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太监三杰”,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其中,李莲英的名气最大,和慈禧之间的绯闻也最多。
从9岁净身入宫,到21岁晋升大总管,从40岁以太监的身份巡视北洋海军,到61岁平安落地,隐退出宫。李莲英在波澜诡谲的大清皇宫内横刀立马52年,恩宠不断,并打破雍正定下的规矩,赏戴二品顶戴花翎。
这在大清国276年的历史中,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有人会问:“李莲英凭什么?为什么慈禧太后就这么宠信他,换个人就不行吗?”。
在民间野史中,传言李莲英当初进宫的时候“净身”没有净干净,和慈禧有暧昧关系,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其实都是瞎扯淡。
首先,清朝的太监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每年都会定期“复检”,发现有问题的,直接拉出去继续割,直到给你彻底割干净为止。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净身师,检验师,主管太监,家人,统统都是死罪,一个也跑不了,不死也得弄个流放,没有人敢去冒这个险。
其次,慈禧的身份地位,是绝对不予许她发生这种事情的。即便她想搞,也绝对不会和一个太监搞。清朝时期太监,就是皇家的奴才,地位再高也摆脱不了这个身份。
另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李莲英的真实容貌,我相信慈禧不会有这么重的口味。
既然李莲英和慈禧没有这么密切的私人关系,那么,他又是如何稳居大清国“太监一哥”的位置,长达40年呢?
不得不说,李莲英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善于学习,有自己的绝活儿,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悟性很好。皇宫里一件件的政治斗争,他都看在眼里,并且从中悟出了3条人生经验。
就是这3条人生经验,让他犹如开挂一般,走上了大清“太监界”的最巅峰!
1
掌握核心业务技能,是立身之本
对于一个太监来说,伺候好主子,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想做到这一点,你就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核心业务能力”。
9岁进宫的时候,李莲英并没有在慈禧身边,那个时候的慈禧,也仅仅是咸丰的一个妃子而已。
1861年,咸丰在热河去世,慈禧联合恭亲王奕?夺取了大清国的大权,李莲英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回到北京后,他才有机会接近慈禧。
掌握了大权以后的慈禧,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脾气也大了,总是觉得自己的发型不好看,梳的不合自己的心意。
另外,她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不能把她的头发给梳掉,一根都不能掉。这可难坏了给他梳头的太监们。
要是一般人,遇到这种事情,肯定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但是李莲英不一样,他从中看到了机会,反而是迎难而上。
他请了几天假,跑到八大胡同里,找姑娘们请教梳头的经验,苦练了几天,回来以后,就对着愁闷哭脸的师傅说:“师傅,要不我去给太后梳一次试试”。
死马当作活马医,师傅就把李莲英推荐了过去,没想到,李莲英梳出来的发型,颇受慈禧喜欢,而且,真的是一根头发都没有掉。
其实,梳头怎么可能不掉头发,只不过李莲英胆大心细,他偷偷的把梳掉的头发捋进了袖子里面,慈禧没有看出来。
不过,这个时候的李莲英,只不过是崭露头角罢了,还远谈不上宠信,因为,这个时候慈禧身边正当红的太监大总管,是安德海。
安德海可是真正的帅哥,慈禧是真的喜欢,而且,在慈禧夺权的过程中,安德海是立了大功的。
有慈禧的宠信,安德海几乎可以在皇宫里横着走,而且,他也真是这么干的,狂傲无边,甚至敢连同治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1869年,同治皇帝大婚,需要采购一批衣服,安德海想借机出去游玩游玩,就对慈禧说想接下这个任务。
但是,清朝祖制,太监是不得擅自出宫的。慈禧心里很清楚,就犹犹豫豫没有答应。安德海也是个聪明人,他对慈禧说:“太后金口玉言,只要您答应了,有谁敢不服,那不是挑战您的权威嘛”。
慈禧被安德海说中了软肋,这个时候的慈安太后还没有死,慈禧也总觉得她碍事,被安德海这么一说,他心一横:“行,就派你出去办,不过,你要低调一点,不要让别人知道”。
一出北京城,安德海这大爷范儿就起来了,身边一帮男男女女,坐着大船招摇过市,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都要亲自出来接待,送吃送喝都是小事儿,大把的银子塞到了安德海的怀里。
同治皇帝早就看安德海不顺眼了,听说他在外面招摇过市,瞒着慈禧,和慈安太后,恭亲王奕?一商量,一道圣旨下去,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把他当场拿下,即刻行刑。
等慈禧收到消息的时候,安德海已经人头落地了。
这件事,对慈禧的打击非常的大,可以说是慈禧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如果说之前的慈禧,还有那么一丝仁慈之心的话,在安德海死后,慈禧彻底变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独裁者。
难过归难过,身边还是需要有人伺候的,在经过一番考察后,她提拔李莲英当上了大总管,这一年,李莲英刚刚21岁。
2
摆正自己的位置,是生存之道
