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学家阎崇年认为,清朝皇室注重继承人(诸皇子)教育,皇帝个人综合素质高,情商和智商比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高,有清以来无昏君。以情商论,封建皇帝,大多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罕有爱情。而清朝皇帝,从清太祖到末代皇帝溥仪,十二个皇帝几乎每一位都有热烈的爱情故事。如努尔哈赤之于阿巴亥、皇太极之于海兰珠、顺治之于董鄂氏、康熙之于赫舍里氏、雍正之于年贵妃、乾隆之于富察氏、嘉庆之于喜塔拉氏、道光之于钮祜禄氏、咸丰之于慈禧、同治之于阿鲁特氏、光绪之于珍妃、溥仪之于谭玉龄。因此,清朝是个多情的王朝,纳兰词与《红楼梦》的产生,也得赖于这种多情的背景。
说清朝皇帝人人都有热烈的爱情不假,尤其是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与董鄂氏的爱情更是让人一咏三叹、感怀不已。
皇太极爱海兰珠,称帝册封五宫后妃时,海兰珠虽然入宫最迟,却后来居上,被册封为宸妃、“东宫大福晋”,地位仅次于哲哲皇后。
皇太极还借《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的名句来给海兰珠的居所命名为“关雎宫”,把海兰珠喻为自己心中的“女神”!
当这位“女神”诞下皇太极的第八子,皇太极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破例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并颁发大赦令。
宠妃生子,大赦天下,是不合礼制的。但皇太极不管不顾,对于海兰珠的爱,已不能自拔,愿意倾尽所能来博取“女神”展颜一笑。
在庆典活动中,皇太极无视时年已经三十岁的长子豪格的存在,当众宣布这个八阿哥就是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可惜,这位八阿哥福薄,半年之后就夭折了。
海兰珠伤心欲绝,身体每况愈下。
失子之痛,皇太极也不能自已。但他更难过的是海兰珠的消瘦和衰弱。
他对海兰珠悉心呵护,殷殷眷顾。
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松山战事危急,皇太极带着严重的鼻衄病,流着鼻血,驰奔前线。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较量,战局已经扭转,全面的胜利即将到来。
然而,九月十二日,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病危的消息。
一向沉着冷静的皇太极方寸大乱,于十三日早上匆匆上路,日夜兼程向盛京方向疾驰。
六百里路,皇太极累死了六匹骏马,花了六个日夜走完。
可是,海兰珠还是没能撑到皇太极回来,已香消玉殒了。
皇太极目睹爱妃遗容,如遭雷击,连续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并一度在恸哭中昏迷不醒。
诸王大臣、后宫嫔妃把皇太极救醒后,全部跪请皇上节哀。
但皇太极还是坚持要亲自为爱妃操办丧事,下令按国葬规格优厚置办丧殓之礼。
葬礼过后,皇太极没有回清宁宫居住,仍然住在宫里临时搭起的帐幄之中,朝夕悲痛,饮食顿减,萎靡不振。
看着皇上变成这副模样,大臣们纷纷劝解。
皇太极原为一代雄主,神志犹清,自知过于悲悼,也表示要振作,说:“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派遣也。”
大臣们因此建议他到蒲河射猎,借以消愁解闷。
打猎途中,经过宸妃墓,皇太极仍是不能自制,痛哭不已。
可以说,海兰珠的去世,皇太极的魂魄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皇太极似乎也知道自己去日无多,在诸王及妻子儿女们奏请祭祀宸妃时,黯然神伤地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
终于,为情所困的皇太极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这天夜里停止了呼吸,追随他深爱的宸妃而去。
与皇太极相似,顺治帝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痴心绝对、一往情深的情帝。
在清朝中央服官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记述,少年顺治帝“和一切满洲人一个样,而肉感肉欲的性癖尤其特别发达”,结婚之后,“人们仍听得到他的在道德方面的过失”。
然而,当董鄂妃出现,这个少年天子就无比专一起来了。
顺治爱董鄂妃,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生死不渝。
顺治帝曾为董鄂妃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
在大清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顺治十三年(1657年),董鄂妃产下皇四子。
顺治高兴得不得了,明明是第四子,却颁诏天下,偏执地称“此乃朕第一子”,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有清一代因为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就只有海兰珠为皇太极产下皇八子和董鄂妃为顺治产下的皇四子。
皇太极当时这么做,就是想册封皇八子为太子;顺治这么做,也是想册封这个孩子为太子。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和皇太极的皇八子不幸夭折一样,顺治的这个孩子也在生下数月之后就夭折了。
顺治不顾一切,超越祖制,下令追封这个孩子为和硕荣亲王,丧葬规格逾制,修建了高规模园寝,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丧子之痛。
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心伤爱子早逝,一病不起,很快逝去。
董鄂妃也一样,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顺治几至崩溃,万念俱灰,戡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让高僧溪森为自己剃了发,准备遁入山林。
此举,遭到了孝庄皇太后的极力反对。
不得已,顺治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举办了一场超常的丧礼来礼葬董鄂妃,追谥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此后,顺治辍朝四个月。
按照礼制,皇后去世辍朝时间为五天。顺治这么做,在整个清朝历史上无人能及。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种排场,就连皇帝、太后丧事中也不曾出现过。
董鄂妃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又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她断七。
庞大的葬礼压垮了顺治的身心,半年之后,顺治就患上了天花,尾随董鄂妃而去。
毫无疑问,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与董鄂氏的爱情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
此外,其他清朝皇帝的爱情就没有太多可以称道的地方了。
自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他对孝贤皇后富察氏的爱,是直薄云天、深如大海,没有任何人能比拟的。
那么,乾隆爷是怎么表达出如此高境界的爱情的呢?
