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意外驾崩,而当时他才三十一岁。
原本皇帝英年早逝也没什么,反正明朝皇帝大多都夭寿,可尴尬的是,明武宗膝下并没有留下皇子,他的父母也没给他留下亲兄弟,因此只能在宗室中选择继承人。
最终兴献王世子朱厚熜成为继承人,因为按照宗族礼法,朱厚熜是次序最长、与明武宗关系最亲近的宗室,他成为新君理所应当。
受制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古代就算是皇帝也往往不太长寿,但像明朝皇帝这么普遍短寿的却比较罕见,甚至于之前的唐朝、宋朝皇帝平均寿命都比明朝长。
武宗朱厚照,一个充满争论的皇帝,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玩。
朱厚照在位期间,经常受到内侍唆使而离宫出巡,正德十二年,武宗不顾群臣反对,一年出巡四次,正德十五年,武宗再次出宫游玩,结果不慎落水,染上恶疾。
次年,武宗在豹房龙驭宾天,可群臣很快就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朱厚照在位十多年却始终没有留下子嗣,皇位到底由谁继承成了大明朝首先需要解决的事。
自古以来的继承传统,是有子立子,无子立嗣,还有就是兄终弟及,然而朱厚照的父亲就是那位一夫一妻的明孝宗朱佑樘,他根本没给朱厚照留下其他兄弟。
孝宗与张皇后鹣鲽情深,一生仅有两子,但次子朱厚炜早夭,只剩朱厚照。
朱厚照在位时间不算短,十六岁的时候就册立了夏皇后与其他一群嫔御,他的后宫之中也并不缺人,甚至于豹房之中也有不少,可朱厚照始终没有一子半女。
不论如何,朱厚照没有亲兄弟,也没有儿子,那么皇位只能传给宗室之中的其他人,由于武宗并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所以真正传位给谁,还是看内阁的意思。
武宗弥留之际,内阁首辅杨廷和援引明太祖《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原则,从与武宗同辈的近支宗室子弟中确定继承人,而选中的就是兴献王世子朱厚熜。
其实按理来说应该选择朱厚照的子侄辈,然后立嗣,可尴尬的是,当时近支宗室找不到。
朱厚照的父亲孝宗比较年长,而他的一大群弟弟们,膝下子嗣大多比较年幼,根本没到生孩子的年纪,想要为朱厚照挑选子侄立嗣也找不到人选。
上溯一辈,在明宪宗朱见深的子孙当中,朱厚照其实是最年长的孙辈,他要传位,按照礼法的话那就是朱厚熜,因为朱厚熜是朱厚照最年长的在世堂弟。
朱见深膝下共有十四个皇子,而在朱厚照驾崩的时候,仍旧在世的仅剩衡恭王、寿定王、汝安王、泾简王与荣庄王这五个人。
朱见深的长子与次子都早夭,再来就是孝宗,皇四子乃是兴献王朱祐杬。
如果朱厚照需要传位,那么首先考虑的就是朱祐杬的子嗣,而朱祐杬的长子朱厚熙早夭,紧接着就是朱厚熜,当时朱厚熜已是兴献王的世子。
所以,从宗族礼法的长幼亲疏次序来说的话,朱厚熜的确是最有优先继承资格的宗室,可朱厚熜乃朱厚照同辈,如此一来,也意味着朱厚照绝嗣。
若是按照过去的惯例,册立朱厚熜之后,意味着小宗入大宗,朱厚熜需要奉张太后为母,以明孝宗为父,从此就不再是兴献王的儿子。
可传位圣旨乃内阁拟定,存在着漏洞,朱厚熜抓住“入统不入嗣”不放,开始了大礼议。
朱厚熜坚持认为自己只是继承皇统,并非是要继承孝宗一脉的宗祧,而群臣纷纷反对,这场名分之争旷日持久,结果成为了朱厚熜敲打群臣,巩固皇权的重要契机。
大礼议结果朱厚熜胜出,其生父朱祐杬被尊为皇帝,朱棣的庙号也因此从太宗变成成祖,而明孝宗这一脉还有武宗朱厚照,也彻底绝嗣,宗祧无人继承。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