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韵味与格调
今天去爬山。
仅这五个字,就充满了童话般的趾高气扬。
要爬的山,当然是红山。好在红山离我家不远,骑车散漫的走,也就十分钟的路程。红山,汲取着天地的灵气,静寂的等待着那些想要探究他的人。
红山来历的传说,大约有两种:一种说法,是与玉皇大帝的九个女儿有关。这玉皇大帝是个什么官职?那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人间天上最大的官儿了。与皇帝家的女儿有关的故事,那一定是美好和有着令人心旌摇曳的情致。传说以前红山不是红色而是青色的,叫大石崖山。这里天高云淡,风光秀丽,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如人间天堂。天宫里王母娘娘的九个女儿,大都有羡慕人间生活、私自下凡的经历。这天,王母娘娘的小女儿九仙女,在天宫里呆得烦闷,就学着姐姐七仙女的样子,出了南天门,驾起祥云飘飘荡荡,来到大石崖上空,被美丽的草原风光所吸引,于是按落云头,尽情玩耍。时间久了,仙女居然肚子饿了,化作村姑来到一户牧民家中找吃的。青年牧民敕敖勒乌热情地接待了她,摆上刚煮好的手扒肉,献上亲手酿制的马奶酒。九仙女吃饱喝足,觉得这个地方风光好,酒肉香,人真诚,就和敕敖勒乌结为夫妻,过起了美满的人间生活。
可美好的故事,总不长久,而悲剧的开始,都与那个可恶的王母娘娘有关。几日不见九仙女,王母娘娘掐指一算,知道是私凡人间,立刻禀报玉帝,玉帝勃然大怒,欲传旨调集天兵天将,下界捉拿九仙女。有太白金星上前启奏道:“玉帝息怒,老臣有本:仙女私凡,早有先例,派天兵捉拿必得妻离子散,怨声载道,令人间大骂天道不公。臣以为,既然生米已成熟饭,何不顺水推舟,成全他们美好姻缘。望乞三思。”玉帝手捋长髯沉思良久觉得有理,就派太白金星下界传旨,成全美事。
听说敕敖勒乌娶了王母娘娘的女儿,人们都纷纷前来祝贺。忽一日有人来报,说一只羊被大石崖山后的羊群拐走了。第二天又报说一匹马被拐走。第三天又说后山人拐走了一匹骆驼。这时九仙女出现在众人面前,她说:“普天之下皆兄弟,动手动脚伤和气。咱们商量个办法,免去纠纷,你们看好不好?”当时有人提出山前山后合为一体,就没有争执了。有的说,划一条界,将大石崖山分开来,每年的秋后有一场霜雪,山前化为雨水,山是青的;山后结为冰霜,山是白的,就以此为界岂不省事。双方争执不下。九仙女说:“让我们看看天意如何吧。”当天夜里,人们焚香跪拜,祈祷苍天。九仙女暗暗将雨神风婆召来,拿出自己从天宫带来的一盒胭脂交给他们,让他们将雨水和胭脂一起布洒下来。雨神、风婆领命而去。第二天,人们一看,整个大石崖都变成了红色,山前山后一片赭红,根本分不出界限。人们欢腾雀跃,奔走相告:“胭脂山,胭脂山,大石崖成了红山!天意不让划界分离。”
再有传说这红色的石头与人们心目中的那个敢“与天斗,与地斗,与妖魔鬼怪斗”的勇士“齐天大圣”有关:说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打翻了太上老君炼丹用的炼丹炉,那炉砖大的落在了甘肃的沙漠,变成了火焰山,几个零星的碎块,落在城北面形成了九座红色的山峰。
传说,毕竟当不得真。但是,无论与谁有关,这红山自打发现了一条远古时期的猪样的玉龙,把个中华的悠久历史又提前了2千年之后,就有了名气,深受人们的喜爱。
红山顶上有座“木兰祠”,据说是纪念当年花木兰替父从军时,行军到这里被红山阻住去路,花木兰一气之下,挥剑劈开了一条山路,也就是现在的一线天,使得队伍得以前行。后来就这个传说的真伪,我还专门看了那地形,离一线天西面50米的地方,就是下山一条平坦的马路,花木兰一定不会智商低到不知道绕行。只是那年久失修的木兰祠,却刻满了“到此一游”的纪念。想来凡人大多想永远,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口中和记忆。只是写了到此一游的人们没有思想,当公共建筑被你的到来,描绘的有了不和谐的意味的时候,后来的人们大多不会颂扬你的聪明和伟大。
简约曾经讲过这样一句凡人名言:地上因有了山,才能显出世界的平坦。地上因有了山,才露出了人类的渺小卑贱。地上的山大多是相同的,有山水和树木。所不同的是,山的险峻,山的韵味,山的格调,山的文化,山的生命。而这些,又与山脚下的人们的思想共同的发展成长。
中国有许多名山,如黄山,如泰山,如华山,如庐山,如峨眉山。这些各有景致的山,只能吸引了远来人们的短游,人们爱着的依然是矗立在自己面前,爱恨交加的属于自己的山。
红山并不高大,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和渺小。在更多人的眼里,800多米海拔的红山,充其量也就是一座红色石头堆起来的小丘。加之这几年造城的西扩北移,红山深林公园的开放和游人的过度“玩弄”,又缺少必要的投资和管理,红山寂寞了,失落了,那犹如朴实美丽村姑的红山,显现出了了风尘女子的模样。只是,回过头来想,现在的世界,还有什么没有沦落风尘?
爬山的那个黎明,夜里刚下过雨。红山被沐浴的石更红,树愈绿。小草很娇羞的在枝叶上悬着泪滴。空气仿佛有了美人出浴后的清香。沁人心脾的凉爽,包围着身心。让人有了躺在地上去亲近,去拥抱的心情。
只是,在上下山的过程中,缺少了那干净的美感:许多的旅游垃圾躲藏在树木或草丛中,描述着有人来过的图画,扮演着被人遗弃的角色。难道,红山,真的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下山的途中,遇到了一位老翁,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个粗铅丝弯成的铁夹,在认真的捡拾那草根下的方便面口袋。红山脚下的人没有忘记红山,红山的人们没有遗弃红山,无论新建的城池多么的耀眼夺目,生活在老城的人们,口中的红山更美,心中的红山更红。
山的韵味依旧清爽,山的格调依然高雅。红山,依然属于赤峰老百姓心中的山。(文/阅读时间网读者·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