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牢记戴铎之言:“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把握尺度,勤勉敬业,让康熙非常满意。
文:徐飞读史(dushi818)特约作家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生育儿女最多的皇帝。
他的儿子不但多,而且大多精明能力,个个蠢蠢欲动、觊觎大位。
康熙是个理想主义者,众兄弟做贤王,对太子“众星捧月”,家业永继。
可惜月亮不合格,星星太亮了。
康熙曾耻笑李世民为立储之事还要听长孙无忌的意见。到最后,他也被立储之事弄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经过十五年夺位战争,雍正最终继位,有太多的谜团。那么,雍正是如何取到王杖的呢?
最有竞争力的当是胤礽,不满两周岁便被立为太子。
由于康熙过度宠爱胤礽,导致胤礽骄纵暴戾、奢侈无度、贪财好利,并且跟人说:“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
言外之意,盼望康熙早点见阎王,好让他早日登基。
胤礽还四处活动,组建“太子党”,篡谋大位。康熙恨铁不成钢,气得直咬牙。
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废除胤礽太子名号。
半年后,康熙又复立胤礽为太子。胤礽依然骄横淫奢、作威作福、暴戾无道。
三年后,再度被废,十二年后死去。
太子胤礽被废,最高兴的莫过于大阿哥胤褆。
胤褆在明珠的帮助下,聚集了一批人形成了“皇长子党”,与“太子党”抗衡。
胤褆心头窃喜,以为太子废除后,按照“立长”的原则,轮到他做新太子了。
他自作聪明地向康熙上本:“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愿自己代为下手。
康熙听后,大惊失色,没有想到这个大儿子心肠如此歹毒,随即将胤褆圈禁起来。
出局的大阿哥在高墙内度过了二十六年,直至悄然死去。
实际上大阿哥胤褆过高地估计了形势,除太子党外,八王党的实力远超过他。
八阿哥胤禩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
他为人谦和,广结人缘,等待时机,厚积薄发。也算是站在聚光灯下的风云人物。
胤禩风光得不是时候,太子被废、大阿哥圈禁后,康熙晚年心态严重失衡。
众多重臣倒向胤禩后,康熙绝情地说,胤禩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
康熙痛恨胤禩收买人心、假仁假义,还迁怒于胤禩出身微贱、怕老婆。
他更不愿意看到胤禩的威望和势力威胁自己的皇权,立即采取措施,坚决予以打击,“八王党”动摇瓦解。
胤禩似乎有点冤,倘若他能有胤礽的身世,或者胤礽能有胤禩的才德,康熙岂不美哉?
各路人马偃旗息鼓,一个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关键时,时隐时现的人物出现,这就是四阿哥胤禛。
他不骄不躁,不紧不慢,争储的事好象与他没有关系,但一旦有大事发生,他总是及时出现,从不缺席。
在十五年的斗争中,大家的目光开始都没有集中在他身上。
胤禛看似平静,其实颇有心计,不可以常人量之。
直至康熙日益衰老,大家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原来是他,竟然是他!
他就是四阿哥胤禛。
大家斗得你死我活、同归于尽之时,胤禛、弘历父子早就不动声色地守候在那里……
胤禛出生时因生母地位卑微,被贵妃抱养。年少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佛教充满兴趣。
在几派势力争权夺利时,胤禛保持着不偏不倚的态度,也没有什么出彩的事迹,更多的一种淡泊、从容的出世态度。还经常跑到寺庙里与和尚参禅论佛,与世无争。
二废太子后,胤禛才真正面对夺储之争。
他的心腹干将戴铎提出了“孝、诚、和、忍”四字秘笈,即对皇父要以诚孝事之,适当展露才华;对诸位兄弟要和忍待之,友爱和睦包容。(编者注:戴铎,《雍正王朝》中邬思道邬先生的原型。历史上也真有邬思道其人,是戴铎的同乡,并且经戴铎推荐,成为胤禛的幕僚,但实际并没小说中那样的本事。胤禛夺嫡,戴铎才是真正的幕后规划者。)
同时,对处理与朝臣的关系,培养壮大本门实力都有前瞻性的看法。
戴铎的建议入木三分,切实可行,对胤禛启发很大。
胤禛按照规划,努力做孝顺仁义的儿子,做为人正派的贤王,做心地善良的兄弟。
对几派势力结党,他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依然如故地与他们交往,实在是深不可测。
他既不似胤禩那样结党营私,也不似胤褆、胤礽那样寡恩无情,和兄弟们若即若离。
大家都觉得四阿哥仁义可靠。
二废太子后,胤禛逐步走到前台,协助康熙处理政务,成绩斐然。
经过一番经营,他的门下也汇聚了戴铎兄弟、年羹尧、魏经国、博尔多等一批能人智士。
最得力的是他争取了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掌控京城部队的隆科多。
康熙末年,胤禛已掌控了一批重要职位,外有总督、巡抚、提督,布于四方;内有朝臣、御史。
而当时,胤礽已成“政治僵尸”,大阿哥已销声匿迹,三阿哥势力太小,八阿哥经打压后仅有少数朝中文官支持,十四阿哥只有部分兵权,还在外远征。
真正考量下来,胤禛集团综合得分显然处于上风。
胤禛牢记戴铎之言:“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把握尺度,勤勉敬业,让康熙非常满意。
胤禛办事麻利,果断坚决,晚年康熙对其好感与日俱增。
康熙六十年,胤禛代表康熙去盛京祭祖陵、太庙。
康熙驾崩前一个月,委派胤禛去清查京仓亏空。
康熙驾崩前四天,胤禛代表去天坛祭天。
此时,胤禛继位已见端倪了。
康熙驾崩时,由于胤禛亲信隆科多掌握京城军队,胤禛登基较为顺利。诸位王爷只有扼腕叹息、俯首听命的份。
胤禛搬入养心殿,是为雍正。
雍正上台后奉行“猛以济宽”的政策,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整治,一扫康熙晚年王朝颓废之势,政绩卓然。
雍正算得上是中国最为勤政的皇帝,命丧于“过劳死”。在位十三年,处理奏折四万一千多件。朱批短的两三字,长的有千字,加起来有三四百万字。
有学者云:“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非雍正整饬,清早衰亡”。
当然,雍正继位细节上有些蹊跷,政令苛严,大兴文字狱,强迫八弟、九弟更名为猪、狗,修理功臣隆科多、年羹尧等等,也给后人以话柄。
无情最是帝王家。
雍正深谙皇权路上的辩证法,老虎发威前装病猫,不露声色地夺取王杖,还是值得去咀嚼的。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