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是部奇剧,里面的人物感觉怎么也写不完。他们的性格、为人处事、情感、善恶,能让观众们直接感触到。看着剧中的他们笑、哭、疯狂,剧外的我们,忍不住跟着喜怒哀乐。
而《陈情令》里,虽然以男性为主,可出现的女性也各有各的美。
师姐江厌离是全世界最好的阿姐,只要有他在,魏无羡永远是三岁的羡羡。她轻轻的一句话,一个拥抱,一碗莲藕排骨汤,就能让魏无羡的痛瞬间消失。
虞夫人是个刀子口豆腐心的人,一出场,就招来了观众们的不满。可到了最后,我们都看出了她心中的爱。有对丈夫的深情,对子女的母爱,还有对魏无羡又恨又爱的纠结。
还有一个,手上没沾过血却因为姓氏,被众人推向挫骨扬灰之路。这个人就是医术了得,护弟成魔的温情。不得不说,《陈情令》的成功,在于对小人物的入木三分。剧中对温情的着墨不多,却能深入人心。
也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被挫骨扬灰的只有温情一人?答案很简单:
首先第一个,陈情令里面,温氏一族除了温宁和思追,其他姓温的全死了,不仅仅只是温情。况且当时和温情一起死的,还有魏无羡救得那么些人,所以不存在为什么被挫骨扬灰的只有温情。
再者温情的死,是宿命也是必然。
剧中有个人对温情的评价,我觉得是很到位的。虽然温情个性善良,手上没有沾染过别人的血。但是她作为温若寒的医师,在温家打压百家的时候,没有加以阻拦,反而沉默不语的看着众人受难,所以在温家倒台的时候,她也没有资格作为无辜之人。如果要怪,就怪她姓温。
在当下的那个情况,温这个姓就已经成了原罪。谁姓温,谁就倒霉。墙倒众人推,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
温情原本在魏无羡叛变以后逃过一劫,哪知道最后温宁错杀了金子轩。原本百家就痛恨魏无羡救了温家人,现在更是痛恨到极点,与其说是为金子轩讨公道,更不如说是给了他们,光明正大铲除温氏根苗乃至魏无羡的借口。
面对如此情形,聪明如温情她会不懂么,面对魏无羡的悲痛,温宁的愧疚,百家的愤怒,即便是不想死,也到了不得不死的地步,所以她甘愿赴死。
温情作为一个配角,虽然戏份不多,但都是转折点上,她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她的死上面。如果她不死,温宁不杀金子轩,百家不追究魏无羡的叛变。那么后续该如何去发展,难道魏无羡真的要老死在夷陵。
而且如果真的天下太平,那按照套路,那些被救的人会不会撮合温情和魏无羡在一起。原本当时的魏无羡长得好看,能力又强,又为了那些温氏老弱妇孺背叛了云梦江氏,而温情又美又温柔,要是作者还能有个岐黄仙子的美称。最重要的是,当时的魏无羡喜欢的还是女性,这样的组合,怎能不被安排。
如果真是如此,那蓝忘机又该如何自处。 所以我觉得温情虽死,却死得其所。
自古红颜多薄命。在《陈情令》中,真真实实地印证了这句话。深情的虞夫人为了江家死了,为了让魏无羡不自责跑来挡剑的江厌离死了,连亦正亦邪的温情也不能幸免。
可以说,温情的死是最惨的。这个弱女子,因为自已的死,给《陈情令》带来了很大的转折点。
就像《庆余年》里的腾梓荆,假如他没有死,范闲就会一直做自己的闲梦。只想富甲一方,妻女围绕的小日子。因为腾梓荆的死,激发了他的动力,才知道自已早已入局,是人家玩弄的棋子。
有波折的人生,才会让人看下去的冲动。温情的死,也是魏无羡“黑化”动力之一。后面的剧情,也更故事化,变得跌宕起伏。
相关阅读:
|
|
|
|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