安德海的死,给李莲英敲响了一个警钟:“奴才,永远都都是奴才,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要想翻身当主子”。
虽然当上了大总管,但是,李莲英行事却愈发的谨慎和低调,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
“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永远要尊敬,不要有觊觎之心,对于自己的属下,要宽厚对待,不要过于苛刻。
1888年,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基本成型,慈禧让醇亲王奕寰和李莲英一起去巡视,这是相当高的待遇了,李莲英的地位,就相当于副巡视员了。
可是,李莲英却是如履薄冰,从来不敢把自己当成什么巡视员。临出发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二品顶戴更换成四品顶戴,因为雍正有规定,太监最高不能超过四品。
到了北洋水师,李莲英也坚决不住给他准备的豪华套房,而是住在醇亲王套房里的一间,还说:“这样方便伺候王爷”。
白天巡视的时候,李莲英就主动给醇亲王拎包,恭恭敬敬的站在醇亲王身后,完全就是一副下人的样子。晚上,赶紧给醇亲王打洗脚水,亲自给醇亲王洗脚。
李莲英这些表现,让慈禧也很满意,不住的说:“总算没白疼你”。其实慈禧心里跟明镜似的,一旦李莲英表现出来高高在上的样子,那她绝对会一脚把他踢走,安德海当年的事情,她还历历在目。
那一年,正好是李莲英的四十大寿,他没有大操大办,只请了几个老太监,还有几个知己的徒弟,悄悄的就把生日给过了。
慈禧身边有个贴身宫女,叫荣儿,晚年她回忆道:“李莲英这个人,从来不会脑袋发热,总是冷静的处理事情,太监犯了错位,他永远是恩威并重,明着处罚,暗中保护,所以,太监们都服他,也愿意和他亲近”。
这就是李莲英在宫里的生存之道,看似简单,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还有一点,李莲英不论怎样得宠,他坚守一条原则:不参与朝政。
历史上不乏有太监参与朝政的,比如明朝和唐朝,太监们能掌握整个国家的大权。但是,在清朝,从来没有太监参与朝政的。
李莲英很清楚,这是一条底线,不要以为太后信任自己,就狗肚子装不下二两油,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有时候,慈禧有拿不准的主意,也会问李莲英,但是,她得到的回答永远是:“奴才听太后的”。这一点,也让慈禧非常满意,一个只会带耳朵的下属,是最让人放心的。
李莲英作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难免会有不少的人巴结他,送银子,送珠宝不再话下,李莲英也不是圣人,他当然收了不少贿赂,但是,他绝对不会在慈禧面前明着为任何人说话。
1905年,老袁为了搞倒自己的死对头瞿鸿机,给李莲英送去了100万两的银票,而李莲英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慈禧的房间里,放进去了一张上海出版的报纸,那上面有一条老袁炮制的重大新闻。
后来瞿鸿机被罢官,老袁大获全胜,任何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最大的功臣就是李莲英,包括慈禧自己,也被蒙在了鼓里。
李莲英不排斥与这些大官们交往,因为这些大官们是他财富的来源。但是,李莲英绝对不会在慈禧面前多嘴,为这些大官们说上一句话。
因为,李莲英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一个伺候人的奴才,永远也不会乌鸦变凤凰。
3
给自己留条后路,是未雨绸缪
李莲英在慈禧面前很红,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一旦慈禧去世,他的末日就到了,所以,他很早就开始未雨绸缪,为自己留下后路。
1898年,光绪皇帝开始搞维新变法,李莲英就有意无意的向光绪开始靠拢。
当时慈禧和光绪不合,是公开的秘密,作为慈禧身边的人就非常难受。过于对慈禧忠心,那慈禧百年之后,一定会遭到光绪的清算;如果向光绪靠拢,那么,立马就会遭到慈禧的雷霆报复。
那个时候,他们谁也不会想到,年富力强的光绪皇帝会和慈禧老太后一起去死。
即便是大总管,李莲英的这种做法,还是遭到了慈禧的厌恶,她开始疏远李莲英,并启用了崔玉贵为大总管。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带着李莲英等人西逃,在路上遇到了土匪,李莲英挺身而出为慈禧挡了一剑。这让慈禧非常感动,西逃回来后再次启用李莲英为大总管。
而倒霉的崔玉贵,为慈禧背了黑锅。因为是他亲手把珍妃推下了井,慈禧为了向天下人有个交代,就把崔玉贵给赶出了皇宫。
1908年,慈禧去世,李莲英在守灵100天后,主动找到了隆裕太后,拿出了慈禧历年赏赐他的珍宝,满满七大盒。他对隆裕太后说:“这些是老佛爷以前赏赐我的,这些都是皇家的东西,奴才不敢占据,为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该还给皇家了”。
隆裕是个见钱眼开的主,立马笑呵呵的批准了李莲英的“退休申请”。
这李莲英也真是有定力,这么多珍宝,一分钱都不敢花,因为他知道,这些东西就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你看你,彩虹屁拍的真好,你可是把李莲英给吹上了天了,他不就是个太监么,有什么可歌功颂德的”。
其实,这是大家的一种偏见,太监不等于坏人,尤其是清朝的太监,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任何的尊严可言,与蝼蚁无异。但凡在家里能活下去的,都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宫里去当太监。
李莲英能够以如此卑微的身份,混成慈禧身边的红人,文武百官争相结交的大人物,自然是有他的过人本领的。
他所总结的3点人生经验,可以说就是一部经典的职场教科书,对于任何人都有参考价值。这一点,不应该被他太监的身份给掩盖!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