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帮刘备找到了这样的理由,让刘备克服了道德障碍,直取西川。所以,责任还是要归结到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
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施行的基本前提就是取得刘表治下的荆州。
同样的一块土地,什么时候夺取,从谁手上夺取,就战略价值而言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当时,曹操尚未进兵,孙权与刘表相持不下。
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刘表手中得了荆州,就是自家独立的地盘,和外界不会有领土纠纷。这样,曹操不能见刘备坐大,也会前来攻打。此时,联孙抗曹,就顺理成章。击败曹操之后,东吴也不可能提出荆州归属的疑问。这样,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实施。
而这个最好的时机错过之后,荆州的归属就有了很大的争议。现在,诸葛亮靠着阴谋诡计,借着东吴之力,取了荆襄,但也为双方今后的领土纠纷留下来隐患。这一刻,诸葛亮虽然靠“借荆州”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此后,他再三抵赖不还荆州,在道义的对立面上越走越远。
当关羽镇守荆州后,其实已经不能心平气和地与东吴建立联盟了。道理很简单,你刘备是得利一方,当然是想维持现状,保持和平合作的。但东吴这方连续吃亏,心理怎么能平衡呢?必然要想方设法,夺回荆州的。所以,关羽与东吴的交恶,其罪责也不能全部归结于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没能合理合法地早早夺取荆州。
也许有人会说,并不是诸葛亮不想早取荆州。他多次劝刘备趁早下手,只是刘备囿于道德约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说而不服,说而不从,正是诸葛亮的缺陷与失败。刘备并不是不能违背道德,只是你必须给他一个足以违背道德的理由。诸葛亮没有找到这个理由,所以,错失良机。
而另外一个与他齐名的庞统,就帮刘备找到了这样的理由,让刘备克服了道德障碍,直取西川。所以,责任还是要归结到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那句“早晚让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座。”看似自信自得,其实却是错误可笑的。早晚有别,领地的战略意义是必须考虑时间价值的。
神机妙算诸葛亮也曾给刘备出过五个馊主意
刘备拿下了东川,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功业升到了他平生的顶峰。第一次北伐就大获全胜,跟孙权的两次北伐一比,就知道刘备集团的强大。孙权斗曹操,损兵折将,吃亏的总是孙权,刘备打曹操,没费太大力气,损兵折将的却是曹操,折掉的夏侯渊是曹操肱股。
这么一看,似乎刘备是老大了!的确,此时的刘备,文有诸葛亮、法正、马良,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刘封、孟达、严颜、霍峻,又有老百姓的支持。
整个大西南如云、贵、川、渝都属于他,还有汉中、荆洲这两大进可攻退可守的粮仓,还占有甘肃南、湖北西一些地方,实力确实大,如果他励精图治,是会很有一番作为的,但诸葛亮却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
诸葛亮说:“你现在可以顺天应人,即皇帝位!”刘备当然不干,诸葛亮却说:“四海有才有德者,舍死忘生事上者,皆欲攀龙附凤,你不即位,冷了将士的心,于您不利。”并大力吹捧,其他人也跟着吹嘘,让本来就沾沾自喜的刘备动了心,最后刘备称了汉中王。
在中国,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当时,袁术最先称帝,所以最先死。此时,刘备的实力根本不及曹操,曹操的重点不在西部,刘备之胜只是局部的胜利,算不了什么,本应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隐忍不发。
就像几百年后的朱元璋一样,听从谋士的建议,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一定会成功,可诸葛亮却让他走上了一条相反的路,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巧的是,朱元璋当时也是三强之一,最后他成功了,蜀国却最先灭亡了。
果然,在外边,魏吴联合起来了,这次联合有实质内容,就是达成了合力解决荆洲的协议。
称王后,要建宫殿,要纳妃,要配置太监,要分封官僚,这些都要花钱,不利于练兵积粟。果然,刘备称王后,建宫殿,置馆舍,从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处馆舍邮亭,刘备准备享受人生,料想大臣们也不会闲着,劳民伤财,苦的是百姓。
刘备称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封诸葛亮为军师,法正为尚书令,魏延为汉中太守。这时的诸葛亮,虽不如五虎大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但有了一定的军权,有资料说封的是军师将军,不再是单纯的谋士了,而他在中央,离王近,信息灵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
这时,诸葛亮的心思可能在搞建设,根本没想到荆洲、益洲,远隔千里,况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旦战火大开,如何相互救援?当细作将魏吴即将联合攻打荆洲的消息报到成都时,刘备问计于诸葛亮,仓促间,诸葛亮出了一个更馊的主意。
得知孙曹联合的消息,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说:“你让关羽先起兵攻打襄阳,一打,敌人就怕了,自然联合不起来了。”这明显是个馊主意,他们也太不把孙权、曹操当干部了,那孙权、曹操都身经百战,手下战将如云,他们一联合,就是刘备倾巢而出,他们也不怕,而关羽只有三郡之地,即使全民皆兵,又能把他们怎样?