手法别出心裁、无可替代。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偕孝贤皇后富察氏东巡,谒孔庙、登泰山。三月十一日,乘船沿运河回京路上,孝贤皇后富察氏挂了,病死于巨舟青雀舫上,年仅37岁。
乾隆认为青雀舫曾保留了富察氏最后的体温,下命令无论如何都把这艘大船运进北京城。
听到这个命令,人们都惊呆了。
这座青雀舫体积庞大,城门门洞狭窄,如何进城?
乾隆不管,很任性地说,把城门楼拆掉。
所幸,礼部尚书海望想出了一个方法,即命人即搭起木架从城墙垛口通过,上设木轨,木轨上满铺鲜菜叶,使之润滑,再由千余名人工推扶拉拽。
饶是这样,也是费尽了周折,才把御舟运进了城内。
尔后,乾隆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为筹措皇后的葬礼,单就把皇后金棺从长春宫移至景山观德殿,就动员工匠8242个,各作壮夫9593名,耗费白银9600余两。
为了表示出自己的丧偶之痛,乾隆要求天下同哀。
皇长子和皇三子哀慕的诚意不够,乾隆严加斥责,其中永璜的师傅俺达受到处分,和亲王弘昼、大学士来保、侍郎鄂容安各罚俸三年,其他师傅俺达各罚俸一年。
倒霉的还有刑部尚书阿克敦,因在皇后册文的满文译文中将“皇妣”一词粗心大意译成了“先太后”,乾隆咆哮如雷,将刑部尚书阿克敦被交刑部治罪。
其他刑部官员见皇帝盛怒,加重处分,拟绞监候。
哪料乾隆天霆之怒未息,责备刑部“党同徇庇”,故意“宽纵”。将刑部全堂问罪,包括满尚书盛安、汉尚书汪由敦、侍郎勒尔森、钱阿群、兆惠、魏定国,均革职留任,而阿克敦则照“大不敬”议罪,斩监侯,秋后处决。
随后,乾隆又埋怨光禄寺筹备的给皇后的祭品等“俱不洁净鲜明”,光禄寺卿增寿保、沈起元、少卿德尔弼、窦启瑛俱降级调用;工部因办理皇后册宝“制造甚用粗陋”,全堂问罪,侍郎索柱降三级,涂逢震降四级,其他尚书、侍郎从宽留任;礼部“册谥皇后,未议王公行礼之处”,尚书海望、王安国降二级留任,其他堂官也分别受到处分。
举行祭奠孝贤皇后典礼,各地督抚大臣、提督、总兵、织造、盐政等官员诚惶诚恐,纷纷呈递奏章,要求“跪请圣安”并“叩谒大行皇后梓宫”。
乾隆认为这些奏请赴京的都是有良心的人,其余全是白眼狼,下令,各省满族的督抚、将军、提督、都统、总兵,凡是没有奏请赴京的,各降二级、或销去军功记录。
两江总督尹继善,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湖广总督塞楞额、漕督蕴著、浙江巡抚顾琮、江西巡抚开泰、河南巡抚硕色、安徽巡抚纳敏等五十多名满族文武大员叫苦不迭,含泪遭受了这种不公正的处分。
按照满族旧习,帝、后之丧,官员们在一百天内不能剃发,以表示自己专心悲痛。这种风俗大清会典中并无记载,雍正皇帝去世时,许多官员并没有遵照旧习,百日内已经剃发,乾隆也没有追究责任。
这次,乾隆为了表示皇后在自己心中地位比皇考还重要,要严办在皇后之丧中剃了头的官员。
锦州知府金文醇剃了头,刑部将之定了斩监候。
杀气腾腾的乾隆不满判决,骂刑部尚书盛安徇私,将之下狱。
江南总河周学健剃了发,乾隆本来要杀他的,但湖广总督塞楞额是满人,也剃了发,乾隆于是下令塞楞额自杀,放了周学健一马,让他到边疆做苦力。
湖南巡抚杨锡绂、湖北巡抚彭树葵也剃了发,因为是自行检举,只是革职了事。
翰林院撰拟皇后祭文,用“泉台”二字,乾隆认为这两字分量不够,“岂可加之皇后之尊”,怪大学士张廷玉以及阿克敦、德通、文保、程景伊等“不留心检点,草率塞责”,俱罚俸一年。
……
看得出,乾隆对亡妻是真的有真挚而深厚感情的,但却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让人欲哭无泪。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