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锦云,23岁,医学专业,有海外留学经验,按照剧中的人设,妥妥的白富美一个。
按现在的说法,按照程锦云的个人条件,足够可以称得上“优秀”二字。
可是,为什么电视剧播出后,程锦云这个角色遭到了观众的一致差评呢?
1. 主角戏份被删减,无法展示出智慧和美丽并存的魅力
程锦云是一个特工,在戏中肯定有不少的打斗戏,但是饰演程锦云这个角色的演员王乐君,在炸火车那场戏中,受伤了。
所以,导演只能把王乐君的戏份不断删减,甚至还不如配角于曼丽。动作戏自然会删减。
所以观众看到的程锦云,行动力完全不及于曼丽。
于曼丽这个角色实在太饱满了,拥有可怜的身世,明艳的面颊,对明台爱而不得,这深深地勾起了观众的同情心。
再加上宋轶对这个角色理解得很深刻,完全演绎出于曼丽身上的特质,既可以柔情万种,又可以干练果敢。
在执行任务时,不拖泥带水,不带私人感情,出色完成。
宋轶的演技无疑是加分项,这部戏让观众彻底记住了宋轶的名字,穿旗袍能穿出中国女性的优雅与风韵。
而程锦云呢,从面相来看,是属于家长喜欢的面相,五官端正饱满,大家闺秀的气质,在性格上,又比较沉稳。
而且她信仰纯真,没受过挫折,自信满满,不可能有于曼丽那种忧伤和自卑之感。
她每次出现,跟明台斗嘴,丝毫不会处于下风,自信优雅是她身上的标签。
大户人家的女儿,备受宠爱,又出国读书,眼界和心胸自然很开阔,对人对事自有一种老成的态度。
她不贪图爱情和物欲,着眼于国家利益,将救国当成了自己的信仰。
所以,在儿女私情上,她不会那么感性,沉迷在幻梦中。
相比起于曼丽的明艳动人,程锦云显露出的魅力是含蓄的,大气的,虽然这个角色因戏份被删。
无法展示给观众,程锦云的个人魅力。
但是,我认为,程锦云身上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
她有纯正的信仰,并且从未改变过。
在抗日救国这件事上,她从未犹豫过,只要是领导下达的任务,不管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努力去完成。
而且她完全不惧牺牲,以国家利益为先。正是因为这点,明台才会对程锦云着迷。
一个不会因为个人感情问题而动摇自己的信仰,坚定爱国之路的人,才是明台要找的人生伴侣。
抛开程锦云扮相老气,不灵动,演技问题外,这个角色本身就比明台大2岁,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成熟得早,所以跟明台一相比,程锦云自然会显得成熟一点。
再加上服化道的问题,大户人家的小姐,读过书留过洋,自然是低调而不张扬的,从程锦云的衣着服饰来说,比较简单大气。
她没有于曼丽的经历,也没受过那么多苦难,所以她的性格和情绪,都是很平稳的。
一个人的性格若是四平八稳,没有太多起伏,势必会给人一种疲乏感。
或许这就是大家喜欢于曼丽的原因吧,于曼丽这个角色很灵动。
2于曼丽这个角色太招人喜欢
对于戏剧,悲剧的东西总是能让人铭记,于曼丽的结局太悲惨了,所以人们总会想起她,同情她,理解她。
不得不承认,悲剧的力量,让人很难忘,不管是回顾多少遍,于曼丽的结局都让人泪奔。
宋轶的扮相和演技,实在太符合于曼丽这个人设,灵动优雅,清纯悲伤,有一种楚楚可怜,令人疼惜的特质。
人类天生同情弱者,于曼丽太吸睛,大家被于曼丽吸引,同情她,喜欢她,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她跟明台在一起的戏份又比较多,细节动人,这就让观众更加喜欢她,希望她跟明台在一起。
可是编剧的设置,让观众意难平,于是,观众自然就会把个人喜好加在程锦云身上。
认为程锦云不如于曼丽,甚至都不爱明台,她什么都没做,就得到了明台的心。
可是,以程锦云的经历和性格来说,爱一个人大抵是内敛含蓄的,不会像于曼丽主动表白,也不会大张旗鼓。
在事业和爱情相违背时,我想,她会毫不犹豫选择事业。
以她受教育的程度来说,是断然不会把爱情当做生命中全部的信仰。
虽然明台很不错,高富帅,跟自己很般配,但这世上优秀的男子很多,不是非要嫁给明台不可。
就如剧中相亲时,苏医生是这么描述程锦云的,不喜欢拍照,而且绝对不喜欢别人评头论足。
就可以看出,程锦云是一个很骄傲,有自信的女性。
她是绝对不会为了爱情卑微到低处,而这点,或许唤醒了明台心中的征服欲。
而程锦云,是明楼故意安排的,来策反明台的一步棋。
当然,也是看准了程锦云跟明台很相配,不然也不会有相亲之说。
明家的人有多骄傲,大家是知道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嫁到明家。
想必,在明镜明楼心中,程锦云跟明台是很般配的,至于年纪大2岁,也不是大事。
写在最后:
程锦云不是想象中那么差,当然也确实不完美。在于曼丽的对比之下,她没有那么有魅力,招人喜欢。
但她身上还是有人性的闪光点,那就是,纯正的信仰和正确的三观。
无论是炸火车,还是解救劳工营战俘,她都是善良忠诚的,或许能力并没有大家期待的那么高。
她为了救国,可是随时牺牲自己的性命,就这点来说,就值得人动容。
爱国,绝不是侃侃而谈,而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牺牲自我,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难道不是吗?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