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龄简介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归政青田村人,人称复斋先生。生于1132年,死于1180年,享年四十九岁他是儒家心学的开创者之一,下面介绍一下陆九龄简介。
陆九龄雕像
陆九龄在官场上没有什么作为,所以长期跟着父兄研究和宣讲理学,为学注重伦理道德的实践。在陆九龄看来,“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有点像我们政治所学的唯心论。自古以来,圣人所提倡的“道统”即是“心”,如果离开“心”就好像“无址”而“成岑”。陆九渊对繁琐支离的治学方法很不看好,要求废除纸上的那一套,多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完善自我、认识自我,体悟本心。从而做到在面对利益得失能做到不失望,对于小事心中坦荡,不斤斤计较,泰然处之。反对“弃日用而论心,遗伦理而语道”。陆九渊对求学者循循善诱,通过给他们讲道理启发这些人去自悟其中的道理。
陆九龄的思想观点,虽与朱熹观点不同,但是并不影响二人的友情。有“珍重友朋情切琢”的品格。在这点上陆九渊没有哥哥陆九龄大度,因为和朱熹观点不同,陆九渊和朱熹的关系并不好。晚年陆九龄还常常和张拭互相以书信论学。陆九龄著有《复斋文集》,所以世人称他为复斋先生。
陆九龄 陆九渊
陆九龄是心学的主要开创人之一,著有《复斋文集》,所以人称复斋先生。陆九渊是陆九龄的弟弟,在家排行老幺,开创了心学,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世称存斋先生。接下来,详细的说一下陆九龄、陆九渊两兄弟的故事。
陆九渊画像
陆九龄和陆九渊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陆贺一直很喜欢研究典籍,因为学识渊博,很受乡里人尊敬。陆九龄和陆九渊从小都很聪明,在父亲和兄长的耳濡目染下,都很喜欢学习、看书。陆九龄年纪稍大点的时候就被送到郡里去学习,无论是诸子百家、卜筮、还是阴阳等其他知识,小陆九龄都有所涉猎。读书以博见长。
而陆九渊相反,虽然小陆九渊也很好学,但是他的好学不在于博览,不在于看很多书,而善于思考上,对于一个不懂的问题,有追根寻底的优良品性。三、四岁时,他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父亲只是笑笑并没回答他,也许是觉得陆九渊还太小,给他解释了也不懂。但是较真的陆九渊,没弄明白很不甘心,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后来他读书更是孜孜不倦,经常能在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陆九龄、陆九渊受其父亲影响都爱好讲学,后一起创立了心学,在民间流传,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maokaikai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3-5]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灵异事件,指的是各种非自然,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怪事。 但是经过心理学家证实,灵异事件大部分是发生在一些狭小空间。在这些空间里,通过人体的气流很急,而那些发现所谓灵异生物的人,大多数是由于人们的恐惧心理以及了解过以往的历史而产生了心里方面的暗示。由于这类环境因素不断地影响同一处地区,这些地区很快就会得到“闹鬼”的名声。但从未有过能够被证实真实发生的异灵事件。灵异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解释。就像几千年前的人们不知感冒为何事而去求神拜天,人们对灵异的探索也是为了寻找一种新的理论暂时替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层面;而在新世纪,人们不仅把灵异作为上述的一种解释,也有人是为了寻求感官或心理上的刺激而追求灵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