为了潜伏进鸳鸯楼,避免被张都监等人提前发现,第三则是为了避免被其他人发现,所以他把府内可能泄露消息的人都给杀掉。
整个过程武松一直是冷静的,行凶的时候甚至没忘记换装方便行动,更换破损的刀具,连逃跑都是看准了城墙,护城河薄弱的地方,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武松的特点。
那么,他杀人前两个原因还能理解,为何他要为了第三个原因继续杀人呢?毕竟武松杀了张都监三人之后,可是把自己的名字都给写上去了。
要知道以前武松报兄仇,第一反应还是报官,十字坡前那么好的机会,他仍然没有杀官差,可这一次,他以一个极为矛盾的方式处理了此事,既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又为了隐藏行踪杀了其他人。
因为,这些人在武松眼里不是无辜的人,所以他并不排斥杀了这些人。武松的意图很明显,他只是想暂时隐藏消息,能拖多久拖多久,为自己争取一个逃跑的时间。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成功了,这么一桩灭门大案,第二天才被人们发现,此时武松已经顺利逃出孟州城。他不会飞檐走壁,要是当时就惊动官府,全城搜捕的话,他根本跑不了。那么他为何要留下自己的名字呢?
其实武松留不留名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个事他就瞒不了,他大闹飞云浦杀了那么多人,第二天肯定被发现,这里面还有押送的官差。
官府也不是傻子,飞云浦中消失了一个囚犯,张都监一家又被杀,联系到武松刚刚因为犯罪被张都监送去定罪,确定犯人还不容易吗?
这就是武松的风格,实际上从一开始武松的行事风格就是这样的,他此前克制杀戮,是因为那些人没有几个威胁到自己,真威胁到自己,武松从来都不手软。
连老虎和他大战一番被打死,武松都不忘了拖着疲惫的身体过去棒打拳击又补了无数刀,他的这种作风,也是最符合当时那些黑社会狠人风格的。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