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生活在千疮百孔、大厦将倾的清末,或许正是这动荡的悲剧时代,成就了他一生传奇功业。张之洞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出将入相文治武功彪炳史册, 梁鼎芬挽词称其“为学通汉宋,为政贯中西,一代大师成相业;其心质鬼神,其才兼文武,九州公论在人间。”
张之洞一生位尊权重,煊赫当时,最佩服的人却是千年以前的落魄诗人杜甫。张之洞一生作诗500余首,在多首诗中对杜甫都有极其高评价。他在充四川乡试考官时,作《杜工部祠》七律一首,云:
少乞残杯道已孤,老官检校亦穷途。
荣名敢忘李供奉,晚遇难齐高达夫。
凭仗诗篇垂宇宙,发挥钟爱在江湖。
堂堂仆射三持节,那识流传借腐儒?
一首短诗概括了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对杜甫际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堂堂仆射三持节”说的是杜甫友人严武。严武曾任绵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御史中丞等职,先后三次持节坐镇成都。
严武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期间,杜甫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前往投靠。杜甫在居蜀期间,与严武多有唱和,二人一度交恶,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再次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身居高位的严武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名字竟然要附于“腐儒”杜甫的诗集之后得以传诸后世。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杜甫本来追求的是立功,一直以来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然而却在现实面前四处碰壁,甚至连吃饭也成了大问题。国家不幸诗家幸,反而是国家的离乱动荡和个人的颠沛流离成就了他“立言”的不朽。
“凭仗诗篇垂宇宙,发挥钟爱在江湖”,张之洞盛誉杜甫不朽的“立言”,激赏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情怀。如果不是知音,是断然写不出这样诗篇的。
钱穆《朱子新学案-大纲 》云:“唐人无不能吟诗,但绝少能通经。在诗人中亦可分为儒释道三派,如谓杜甫是儒家,则李白是道家,王维是释家。”
凡家国不幸、生民流离之际,忠君爱国人士无不读杜诗。杜甫一生忠君爱国、悲天悯人的儒者情怀令后人无比尊崇,苏轼评杜甫“一饭未尝忘君”已成定论。张之洞作为一名儒臣,在身处国家动荡,内忧外患之际,自然会自觉地把杜甫视为儒家人格的典范。
与落魄儒生杜甫不同的是, 张之洞虽是儒者,却官居要津,显贵一生,他所担负的是“达者兼济天下”的重任。在其逝后,他的幕僚辜鸿铭感慨道:“今自张文襄以后亦无儒臣矣!”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