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水浒传》的小伙伴都知道,高俅其实就是个小流氓、泼皮、无赖,但最后居然成了朝廷重臣,官至太尉。
从流氓混到太尉,那是大宋王朝组织人事制度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表。
那么,劣迹斑斑的高俅,要按说这样一个万人恨,应该下场很惨才对吧,但是历史上的高俅,结局还算是不错的,甚至高俅不在“北宋六贼”之列,“北宋六贼”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那么高俅不是北宋六贼之一,而且最后得以善终,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靖康要录》记载,宋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贯、高俅各带领若干胜捷兵和禁军也赶到与之汇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但是徽宗的宠臣们却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在到达泗州后不久,童贯便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以胜捷兵三千扈从渡淮如淮阳。高俅以禁卫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贯扈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控扼淮津”,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史书上说,不久宋徽宗死后,宋钦宗即皇帝位,当时随从宋徽宗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都被连坐杀死,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钦宗下旨处死。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蔡攸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
您看看,这便解释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俅没有参与宋徽宗和宋钦宗的权力之斗。虽然干过坏事,但在政治上站位站的准确,所以就比童贯下场好多了。
如果说是一个阴差阳错的决定,使得高俅幸免于难,那我们再看看下边的记载: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同时高俅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对他原来的主人苏轼一家也颇为照顾。一些野史上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予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
知恩图报,知恩必报,这是获得好人缘的重要方面,因为关键时刻有人给你说好话嘛。
有人问了,高俅怎么还会和苏轼苏东坡扯上关系了?
历史记载,高俅和苏轼的关系特别近,高俅以前就是苏轼的秘书,负责抄抄写写啥的,主仆二人关系自然不一般呐!
只是到了元佑八年,也就是公元1093年,苏轼苏东坡才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高俅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 王诜是宋神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皇帝)的姑夫,王诜是一个“书画高手”。
您看看,高俅这些特点,加上一定的运气因素,以及最后比较低调,最终落得个较好的结局,甚至后人没把他放在“北宋六贼”之列,也不难理解了。这仅仅是我的一点想法,说得不对不全的地方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哦。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