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里,朱棣在55岁高龄,仍然要替后人扫清边患,亲自出征鞑靼阿鲁台,但是阿鲁台早就人去楼空。而朱棣却突发疾病,生命被彻底消耗殆尽。
朱棣临终前,为了避免兄弟相残,思想挣扎了很久,甚至打算传位给汉王朱高煦。但最终在杨荣的坚持下,决定传位给太子朱高炽。
朱棣嘱咐杨荣,要和杨士奇、杨溥辅佐太子朱高炽即位,保大明万世。最后由杨荣坐镇统筹,朱瞻基秘密潜入京城回去报信。朱高炽的江山才算是没被朱高煦夺走。
虽然朱棣的话有些穿越,此刻正史上至少杨溥还在诏狱读书。而太孙也没在军中,更不可能冒险回去报信。
但是这其实运用的手法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临终托咐后世的手法是一致的。实际上也就是把诸葛身后发生的蜀汉历史通过诸葛亮的预言来交代了。
诸葛兵法授予了姜维,承丞相之志的定是姜维;丞相百年以后,继任者蒋琬,蒋琬以后是费祎,然后诸葛亮就死了。
所以朱棣的遗言也涵盖了两个历史事实:
一个是朱高炽能够顺利即位,杨荣功不可没,而是的确有人悄悄回京城报信了;另一个是在“三杨”内阁的主持下,实现了“仁宣之治”。
永乐22年7月18日,朱棣在第四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而朱棣的贴身宦官马云找到杨荣、金幼孜等人,秘密商议如何处理?
杨荣和金幼认为,时局微妙,三军无主,稍有差池,便会造成混乱,应该秘不发丧,一切照常,稳定军心,继续班师回朝。同时应该秘密告知监国的太子,提前做好稳定时局的准备,国不可一日无主,应该让太子提前即位,然后再行发丧。
于是秘密派杨荣和少监海寿连夜秘密先行回到京师,向朱高炽汇报了情况,让朱高炽提前做好了准备,顺理成章地即位。
而对于朱棣身前是否有遗言,实际上就并不重要了。
作为支持朱高炽的不多的军中勋贵,张辅表示自己曾经临危受命,力保朱高炽即位。但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当年明月认为张辅这人实际上有点墙头草的意思;
朱棣的随侍太监马云,也声称自己在朱棣临终前听到过要传位给太子朱高炽的话。马云作为重要的当事人,算是朱高炽的拥立功臣之一,如此言论实属必然;
此外“听到朱棣临终遗言”的还有关键的杨荣。《大明风华》实际上也是按照这个逻辑进行展开延伸的。
所以朱棣极有可能时暴毙身亡,临终前很有可能和康熙一样,什么话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朱棣的棣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