现在的人们把他当神,可活着的时候分明是个常人,与他打交道的人很多,了解他的大有人在。当年他们不按一对一的游戏规则,而是同张飞一起围攻吕布,还是稍落下风,最后刘备也上了,吕布才走。可吕布照样被曹操所杀。
刘备称王后,身边是女人、太监,以及一批阿谀奉迎之徒,也有点糊涂了,居然采纳了诸葛亮的这一建议,那关羽本是一介武夫,又被诸葛亮吹捧,更加自高自大、趾高气扬,真的就孤军战群雄了,他离开经营多年的荆洲,往北打去。
离西川越来越远,离曹操越来越近,但他也害怕荆洲被袭,学古人,沿路筑起峰火台,准备一有风吹草动,荆洲方向就会白天举烟,夜里举火,这样他会赶紧回老巢,但这种办法明显是不靠谱的。
一者吴魏可突然袭击,致使信息传达不出,二者战争机器人一发动。不是那么容易操控和掌握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有名的大意失荆洲,实际上应该是自大失荆洲,关羽走了麦城,被孙权所杀。
其实,此时应该是守城待援,也可在外面截杀一阵。张辽守合肥,杀得江南无人不怕,连小孩夜晚都不敢哭。荆洲城十分坚固,那时又没有炸药,攻破它是很难很难的。这还是下策。
中策是关羽往上攻,刘备往下攻,拿下巴陵郡、彝陵城,将荆洲、益洲连成一片,集中力量打孙权的这两个孤城。这些地方远离江东大本营,当年没打,是因为孙刘联合,现在撕破了脸,正好拿下这个肉中刺,就像荆洲是周瑜的眼中钉一样,何况打孙权比打曹操容易。
上策当然是通过外交手段,瓦解孙曹联合,继续孙刘联合,这可是诸葛亮的强项,不知他怎么没想到这一着,也许是刘备称王后,工作千头万绪,或许还有反对派,他焦头烂额,顾不上外围了,但这也是刘备称王惹的祸。
可以说,从这个主意一出,关羽便踏上了不归路,他只看到刘备北伐成功,没看到孙权两次北伐的失败,何况现在人家是孙曹联合,而自己只区区几万人马。
当然,在他北伐之初,也打过一些胜仗,如拿下了襄阳城,只是没拿下隔着汉江的樊城,还通过决堤放水,彻底打垮了于禁的部队,就是所谓水淹七军。但那是有原因的,一者魏将没想到他敢孤军深入,刚开始放松了警惕,二者他利用了大水。
北方兵不习水战,三者主帅于禁与先锋庞德有矛盾,四者主帅于禁多年屯田,没有打仗的经验,但关羽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重伤也不下战场,他太刚愎自用了。
徐晃明明攻破了他的不少小寨,他还不当回事,认为他的大寨安全,认为徐晃奈何不了他,直到一交手,他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也知道了自己几斤几两了,但悔之晚矣,直到不归之路的到来。
这里,诸葛亮是出了个下下策的主意。现在也有人看出了这个问题,说也许是他们故意让关羽死,害怕他不好驾驭,害怕他尾大去不掉,我觉得不对,关羽总比不上周瑜,周瑜是大都督,也没翻出几朵浪花,关羽在西川没有势力,怎么会尾大去不掉?
何况西蜀并不是只损失了一个关羽,还白白损失了几万精兵,又丢失了兵家必争之地——荆洲,那可是进攻中原最好的跳板啊!
因为廖化到上庸搬过救兵,孟达分析了各种形势,劝刘封不出兵,上庸没出兵,在诸葛亮那里,就成了关羽之死的主因。
其实,关羽被围时,只有五六百人了,且多数都带了伤,那麦城又小得可怜,攻破它不会费太大力,东吴是攻破过皖城的,当时甘宁爬上城墙,一铁链打死太守朱光,之所以没攻麦城,是放关羽出逃,然后在路上解决,这样更不费力。吕蒙就对孙权说过:“现在关羽就算有冲天之翅,也飞不出我们的天罗地网了!”
假若上庸兵来,也会被一一解决,因为上庸兵少,到荆洲方向要经过不少偏僻小路,到处都可以埋伏,魏吴准备充分,决不是吃干饭的,反观西蜀方面,上庸都没有准备,其他地方更不会准备了。所以说,不论救不救,关羽都得死。
当然,救是应该救的,救不了是能力问题,不救是态度问题。现在,上庸没出兵,被诸葛亮看成是关羽之死的主要原因,总不能将责任算到自己或刘备身上吧。于是,采用严刑峻法的诸葛亮,找到了名正言顺的替罪羊,他给刘备出主意说:“先将刘封与孟达调开,再一个一个杀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孟达的一个姓彭的朋友得到了这个消息,准备联络马超造反,他同时也是马超的朋友,哪知马超一生经历了太多坎坷,此时已随遇而安,不敢有非份之想,他出卖了姓彭的。
相关阅读:
|
|
|
|
|
|
|
|
|
|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