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在治病、防病、养生等方面,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目前,中医中药已发展分布亚洲、 欧洲、 美洲等地,得以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和应用。作为中医四诊之一的把脉,其可信度,理所当然的无可置疑。那么,中医把脉有什么科学依据?
我们先说说把脉。把脉即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通过手指按压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从而达到体察脉象的一种方法。脉象分为平、浮、沉、迟、数、实、滑、代等,这是经验的总结,与其说科学,倒也勉强。不过,我们可以从医学上讲,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其形成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如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故通过诊查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和推断疾病的预后。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认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处病处处受影响。患者看中医应避免病情“藏而不露”,只给大夫一只胳膊,希望大夫通过脉象说出自己的病症,甚至存有“考验”大夫的心理。只有把自己感受说得“透”,大夫才会“切”得准。因为,中医讲究的是四诊合参,而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一般情况下,脉症是相应的,“有时病即有是脉”。但也有脉症不相对应的特殊情况,所以才有“舍脉从证”或者“舍证从脉”的说法。临床必需四诊合参,才可以得到正确的诊断。
简而言之,我们相信,中医中药必将继承发扬光大,中西医结合会更好的为我们健康保驾护航。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悟空问答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 查看官方网站 国内知名健康媒体,提供专业的健康科普内容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