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弗 王朝云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他二人结婚那年,苏轼十九岁,王弗十六岁,他们两个算是自由恋爱。王弗的父亲是一名进士,饱读诗书,因此王弗从小也读过很多书。婚后,苏轼在学习的时候,王弗依靠自己的学识为苏轼提供意见。
王弗与苏轼剧照
王朝云是苏轼的姬妾,苏轼被贬杭州时,在风月场所结识了王朝云,苏轼对王朝云很照顾,而王朝云又很喜欢苏轼的才华,因此二人结下了情缘。王朝云是歌舞优伶,对艺术方面很是精通,颇得苏轼的喜欢。
王弗是苏轼的妻子,王朝云是苏轼的姬妾,王弗出身于书香门第,王朝云出身于贫寒之家,并且沦落风尘,二人的身份虽然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对于苏轼来说,他们二人都能够与他心灵相通。
王弗精通诗书,与苏轼在谈论时事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苏轼议论;而王朝云在风月场所中练就了一身的歌舞本领,不仅精通舞蹈,在唱歌方面也是很擅长。苏轼这个人既是一位关心时政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擅于写作词赋的艺术家,因此王弗与王朝云二人都能够与他交心。
王弗在27岁就去世了,苏轼在自己的爱妻去世后,写了很多悼亡的篇章,以此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王朝云去世后,苏轼也写了悼亡的篇章,并且在当时的岭南惠州为爱妾修建亭子,以此来纪念她。可以说,王弗与王朝云在苏轼的心中都是很重要的,不分上下。
苏轼与王弗
苏轼与他的结发之妻王弗的爱情故事堪称是千古佳话,他们二人的结合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式的婚姻,可贵的是他们之间不仅有浪漫的恋爱故事,更在在婚后相互支持,熬过了柴米油盐的琐粹流年,直到王弗去世很久,苏轼依然对爱妻念念不忘,这份真挚的爱情,至今让人感动不已
。
苏轼与王弗
众所周知,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才子,不过他年少时其实很厌恶世俗生活的,一心只想进山修道,而且那时刚好他的姐姐被婆家虐待致死,父母痛心疾首,悔不当初,苏轼看到这件惨剧,便很反对父母为他包办的婚姻,所以王弗能嫁给苏轼也是一波三折的。婚后苏轼以为这个妻子不过是个不识字、没有见识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很长时间都对她爱理不睬的。直到有几次苏轼看书时,王弗久久不愿离去,苏轼才发觉原来这位妻子是个知书达理的贤惠的女人,这才对她敬重起来。
苏轼婚后不久就中了进士,被派到凤翔做官,春风得意,苏轼可谓是少年成名,不过他涉世未深,又性情豪爽,广交朋友,在与人交谈时总是不加掩饰,高谈阔论,没有顾忌。每次苏轼在客厅与人交流时,王弗总要躲在背后的屏风后面观察客人的神态举止,客人走后王弗就对苏轼说那些人心思不正不能交往,后来证明王弗的判断都是对的。
王弗与苏轼仅仅在一起十年就不幸去世了,苏轼为此很悲伤,以至于王弗去世十年后还梦见她,并为她写下脍炙人口的悼亡词。
王弗墓志铭
王弗,为大文豪苏轼的原配妻子。她作为进士的女儿,跟随父亲看了不少书。王弗嫁给了苏轼之后,孝敬公婆,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但是由于王弗身体孱弱,在政事上为丈夫担忧,27岁便香消玉殒了。
王弗画像
苏轼悲痛欲绝,1066年,王弗的墓迁至原籍,苏轼就在这个时候写了一首墓志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在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苏轼的无尽哀思,他以简洁,朴实的文字刻画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形象。
墓志铭开头,简单的介绍了王弗的死和安葬的时间,地点。中间,写了王弗在婚后孝敬公婆,劝谏丈夫在外行为要谨遵父亲的教诲。文中还叙述了王弗“幕后听言”的事,王弗在事业上是丈夫的好助手,每当苏轼在家中会客,王弗都会将对客人的看法说给丈夫听,劝谏丈夫要近贤人,远小人。
在文中的结尾,作者苏轼感叹王弗的早逝。其中的悲痛思念之情,将文字也感染了。对于王弗的死因,在墓志铭上并没有看到,可能也许是苏轼太过伤心,不想再提及。苏轼还提及了王弗早逝葬在母亲旁边,这样可以陪在母亲身边,也算是对自己的的一种慰藉,妻子只是陪着母亲而已。
王弗死后,苏洵告诫儿子,让他不要忘记这位好妻子。苏洵让儿子将儿媳王弗葬在自己的亡妻旁边,足以看出,王弗在苏家得到了认可,是大家公认的好妻子,好儿媳。
">关键字:王弗苏轼 责任编辑:zhuzhengnan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