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国庆档热播电影《长津湖》中,有一段文戏情节:电影主角伍万里在俘虏一名美国大兵时,准备枪杀他,结果另一个男主伍千里制止了伍万里的暴虐之举。
很多网友在看完电影后,认为伍千里之所以制止伍万里的杀俘之举,是因为志愿军有优待俘虏的规定,伍万里是违反了这个规定的。
当然,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却不是唯一的因素。
其实,从电影结构上看,这段文戏导演设计得非常巧妙。
伍万里为什么按耐不住自己的杀心,非要枪杀美军俘虏?
电影《长津湖》剧照
伍万里本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民子弟,因为美军的侵略,为了保家卫国,他走上了战场,成为了一个军人。
初上战场,他懵懵懂懂,他想成为一个英雄,完成自己的英雄梦。
如果没有战争,他就是一个普通年轻人。
可是战争爆发了,枪林弹雨,生离死别,让他迅速成长一个优秀合格的战士。
战士最好的勋功就是枪杀敌人,伍万里也想多杀敌,接受表彰,成为英雄。
因此,伍万里开枪前坦白了自己的心迹,他说自己还差几个就能当英雄了。
很明显,伍万里已经杀疯了,他把人命当做自己积累勋章的工具。
五千里看出来了这点,即时点醒了他。
有些子弹必须打,因为只有战胜敌人,才能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
有些子弹绝不能打,因为战士不是杀戮工具,不能为了杀人而杀人。
这一段情节,确实是导演改编的,让伍万里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满,也让读者体会到了他的成长过程。
而且这段艺术创造,是符合历史的。
志愿军之所以千里迢迢奔赴朝鲜,与最强大的敌人进行最残酷的战斗。
成为英雄是他们的动力,而不是他们的目的。
从始至终,志愿军将士只是为了保家卫国,是拿起手中的枪抵抗美军的战争侵略。
如果不是美军的侵略,这些准备为建设祖国而努力的年轻人,根本就不会来到异域他乡,埋身于此。
志愿军不怕战,但不好战,他们是英雄,更是人。
他们有牺牲的决心,有毙敌的信心,更有一个人应有的悲悯之心。
他们对战场上拿着枪的敌人,绝不害怕,从未手软,击毙敌人,是他们身为军人的天职;
可当他们面对已经放下了枪投降的俘虏,也绝不能被仇恨和杀戮,蒙蔽双眼,丧失理智,丧失一个人的良知和人性。
电影《长津湖》剧照
只有明白这点,才能理解志愿军为什么会优待俘虏。
02
首先,志愿军优待俘虏的政策符合《日内瓦公约》。
1864年8月22日,瑞士召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2个国家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一致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战时伤病员待遇的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即1864年日内瓦第一公约)。
此后,又相继制定了《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即1906年日内瓦第二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即1929年日内瓦第三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即1949年日内瓦第四公约)。
这四条公约被统称为《日内瓦公约》。
1949年8月12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61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日内瓦公约》(目前,世界上195个国家全部加入公约)。
顾名思义,《日内瓦公约》明确规定,不得虐待、杀害俘虏、平民、伤员,并给予人道待遇和保护。
这是符合国际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公约精神为全世界所普遍认同。
尽管有一些国家的军队经常不遵守这个公约,比如日本法西斯、德国法西斯就曾大规模迫害战俘、平民,哪怕时至今日,标榜人权至上的美军也屡有虐杀战俘、平民的丑闻。
但这些都是为世人所不齿的。
恶魔做错了,并不代表人们也要成为恶魔。
恶魔不遵守,并不意味着人们也可以不遵守。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美军俘虏
其次,在人民军队建设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分别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分别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其中,不虐待俘虏就是八项注意重要内容。
这是军中铁的军法,是区别人民军队和军阀军队的一个重要评定标准。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通常将被俘的“联合国军”战俘押送至中朝边境的碧潼战俘营,由志愿军看管。
志愿军严格恪守《日内瓦公约》,秉承人道主义,使得这些战俘在押期间,基本没有受到虐待。
到1953年9月双方交还战俘时,碧潼战俘营归还战俘达一万多人。
抗美援朝美军俘虏
