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今天倪萍这张脸,已经是打过玻尿酸的脸了。
然而看来并没有用……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样的脸不显老。
知名网站 Buzzfeed 举办了一个猜亚裔明星年龄的活动,对于欧美人来说,猜对亚洲人的年龄真的很难。
有研究者在光照、气候都比较相似的中国苏州与法国贝桑松各找了160名妇女,她们的年龄分布在20-60岁之间。结果发现,在30-50岁的各个年龄组内,中国女性脸上的皱纹都要少于法国女性。
一半以上的法国女性不到30岁就开始爆出鱼尾纹,随后是眉间纹,到了40-50岁,几乎所有法国女性口周的皱纹都长出来了。
中国女性出现皱纹的顺序类似,但时间上大概推迟了10年。30-40岁的中国女性,仍有一半左右并未出现明显的鱼尾纹,而在40-50岁的中国女性中,仅有1/4的人口周皱纹比较明显。
东亚女性脸上的皱纹为什么出现的晚呢?
因为一张白白胖胖的脸,是最扛老的。
50岁之前,不长皱纹的娃娃脸
所谓娃娃脸,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脸上有肉。虽然现在的网红们都卯足了劲瘦脸,但是不得不承认:人们嗤之以鼻的“包子脸”“婴儿肥”才是真正的抗衰老神器。
中葡混血的李嘉欣(左)脸部棱角分明,属于非常欧式的美女。年纪大了以后,再努力也阻止不了皱纹往脸上爬。而年轻时就是婴儿肥的许晴(右),即使老了,皱纹也不是很明显。
在大家的印象中,肉嘟嘟的娃娃脸是因为有胶原蛋白,而不是肉。但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恰恰就是不折不扣的脂肪。胶原蛋白是皮肤中的重要成分,主要位于真皮层,帮助皮肤保持水分,使皮肤柔韧。但真皮层的厚度通常只有1-2mm,不同的人之间很难出现较大的差距。而让人显得肉嘟嘟的,是皮下的脂肪组织,它的厚度能够达到10mm左右。
人到中年的面部衰老,主要是因为皮下脂肪流失。30岁之后,面部的皮下脂肪开始流失,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一个充饱气的气球放在那里,气慢慢的跑出来,表皮就会出现干瘪和皱纹,而那些一开始充得最鼓的气球,则能抵御更长的时间。
至于为什么东亚人脸上的肉更多,这主要和不同人种面部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不同有关。
日本学者绘制的不同人种脸型示意图,东亚人的脸更宽、更平、里面的填充物更多,俗称——大饼脸。
尽管在50岁之前,东亚的女性能够优雅从容的慢慢老去。但时光是公平的,这种幸运只能持续到50岁。在50岁后,东亚的女性不得不面临一个比皱纹更加棘手的问题——下垂。下垂会使得50岁的以后的东亚人加速衰老,脸部迅速走形。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种两颊有肉的衰老会让人显得慈祥而非刻薄。
50岁的鞠萍姐姐离慈祥的鞠萍奶奶只有一步之遥。
欧美人年纪大了也会下垂,但是通常不会来得这么迅速而猛烈。东亚人面部骨架比较平面,脸拉得太宽,年纪大了之后,骨骼和肌肉的支撑不足,脸上的肉受到重力作用挂不住了,更容易出现下垂。
衰老的两步:1、干瘪、2下垂。欧美人更容易干瘪,亚洲人更容易下垂。
由于衰老的方式不同,应对衰老的整形美容方法在欧洲和东亚也不尽相同。欧美人常用的套路是打针,而东方人的套路是拉皮。
打针就是注射脂肪、胶原蛋白、玻尿酸等填充材料,相当于给气球充气。目前比较受青睐的材料是玻尿酸,玻尿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填充在动物的软组织中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由于它分子量大,不容易被吸收(能维持1-2年左右),和人体也没有不良反应,即使出了问题也可以通过注射相应的酶分解,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人体填充材料。
好莱坞上了年纪的女星基本都离不开玻尿酸,这可以弥补她们面部脂肪的先天不足,使她们看起来不会像一个干瘪的气球。2015年,全世界有1/5的玻尿酸都是被美国人用掉的。
不过这种方法对于天生肉脸的亚洲人来说,效果并不明显。
这就是倪萍老师的悲剧……
亚洲人虽然用不着打玻尿酸除皱,但是许多爱美又不想挨刀的年轻女性会使用这种材料隆鼻。韩国是2015年世界上完成鼻整形数量最多的国家。
亚洲女性皱纹来得晚,但是来势更凶,面对面部的整体下垂,打针没用,只能祭出大杀器——拉皮。
传统的拉皮原理是裁减掉边缘多余的皮肤,用皮肤把掉下去的肉整体兜起来。但是这种拉皮手术维持的时间较短,效果不甚理想。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拉皮手术在提拉表皮的同时,也会把皮下的肉和软组织重新提起固定,大大提高了除皱的效率。
一白遮百丑
