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艾略特代表作
T·S·艾略特是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他在1922年发表的《荒原》为他在国籍上赢得了很大的声誉,这部作品被评为是十二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牌。而《荒原》也成为了T·S·艾略特代表作之一。
T·S·艾略特照片
艾略特在他的早期创作中善于把自己隐匿在诗句的背后,不断变换着面具和语气。诗句中的“我”大都是是戏剧人物,而不是作者本人。但是从总体来看,他更偏爱一种萎靡不振、无可奈何同时又不乏幽默的声音。这个特点使读者难以理解艾略特的早期诗歌。艾略特的诗作往往没有完整的思想脉络,他无数次开玩笑地引用拜伦《唐璜》中的诗行为自己辩解。
T·S·艾略特认为,在诗歌创作中有种两种:“想象的逻辑”和“想象的秩序”,它们不同于常人熟悉的逻辑和秩序;读者应该听任诗中的意象自行进入他那处于敏感状态的记忆深处,不必考虑那些意象用得是否恰当,最终自然会收到很好的鉴赏效果。表现这种“想象的秩序”和“想象的逻辑”最为充分的就是奠定艾略特现代派主将地位的《荒原》。在1935年至1942年之间艾略特所创作的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的《四个四重奏》,它们分别是《东科克尔村》、《烧毁的诺顿》、《小吉丁》和《干燥的塞尔维吉斯》。
12下一页在本页阅读全文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延伸阅读:T·S·艾略特代表作介绍 T·S·艾略特的写作特点 T·S·艾略特有什么成就 对T·S·艾略特的评价 责任编辑:maolejia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