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刘心武在百家讲坛评红楼梦的时候讲到过
大概就是说曹雪芹创作时有个原型和小说人物转换的关系
贾琏的原型也许在曹家就是“二爷”
因为“二奶奶”人物形象太鲜明就沿用了这个称号
所以贾琏就是“二爷”了
相同的问题
还有贾赦明明是袭爵位的大儿子,却搬出荣国府
把正房正院给了老二贾政住
这在中国古代是很不合理的,写小说时不会故意这么设置
可能就是不自觉的让生活影响了
历史,必得依艺术需求而虚构,一部定稿的小说,必然会把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形象之间的过渡性“毛刺”剔尽,但《红楼梦》是一部未能终定的小说,而且,其敲定的顺序,从脂砚斋批语可知,亦非按现存的回序,所以,就时有“毛刺”显露,贾琏被艺术地设定为贾赦长子,但在撰写某些章节时,作者又未能完全抹去其生活原型还有一个哥哥的潜意识,因此留下了其他人物均称他为二爷的“大马脚”,我想事情就是这样。
但贾琮不仅在第十三回里出现,他后来还一再作为陪衬人物亮相,第二十四回里,写到宝玉受贾母之命,到贾赦家去问安:
见了贾赦,不过是偶感些风寒,先述了贾母问的话,然后自己请了安……宝玉退出,来至后面,进入上房,邢夫人……拉他上炕坐了……一钟茶未吃完,只见那贾琮来问宝玉好,邢夫人道:“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得黑眉乌嘴的,那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正说着,只见贾环、贾兰小叔侄两个也来了……
显然,这里的贾琮,与前面到宁国府奔秦可卿丧事的那个贾琮,两个人物,太不谐调,前者是所有玉字辈的领衔人物,后者却是一个黑眉乌嘴的“活猴儿”,后者当然构成了一种艺术形象,虽寥寥一笔,给人印象极深,把大家族内部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和微妙的人际关系,勾勒得更加立体化。
在这之后,贾琮常与贾环一起出现,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不仅年龄相仿,而且同为庶出,同为大娘所厌弃,这样的描写,在艺术上是一种成功的设计,可能在真实的生活中,贾琏还有一个哥哥,所以排行第二,人称二爷,但为在小说集中写好贾琏,便在艺术构思中删去了这个哥哥,而写了一个比贾琏小许多的贾琮。
好想是他是个老儿
观点之一:因为贾琏有个叫贾琮的哥哥,所以贾琏被称作二爷。这个结论似乎是错误的,请看下面的例证。
证明: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贾赦“也有二子,长名贾琏”。点明贾琏为长,其中“也”字是针对贾政生了两个儿子说的。
第十三回,吊唁秦氏的名单中,荣国府中的贾琏,宝玉,贾环均不在其上,那么是否荣国府之人尚未前来吊唁呢?似乎不是,贾兰明明就在名单里(也有研究者认为此贾兰应为宁国府的贾蓝),宝玉是单独来吊唁的,而贾琏则去送黛玉回家探父不在京都,所以名单中出现的贾琮既可能是宁府的也可能是荣府的。
第五十三回祭祖,由“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一句看出,琏琮应是亲兄弟,并且贾琮非庶出。祭宗祠是传统,也是民俗,我想庶出子弟至多是站在一旁观看,亲祭一事还应嫡系子孙来作。假设贾琮系庶出,他能与贾琏共献帛,贾环也应出现并作些事情才对,祭祖既然没提到庶出的贾环,那么我想贾琮也就并非庶出。贾琮庶出应该涉及到版本问题,不知道是作者拥有不同的修改稿,还是后人改动原稿的原因,有的书中贾琮是与贾琏同父同母,有的书中贾琮则与贾琏同父不同母。
第五十三回设晚宴,由“廊上几席,便是贾珍,贾琏,贾环,贾琮...”一句看出,琏长于琮,是琮的兄。这个无须太多解释,即使是在当代,众人就座次序也是很讲究的。
观点之二:贾琏上面有个叫贾瑚的哥哥,所以贾琏被称作是二爷。这是吴克岐在《犬窝谭红》一书中提到的,他的依据是曾经有个“午厂本”,“午厂本”中写到在贾琏之上有“长子贾瑚,早夭”,在贾琏之下“还有庶出一子”,共计三子,但是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贾琮并非是庶出的结论。或许“午厂本”本身并不可信,这个本子是后人的改本,绝非雪芹原稿。
观点之三:周汝昌考证出贾琏确实有个哥哥,有兴趣的去请查阅周汝昌的著作。清人寿芝的《红楼梦谱》上也说贾琏有个哥哥,但是不知其名。
观点之四:有说贾赦是宁府过继给荣府的,所以贾琏从贾珍,称二爷。这个观点与观点三同样勉强,与其说是考证,不如说是猜测。
观点之五:贾琏从贾珠,称二爷。这个观点是比较能说得通的,很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这样一来,宝玉似乎就要变成宝三爷了,虽然有人说,宝二爷的称呼是仅按贾政一房来算的,但是叫宝玉为宝二爷的可不止贾政一房中人。注:由凤姐叫李纨嫂子看出,贾珠大于贾琏,贾珠实际上是荣府的王字辈老大,贾琏是老二,宝玉是老三,贾环是老四,贾琮是老五,这是荣府的总排行。若仅按贾政一房来排,则宝玉是老二。值得注意的是,琏二爷称呼问题,古时就有争论,而没有人置疑宝二爷这个称呼不合适,看来宝玉是从贾珠称呼。
观点之六:作者的疏忽。似乎最有可能,《红楼梦》一书中前后矛盾之处甚多,迎春,惜春,贾琮等都有“身份之迷”,最近还有网友指出贾巧姐莫名其妙的多出了个姐妹(我怀疑二十九回出现的巧姐名字是丫鬟善姐之笔误)。这部长篇小说情节错综,人物纷杂,出现疏忽不足为奇。大家可参考金庸先生解答读者置疑金氏小说中人物前后出现不一致问题的文章。我猜想作者的原构思当中贾琏确有个哥哥,而后来作者取消了这个想法。作者创作《红楼梦》多半是断断续续的,有可能因为疏忽,而忘了修改前文。
观点之七:抄手的失误"雨村道: "正是。方才说这政公,已有衔玉之儿,又有长子所遗一个弱孙。这
赦老竟无一个不成?"子兴道:"政公既有玉儿之后,其妾又生了一个,倒不知其好歹。只眼前现有二子一孙,却不知将来如何。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原文如此。自己研究去罢我觉得是曹雪芹边写边改的,你看他第五回就说“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那这么排他也不能是二。
有人说是在荣府,贾珠最大,但是这样宝玉也只能称三爷了。若是二府合起来呢,他就更不是老二了。我想是这样的。。。这么经典的问题你也拿出来吓人啊第二个生的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