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半仙儿体内住着一条龙,乞雨灵验,最后却被活生生凌迟了
原名:蛰龙
旧时,监县的城隍庙有一卦摊,一个叫黄百行的老汉,精通卜算之术,平日为人们问吉占凶,百卦百灵,被县民誉为黄半仙。却有一年,监县大旱,全年降的雨滴不够一头牲口喝的,连白水河也干涸了,黄百行暗地卜了一课,卦象却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他大惑不解,难道这何日有雨竟是未定之数?
又过七日,天色已晚,黄百行收了卦摊,往家里赶,却突地风起云涌,尘土滚滚,黄百行以为要下大雨,不料一条闪电半空降下之后,云消风散,没了动静,黄百行却忽觉左眼酸疼不已,越揉越甚。归家之后,对着铜镜一照,看见眼皮里有一道细微白线,怎么都拨不下来。
是夜,做一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声音说:“吾乃雨龙是也,近日有祸,躲先生体内暂避时日,待风声消停,吾再离开。”
黄百行恍然大悟,道:“曾闻龙类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行雨布云,吐云吞雾,小则隐身藏形,古人诚不欺我,今日有幸得见,竟然微缩成一条细线,躲于眼皮里,奇哉,奇哉,”惦记监县旱情,于是又问:“您既是龙类,可知如何让监县逃离旱灾?眼下已有一年未曾有雨,县民苦不堪言。”
蜇龙道:“行雨之事,倒不难办,明日可搭建一座法坛,先生你站在台上,依吾之言,念动行雨令,吾暗中助你一臂之力,便可调来一场大雨,只是一点,你万不可说出我的行踪,旁人问你,你可诳骗他们,说你懂行雨道法,且记,一旦吾行踪暴露,便有性命之忧。”
黄百行闻言,急忙跪下,耳中传来这蜇龙的行雨令辞,黄百行小心翼翼,牢牢记住。
恰一声鸡啼,黄百行从梦中醒来,天已大白,对着铜镜照照,那条白线依然存在,不禁思忖道:“或许真是蜇龙托梦于我,”梦里的口诀记得清清楚楚,他又默念一遍,眼皮跳动不止,大喜道,这下监县有救了。
依着梦里蜇龙吩咐,在闹市处,自己出资搭建了一个高三丈三的法台,两日建好,披发跣足,时近正午,日头毒辣,台下围满了看热闹的县民,个个嗤之以鼻,说这黄半仙什么时候会乞雨了?
但见黄百行绕台缓行,嘴里念叨着,最后燃了三柱香,朝东跪拜,说此香烧尽,雨就会来。
他跪得汗流浃背,下面的看客有说有笑。
三柱香烧得还剩一成,突然狂风大发,吹得人们睁不开眼,瞬间乌云滚滚,暴雨倾盆,看客们躲避不及,个个淋成了落汤鸡,抱头鼠窜,奔走相告,可不得了了,黄半仙求来大雨了!
暴雨整整下了半个时辰,久旱逢甘露,灰蒙蒙的监县,又有了生机。
是夜,黄百行又梦到蜇龙,问他,此后若老天爷不及时降雨,是否依然可用此法借来云雨?
蜇龙说只要有他在的一天,传授给黄百行的行雨令就有效。
黄百行闻言狂喜,这时,才知道此前那个模棱两可的卦象是何含义,原来老天什么时候下雨,竟掌握在自己手里。
此后一整年,黄百行用行雨令给监县带来了近十场大雨,该年收成奇好。
黄百行也从以前的“半仙”升阶为“大仙”。
然而,黄百行日益憔悴,闷闷不乐,旁人问其何故,他也不答,众人还以为他是因为行雨之事,耗了法力道行,送鸡送鸭问候,黄百行一一回绝。
忽一日,黄百行又行一场大雨之后,突然眼皮一痛,一条白光直冲云宵,变成一条十丈余长的白龙,对黄百行说道:“吾友,吾的劫难已解,今番吾要去也,多谢吾友收留之恩。”话毕,钻入九天,消失不见。
黄百行抬头望着半空,长叹一口气,“但愿监县不再有旱灾,否则,唉……”
乌飞兔走,眨眼又过三载,期间监县倒算风调雨顺,只是到了第四年,又现旱情苗头,春季过完,老天爷都没有下一丝雨,县民多次找到黄百行,黄百行只是摇头不语,县民越来越怒,直骂黄百行是个妖人,良心坏透,黄百行没有了蜇龙相佑,虽然也试过半夜登上法台念行雨令,却再也不管用了。
他亦知晓,犯了众怒,是件极可怕的事,那夜,闪过一丝离开土生土长的监县之念,但最后抛却此念,他无儿无女,年纪也大了,背井离乡,他舍不得。
平日里,他忍受着县民的咒骂,心里乞求着老天爷垂怜,及早下雨。然祸不单行,盛夏结束时,监县又发生瘟疫,多人患上疟病,愈传愈多,仅仅县城便有千人获病,忽冷忽热,整天晕头转向,苦不堪言。
渐而,流言四起,说是有疟鬼作祟,到处散播疟疾,到最后,县民把矛头纷纷指向黄百行,说这疟鬼就是他招来的,是他长期不乞雨所致;还有人说,以前的降雨,根本就是凑巧,皆因这黄百行懂得歪门邪道,能掐会算,该下雨的时候,装模作样登台念咒,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而今半年不降雨,乃是老天爷惩罚这个恶徒,连累了大家。
还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说吃了黄百行的肉,可以治好疟病,没有疟病的人,吃了能多活两年。
最后,黄百行的房屋被县民捣毁,一把火烧了,还讥笑他怎么不降雨自救,不解恨,又将他押往县署,县署里的老爷,为了平息众怒,接受县民建议,把黄百行千刀凌迟。
行刑之日,围得人山人海,为了照顾看客,特意将行刑地点选于之前黄百行的法台上,看客们个个仰着脑袋,眼睛瞪得铜铃一般,比降了大雨还惬意。
黄半仙被缚在木柱上,心灰意冷,看着台下的看客们,默然不语,此前对他感恩戴德的县民,现在却像是一条条饿狗,等着他身上的肉被刮下来后争先吞食。
(故事完)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