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境遇
月饼,中秋节的象征,一个庄重而独特的产物点缀着这一亘古的日子。她既给人无限的期许与盼望,更是蕴含着不少远方亲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寄托。
然,时过境迁,如今我们已不难发现,每个时代都赋予了月饼不同的意义和境遇。
记得那个连“夹心烧饼”都很稀奇的年代,正是我的童年。每逢母亲赶场天带回那么一两个尤如月饼般大小的夹心饼子让我吃着,一整天我的内心都表现得很知足,也常常是吃一半再用油纸包一半并小心的放在衣兜里,等实在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慢慢有滋有味地品着。当然,让我最为期盼的还是中秋节的月饼了。母亲总是在中秋节头天的赶场集市上买来月饼悄悄放好,待到中秋节当天晚饭后,等一轮明月升起之时才拿出来让家人品尝着。母亲与二婶则在一旁边分享月饼边拉着家常。而我,每每都会仔细端详着手中那块带有花纹的月饼,虽说不知其意,但也总是感叹其精致和美味,以至于久久都舍不得放入口中。而每逢中秋节当夜,抱着我坐在石凳上的奶奶也总是要自言自语地念着一句话:“不知你爸爸现在是否也在吃着月饼。”虽说那时的我还不经事,但也明白奶奶一定是想念她远在铁路上工作的儿子了。
少年时,家中生活已有了较大改善,在慢慢淡忘夹心烧饼情结时,但对每年一次的月饼还是向往的。记得那年中秋节的前两天,父亲从单位赶了回来并带回一盒十分精致的月饼,说是单位发的。后来让我更为惊奇的是发现这月饼还是蛋黄馅儿的。那年中秋的晚上,一家人高兴的吃着,笑着,尤其是奶奶对父亲带回的月饼一个劲地夸口。那晚,记忆中感觉月亮也特别的圆。
初为人父之后,就更能体会中秋的含义了。每逢中秋佳节,在给家人准备好喜欢品尝的月饼之后,还会为亲朋好友送上一小盒略表心意。这种传统习惯中的礼尚往来,人与人的情感也全蕴含在这几枚小小的月饼之中,纯真得没有一点儿瑕疵。
如今,当年仅有的蛋黄月饼已演变成为“满汉全席”。除了各类食用馅儿做成的大小月饼之外,还更有金的、银的,价格也从几元一个到成千上万一枚,但给受众的印象却是中秋还是那个中秋,可象征中秋的月饼,其味儿也开始变了,相互馈赠月饼的初衷从情感的联络演变成为“利欲”的枷锁。也不知何时才发现曾经美味的月饼如今竟成为人们节日过后的负担。难怪此前报端上说去年七成港人不愿收月饼,且全港人还丢掉了185万个。我就纳闷了,难道这些“满汉全席”的味儿还赶不上我儿时那仅有一点儿白沙糖的“夹心烧饼”?
当原本温暖的心开始拔凉拔凉之后,我们是否应扪心自问,人们开始如此不待见月饼,或者说是对商场中那些“五花八门”月饼的不屑,真是大家的口味儿变了,还是对这个传统节日纪念方式的挑战?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月饼而又该生产出怎样的月饼呢?
月饼,我们如何才能拯救你。(文/阅读时间网读者·廖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