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国内一度乱成一团,众多分离势力趁机公开活动。车臣分离势力,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1991年10月,在分离势力的引导下,车臣宣布“脱离俄罗斯”。而俄罗斯为了保障自身南部地区的安全,便也对车臣地区采取了军事行动。1994年12月,俄军向车臣地区发起进攻,拉开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序幕。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没能降服车臣,战争目标并未达成。
1999年8~9月,俄罗斯又进行了第二次车臣战争。这次战争,俄军连战连捷,最终于2000年2月取得决定性胜利。在此之后,俄罗斯在车臣地区建立了新的地方政权,开始社会秩序的恢复工作,车臣局势逐渐走向好转。从1999年8月起,到2000年2月止,俄罗斯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收复了车臣地区。若单从狭义的军事角度讲,俄军之所以能快速消灭敌有生力量,是因为其采用了以下四种战术。
第一种战术,稳步推进
车臣位于大高加索地区,境内民族、部族众多,自然环境复杂。鉴于车臣的这种客观情况,俄军决定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术。战争初期,俄军虽然拥有强大的坦克装甲部队,但不过分强调运用装甲力量进行快速突击。与之相反,俄军一边推进一边巩固,每控制一个村镇,就迅速建立相应的军事阵地,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俄军通过这一战术,逐步压缩了车臣武装的活动空间,迫使车臣武装一点点收缩防线。
第二种战术,驱而不歼
车臣武装熟悉当地环境,又善于进行游击战。鉴于这种情况,俄军便在战争初期使用了“驱而不歼”的战术。战争刚刚打响时,俄军先是利用火力优势,把驻扎在外围城市的车臣武装赶走。此后,俄军又巩固自身的胜利果实,使用特种部队、空降部队对车臣“流寇”进行急速打击。车臣武装的地盘被俄军“蚕食”,活动范围急剧缩小,难以使用游击战伏击俄军,只得撤退到格罗兹尼和南部山区。
第三种战术,围困疲敌
俄军通过稳步推进、驱而不歼这两种战术,逐步把车臣武装的主力部队驱赶到了格罗兹尼一带,车臣武装基本已成了“瓮中之鳖”。1999年12月初,俄军完成对格罗兹尼的合围。不过,车臣武装在城内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同时还把一万多名平民扣为了人质。若此时攻城,则必将造成较大的损失。鉴于这种情况,俄军没有立即强攻破城,而是采用了围困战术,慢慢消耗车臣武装的实力。
第四种战术,欲擒故纵
经过两个月的围困,车臣武装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几乎陷入了困境。此时,俄军并没有立即采取攻势,而是采纳上将卡赞采夫的建议,使用了“欲擒故纵”的战术。俄军谎称,可以为车臣武装提供一条安全通道,但却暗地里布置好了伏击圈。车臣武装果然中计。2月1日,2000余名车臣叛军沿“安全通道”向城外撤退,继而悉数落入了俄军的伏击圈。俄军便趁机集中优势火力,对敌军进行打击,最终大获全胜,并于同年2月8日解放格罗兹尼。
通过上述四种战术,俄军消灭了敌军的大部分有生力量,重新取得了对车臣的控制权。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分离武装虽然没有完全消亡,但是却已经组织不起成建制的军队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