除了脸上肉更多,东亚女性的对抗衰老的优势还体现在她们更为白皙的肤色上。这既是进化的恩赐,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猿类祖先,皮肤都是白色的——就像现在的黑猩猩拨开毛发看到的皮肤一样。大约在150万年前,全球变暖导致大部分非洲森林消失,迫使人类祖先从树上走下来,开始在草原上生活。毛发不利于散热,最先被进化淘汰。没有毛发后,他们迫切需要另想办法,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皮肤中的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角质层,从而避免皮肤损伤甚至皮肤癌,是人体天然的“防晒剂”。于是,黑色素作为进化优势特征不断增多,终于让最早的非洲人皮肤变成了黑色。
人类走出非洲后,分布地球上不同纬度。每个地方阳光辐射量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不同族群肤色的极大差异。人类肤色分布与纬度呈现出高度相关。从赤道向两极,呈现出越来越浅的趋势。非洲人肤色最深,印度人次之,然后是东亚人(北方人皮肤普遍比南方人白),北欧和北美人皮肤最白皙。
不同地区的肤色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例如,SLC24A5是已知可以影响肤色深浅的重要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种中分布不同,可以解释肤色差异的来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世界肤色分类系统中,大部分东亚人的肤色在浅色系范围。特别是日本,韩国与中国东北地区女性,肤色与大部分欧洲人和美国人接近。
随着自由迁徙越来越便利,天生白皙的人一旦出现在低纬度阳光辐照强烈区,就会面临光老化和皮肤癌的风险。
皮肤老化分为内源性老化和外源性老化两种。其中光照是导致皮肤外源性老化最重要的因素。由于长期和反复的紫外线照射,真皮胶原纤维减少,弹性纤维变性及异常沉积,表现为皮肤粗糙、皱纹、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毛孔粗大、皮肤暗哑等。
严格防晒与未防晒的老年人皮肤状态对比。
失去了大量黑色素保护的东亚女性,从理论上来说,和欧美女性一样面临较高的光老化风险。但是,偏好以白为美的社会文化,大大延缓了东亚女性的衰老进程。
对白皮肤的偏好是阶级优越感的产物。《诗经》的《硕人》是一首描述贵族女性出嫁的诗,其中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因为有钱人家可以不用在日光下劳作,因此肤白能体现上层阶级的身份。为了看起来更白,古人还发明了最早的“纯天然”化妆品。例如,沉淀米汁,置于阳光下曝晒,制成洁白细腻的粉末,用来敷面。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
除了白皮肤依然给人不事劳作的“上等人”印象外,进化心理学也给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解释:皮肤黑会隐藏瑕疵,随着年龄增大,白皮肤比黑皮肤更早显露出斑点和皱纹。因此,皮肤洁白无瑕的女性,给出的“年轻”信号更明显,更容易获得男性青睐。
直到现在,在东亚地区,美白依然是女性最重要的护肤需求。很多国际大牌都推出过专门针对东亚女性的美白产品。日本的资生堂集团更是拥有最多美白成分专利。口服“美白丸”,乃至违禁的注射”美白针“类产品,只在东亚地区流行。
东亚女性也有世界上最严格齐全的防晒装备。从初级版的遮阳伞,到进阶版的防晒衣,再到殿堂级别的“脸基尼”,是入夏后东半球最亮丽的风景线。
“脸基尼”一度被西方媒体当作新鲜事报道。
西方也曾以白色皮肤为美。白皙皮肤,让人联想到单纯、端庄、贞洁、善良和神圣。基督教中的天使,也是以白色翅膀的形象出现。工业革命之后,这种审美倾向逐渐发生了偏移:工人劳动大部分都转入室内,上层阶级为了显示自己有闲暇去热带度假,转而追求被阳光亲吻过的小麦色皮肤。
对阳光偏好差异的后果显而易见: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阳光充足,人们热爱户外运动,皮肤癌发病率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二。在美国,皮肤癌也是所有癌症类型中占比最高的一种。而把自己包裹的密不透风的东亚女性,在脸上很难看到岁月痕迹。
“脸胖”和“肤白”,是东亚女性对抗衰老的先天优势。另外,针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发现,除了暴露在阳光下时间长的人更显老之外,有长期吸烟史的人,身体过瘦的人都会更显老。甚至相比已婚的人,单身的人也可能看起来更显老。
张朝阳是互联网大佬中的黄金单身汉
各色人类研究中心,
从基因解读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
全面评估一个人的“显老倾向”。
立即来体验最走心的检测服务吧。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