其中,有22名美军战俘,因为受到志愿军的感召,自愿选择留在了中国。
03
在这22名留在中国的美军战俘中,影响最大、最出名的是克拉伦斯·亚当斯。
克拉伦斯·亚当斯,1930年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
当时,美国种族主义歧视非常厉害,克拉伦斯·亚当斯作为一个美国黑人,深受其害,受尽了不平等的待遇。
他没有体会到美国自我标榜的自由、平等。
克拉伦斯·亚当斯
克拉伦斯·亚当斯长大后,参军入伍,在二战后驻守南朝鲜的美军部队中服役。
不久,克拉伦斯·亚当斯被调往驻扎在日本的美军第25步兵师的第24团。
在美军,黑人大多都是基层战士,中高层军官大多都由白人担任,黑人凤毛麟角。
朝鲜战争爆发后,克拉伦斯·亚当斯被派往朝鲜,参加战争。
1950年11月29日,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二次战役中,克拉伦斯·亚当斯被志愿军俘虏。
志愿军先将克拉伦斯·亚当斯交给朝鲜人民军押送到后方的战俘营。
1951年的春季,克拉伦斯·亚当斯被志愿军看管,进了碧潼战俘营。
在碧潼战俘营,克拉伦斯·亚当斯受到了志愿军的优待。
志愿军还开设了政治课,对克拉伦斯·亚当斯等战俘进行了思想教育。
克拉伦斯·亚当斯等人如沐春风,深受感动,也认识到了美国发动战争的罪恶性。
1953年9月,志愿军遣返战俘时,克拉伦斯·亚当斯等自愿留下来,拒绝回到美国。
1954年1月,拒绝遣返回国的5名美国士兵合影,卡车上写着“我们为了和平留下”。
1954年2月24日,克拉伦斯·亚当斯来到中国,他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招待。
此后,克拉伦斯·亚当斯先后在北京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学习。
1957年,克拉伦斯·亚当斯与武汉工学院俄语教师刘琳芬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1961年,克拉伦斯·亚当斯从武汉大学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外文出版社做翻译。
在中国,克拉伦斯·亚当斯不仅没有受到歧视,反而享受到了他不敢奢望的尊重。
在中国,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劳动光荣,他才知道整个社会不会因为肤色差异就会有不平等的对待。
这样幸福的生活,是克拉伦斯·亚当斯在美国所不能享受到的。
多年后,克拉伦斯·亚当斯回忆这段经历,不停感慨自己当初留在中国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克拉伦斯·亚当斯全家福
1965年8月,越战期间,克拉伦斯·亚当斯在北京接受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电台的专题采访。
他深情地对被派到越南战场的美国黑人士兵道:
“黑人兄弟们,你们被告知是为了越南人民的自由而战。
但你们自己有自由可言吗?
在美国你们只能坐在巴士的后排,白人的餐馆、商店和社区不对你们开放,你们也没有投票权。
回到美国去吧,为了你自己的自由,为了黑人的平等而战吧!”
这段动情的告白,感人肺腑,极具号召力,直接揭穿了美国为自由发动战争的谎言。
很快河内电台公开广播克拉伦斯·亚当斯的采访语音,这极大地瓦解了越战美国黑人士兵的斗志。
正好,此时正值美国国内正如火如荼进行了一场由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前所未有的美国黑人人权运动。
克拉伦斯·亚当斯,引起了美国黑人群众的共鸣,点燃了美国黑人群众的运动热情,造成广泛的影响。
1966年,克拉伦斯·亚当斯回到美国,支援美国黑人人权运动,为世界和平和美国黑人人权运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当时,克拉伦斯·亚当斯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堪称是美国黑人运动一个旗帜性人物,可是他并没有以此为自己谋利。
当美国黑人人权运动结束后,克拉伦斯·亚当斯选择重回平常生活。
成为厨师的克拉伦斯·亚当斯
1972年,他在孟菲斯开了一家中餐外卖店,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努力,他的餐厅生意兴隆,家庭也十分幸福。
1999年,克拉伦斯·亚当斯在美国逝世,享年69岁。
如果不是战争,克拉伦斯·亚当斯的人生将会十分普通,他不会上战场,不会成为俘虏。
如果不是志愿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克拉伦斯·亚当斯或许根本没有日后安宁幸福的生活。
战争赋予了他危险,中国却给他带来了改变。
电影《长津湖》剧照
克拉伦斯·亚当斯的人生经历,是志愿军优待俘虏的一个很好的典范。
有很多人通过克拉伦斯·亚当斯,切实了解了志愿军的光辉事迹,有力地维护、宣扬了中国的优良的国际形象。
中国军队优待俘虏的政策,向世人表明,中国人民军队,不仅是一支战无不胜的英勇之师,更是一支正义友善的和平之师。
中国军队不害怕战争,更珍爱和平。
中国军队可以击败一切侵略的敌人,更可以守护正义,维护和平。
这是我们守护正义的基础,也是我们战无不胜的秘密!
这或许也正是电影《长津湖》更想表达的东西!
来源:食堂讲历史
相关阅读: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