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的事情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权力没有限制,都会犯错误。
薄昭是薄姬的弟弟,也是汉文帝刘恒的亲舅舅。早年刘恒被封为代王以后,由于薄姬生性淡薄,不受刘邦宠爱,所以吕后当政时,并没有加害薄姬,反而将她送到了代地享福。
而薄昭就这么跟着自己的姐姐前往代地。这个时候的薄昭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人,至少是没有什么野心和权力欲望的,他只想着过自己安稳的小日子。
毕竟看看戚夫人他们一家的下场,还是活下来的小日子最重要。因此这个时候的薄昭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低调到历史上没有他的尘埃。
一、薄昭是汉文帝登基的重要推手。
早年薄姬是魏王豹的小妾,由于长得比较漂亮,而且又有相士曾经表示,薄姬将来要生下天子,所以薄姬备受魏王豹宠爱。
可惜宠爱了很多年,薄姬就是没给魏王豹生下个儿子来。这或许就是天意,至于相士估摸着是当年的薄姬为了邀宠请来的。
刘邦在诛灭魏王豹以后,果断纳了薄姬,结果一个晚上就让薄姬怀上了孩子,此后刘邦再也没有宠幸过薄姬。
薄姬有了儿子刘恒,也就心甘情愿地过着寡淡的生活。刘邦不怎么喜欢薄姬,自然也就看不上薄姬的儿子刘恒。因此将刘恒封到了偏远的代地。
此后薄姬、薄昭和刘恒相依为命,在代地过着小日子。直到有一天,吕后去世,周勃等人发动了诛灭诸吕的政变,最终请刘恒入朝登基。
为啥呢?因为周勃他们考量了一番,觉得只有刘恒的母族是比较淡薄低调的,不会再出现诸吕的麻烦。因此刘恒算是沾了母亲和舅舅的光。
刘恒心里没底啊,因为长安城刚刚经历了一番杀戮,老吕家的人一个不留,就连汉惠帝的那几个孩子也都没保住。这种情况下,你敢轻易去长安吗?
但是明显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那该咋整呢?这个时候薄昭拍着胸脯表示:外甥,舅舅给你去打探一下消息!
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史记》
就这样薄昭便只身前往长安查探,周勃拉着薄昭的手,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遍。薄昭恍然大悟,立刻回去表示:一点毛病都没有,外甥你放心大胆地去登基,周勃是我铁哥们了!
就这样,刘恒才敢前往长安登基,要不历史上未必就有汉文帝这一号人物了。所以说薄昭是汉文帝登基的重要推手。因为如果派一般人去的话,刘恒也未必敢相信。
二、薄昭逐渐发现了权力的魅力。
汉文帝登基以后,立刻把自己的舅舅薄昭册封为轵侯,成为侯爵的薄昭,也没有让汉朝大臣们感到紧张,毕竟薄昭他们家的人,是出了名的淡薄,也就是所谓的老实人。
一般来说,老实人是不会害人的,所以周勃等人很放心。说起周勃,可能还是薄昭在仕途上的指路人。
当初薄昭来长安,接待他的就是周勃,两个人的交往也就由此展开。过去周勃这样的元勋是看不上薄昭这种小角色的,但是刘恒登基以后,周勃就不得不重视薄昭了。
因此薄昭和周勃的关系变得十分铁,周勃被贬到封国以后,害怕被人给杀了,于是整天穿着盔甲。这哥们的想法还真的蛮新奇,是荆轲刺秦王看多了么?
由于周勃当年是带兵打仗的猛将,现在又整日穿着盔甲,于是便有人告发周勃有谋反的嫌疑。在这种情况下,周勃就被抓入了死牢。
这个时候能救周勃的,只有薄昭了。于是周勃把自己的部分家产送给了薄昭,希望薄昭在汉文帝身边多美言几句。
薄昭终于意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权力不仅可以管着人,而且还能换来如此大的财富。于是薄昭在薄太后和汉文帝跟前各种为周勃说好话,最终救了周勃一命。
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史记》
周勃是得救了,但是从此以后薄昭却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权力欲望之中。说起来,周勃的确是薄昭在仕途上的引路人,只可惜是条歪路。
三、薄昭的小命,是被权力给耽误了。
薄昭得到了周勃的指点以后,开始利用手里的权力,为自己牟利。因此在大家看来,薄昭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由于手握重权,又是汉文帝的亲舅舅,有薄太后罩着。所以薄昭在朝中几乎成了说一不二的那个人,大家都要巴结他。
在这种大环境下,任何人都会变得骄纵跋扈起来,所以说这不是薄昭一个人的问题。汉文帝一直包容薄昭,朝中大臣也都只能忍气吞声。
一直到薄昭杀掉了朝廷使者的时候,汉文帝和群臣终于忍无可忍了。按照法令来说,薄昭这是死罪。
可是我们要认清一个社会现实,贪七八亿的人,只要认错态度认真,只会被判死缓,可有些人动了十几万,却要被判死刑。人和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薄昭就是前者,汉文帝压根就不忍心杀了他。但是不杀他又对不起法令,于是汉文帝就派大臣去找薄昭喝酒,顺便劝说他为了大局自尽。
薄昭又不傻,他觉得自己是皇帝的亲舅舅,太后的亲弟弟,咋可能就这么自尽呢?于是他死活不肯。无奈之下汉文帝又派大臣去为薄昭哭丧,啥意思?就是公开表示薄昭已经死了。
潜台词就是,老舅啊,你就快点自尽吧,你要是再不自尽的话,那外甥可就要动手了啊!薄昭一看,没戏了,于是就自尽了。
总结:权力得到限制,才是保护拥有权力者的好办法。
自古以来,皇权一直都会受到相权的限制,为啥非要这样呢?因为皇帝容易犯错误,没有丞相在旁边看着,极有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可是皇帝总是不甘心被相权掣肘,于是朱元璋就废掉了宰相制度,结果自己到了晚年各种杀戮,犯下了弥天大罪。
此后虽然没有名义上的宰相,可内阁充当了这种角色。连皇权都需要有人监督,其他人的权力又岂能无人监督呢?
李世民有魏征看着,才开创了贞观之治。隋炀帝是把看着自己的人都给灭了,结果造成了隋朝的灭亡。所以说权力受到监督,非常重要。
薄昭的权力,没有人敢去监督,因此才会让薄昭越来越猖狂,直到走上了不归路。这不是薄昭个人的问题,这是汉朝外戚集团的通病。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