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在《管子·封禅篇》中早有记载,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而封禅对于古代帝王来说是一件梦寐以求、极力追求的事情,因为通过封禅可以让他们扬名立万,受后世所歌颂。
中国有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那么,为何古代皇帝通常热衷于去泰山封禅而不去其它四岳封禅呢?
原因就在于古人认为群山中以泰山为最高,是“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封禅是什么意思呢?
在《史记·封禅书》解释到:封禅即“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
在泰山下小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然而封禅的条件也是严格的,古代帝王不是随意想封禅就可以封禅的,它要求帝王在当政期间要有一定的功绩,即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禅,才可向天报功。
上古时期的封禅有多少已经不可考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明确列出的有十二位上古帝王: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
而纵观中国封建历史,泰山封禅的皇帝仅仅只有六位,他们分别是秦始皇帝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真宗赵恒。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兼并天下,建立了一统的大秦帝国。在陆续施行于帝国各地的一统中,宗教祭祀的一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秦始皇帝整合了齐国和秦国两国的祭祀仪式,陆续立过两百多个坛庙,称为“祠畤”。秦始皇帝于公元前219年有一次极大规模的巡狩,从关中出发,周游今山东地区,登泰山,禅梁父,然后巡海南下,自荆州走南边的武关回关中。
汉武帝的封禅与之类似,也是倾全国之力的大祭祀,但是也严重消耗民力。此后便有了罢庙废祠的主张,到了新莽政权,在儒生皇帝王莽手里正式废除了大规模的封禅祭祀礼,而是在首都立坛,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祖宗。
泰山封禅刻石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开创“光武中兴”的盛世,建武三十二年在泰山封禅。
唐高宗李治,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开创盛世,史称“永徽之治”。665年, 唐率文武百官、 扈从仪仗在泰山进行封禅。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726年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进行封禅。
唐玄宗封禅大典
前面五位皇帝封禅没有什么可说的,然而宋真宗就有些意外了,封禅不是一般皇帝想封就封的,宋真宗封禅泰山之时,欲借天意来威慑外敌,故自导自演了一幕“天书由天而降”的闹剧。但是随意封禅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自此之后,帝王泰山封禅的历史就戛然而止了,甚至连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几次去到泰山,几经犹豫最后还是放弃了封禅。
现代版的泰山封禅大典成为了一个旅游表演项目。
表演内容:项目总时长约80分钟,整个演出共分为七个篇章,包括序幕、金戈铁马——秦、儒风雅乐——汉、盛唐气象——唐、艺术王朝——宋尾声。穿越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时空,500名演员,5000套霓裳华服,演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了古代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帝王封禅场景。所表现的内容,实际上是当时那个朝代华夏文明发展所达到的高度,是对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度思考,是对华夏古老文明的崇高礼赞,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场涵盖了五朝历史的演出。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