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这样的导师,致敬!
那天有朋友来家里吃饭,我早早就去超市,买了玉米和排骨。
以前做玉米排骨的时候,我都是把玉米和排骨,一起放高压锅里煮。这样做出来的玉米排骨,玉米煮透了,排骨却煮过了,吃起来口感一点都不好。
这次我别出心裁,先把玉米用高压锅煮上,玉米煮好了,再用一般的方法煮排骨。刚刚把玉米煮到高压锅里,另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一起去医院看病号。匆匆地弄好高压锅,就和爱人一起下楼了。
从医院回来,一进门,爱人说:
“怎么一股棒米花味儿?你煮玉米加水了吗?”
“肯定加了!”我一边回答一边就奔向厨房。原来,高压锅的下压阀没有放好,锅里的水煮干了,下面的一层玉米,已经变成了金黄色,差一点就变成木碳了,怪不得有一股棒米花味儿呢。
一边庆幸回来的及时,一边深怪自己的粗心大意。
对于我的粗心大意,朋友圈里,几乎是人所共知的。
那天去还朋友钱,她腿受伤了,还住五楼。我说你给我帐号,我直接打你卡上,省得你还得去银行 。她说你还是给我送家里来吧,就你那脾气,两个毫不相干的电话号码,你都能嫁接到一起,万一打到别人卡上,更麻烦。
唉,朋友这样说我,肯定是有原因的啊。那次她问我一个快递公司的电话,我手机里正好有,就告诉她了。谁知道那个电话号码,怎么都打不一通,后来才知道,那个电话号码,一半是对的,另一半是错的·······还有一次和她一起去银行,一个密码输了三次,都没输对,最后还是她代为处理了。
因为已经习惯了这样,所以干什么都不能做到一丝不苟。
外甥女读研究生,学的是制药。她的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向以缜密严谨著称。他一共带了三个研究生,他要求他的办公室,每天都必须有专人打扫。打扫完之后,他所有的物品,必须放回原来的地方:书看到多少页,依然是多少页;茶杯开始的时候放在哪儿,打扫完毕还放在哪儿;就连脸盆里的水,你倒掉的时候是多少,你打水的时候,就还是多少。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
有一次外甥女给导师打扫办公室,因为导师晚上加班,办公室里烟味很浓,外甥女就把窗户开大了两个厘米。打扫完办公室,她人还没回到实验室,导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结果她被导师训了一顿,这当然是那两个厘米惹的祸啊!
但是,外甥女说起自己的这些经历的时候,一点抱怨的意思都没有,满脸都是崇拜和敬仰。看她那可笑的样子,我故意说:
“你们导师不是神经病吧?窗户开得大一点,也值得他大动肝火吗?”
外甥女回答说,开始的时候,她也觉得导师有点小题大作,后来才知道,导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她们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他说做药的人,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在别的地方,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制药里差之毫厘,就会出人命!所以他要求他的学生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有缜密严谨的科学态度。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在生活中丢三落四,在工作中也很难做到一丝不苟!
向这样的导师,致敬!
他们不仅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文/阅读时间作者·宗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