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一部反映社会现状,带批判意义的小说,其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是其文学性,另一点,也就在于其批判性。书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真性情的鲁智深;勇武过人、心细如发的武松;性格良善而步步忍让的林冲等等,每个人都是性格迥异,特点鲜明,形象突出。
但《水浒传》读至最后,征方腊过程中各路好汉的死伤殆尽,最后真正得善果的可谓寥寥无几。我们所熟悉而喜爱的鲁智深,最终坐化;武松断臂,心灰意冷;林冲风瘫,结局凄惨,其余如张顺利箭穿心,刘唐被城门压成饼等等,可谓惨不忍睹,种种遗憾,令人内心愤懑,扼腕叹息!
所以《水浒传》读到最后,读者的内心是异常悲愤的,并自然将这一切都归咎于梁山的领导者宋江与其招安的举动,这也是宋江为何招致如此弊病的原因,听说李雪健老师在饰演宋江后还乡,面对的全是白眼,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水浒传》的作者,为何在前文重墨于各位好汉的忠义与无奈,而又给他们安排如此凄惨的结局?他们的这种结局,到底是什么原因和怎样的背景造成的?
《水浒传》悲惨结局的必然性
个人认为,《水浒传》悲惨结局具有其必然性。
无论是从作者本身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还是人物塑造来说,悲剧的结局都是必然的。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说,只有悲剧的结局,才能够深刻体现其批判性;从写作背景来看,作者无法改变既定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改变一个传承千年的民族中个人的思想;从人物塑造来说,作者无法改变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可以说,《水浒传》写到最后,这样的结局才是符合逻辑、人性与事态发展的结局。
针对其必然性,下面将从人物塑造,写作背景与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宋江所受的忠义思想的影响
首先从小说中的人物来分析。梁山一百零八人大部分人的悲惨结局,当然是源于老大宋江的领导,这种领导,是革命不彻底的领导,无论对错,总归是断送了其中大部分人。宋江,作为梁山第一把交椅,作为带头大哥,梁山最终的走向,是由他的意志来决定的。正因为他的主动招安,才有了征讨方腊,导致众好汉如麦子般被收割。
这是他的原罪,但也并非他一个人罪。其实《水浒传》中,宋江角色的内心,是充满着矛盾的,宋江在文初的定型是"孝义黑三郎",这其中,关于忠的成分就很少。我们看他私放晁天王就可以窥见一二。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在当时是没有太多合理性的,如果非要定性,更多的是强盗的行径。但宋江作为体制内的押司,在得到信息的第一时间考虑的是"义",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马上报信给晁盖,在这里,完全只有"义"的成分。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后来在"浔阳楼"题反诗,虽然此时宋江已经是饱受磨难,心态发生了变化,但从题反诗的行为来看,也说明宋江内心其实对朝廷的"忠"并非那么的强烈和根深蒂固,尤其是那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在当时可谓是极其大逆不道了。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但后期梁山上的宋江,思想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的"忠君"思想占据了上风,一直在筹划招安,当然此时也有"义",可能在他个人看来,已经属于报效朝廷,属于让兄弟们封妻荫子的大义。
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变化的原因个人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忠君思想的根深蒂固
中国的文人,骨子里还是具有一种家国情怀的,忠君的思想,是几千年社会传承下来的,很难改变。宋江本身就是一名官员,上梁山落草实属无奈,所以一旦势力做大,就想到招安报国,图个封妻荫子。另外,在任何年代,尤其是封建皇权时代,落草为寇都不是什么光宗耀祖的好事,反而会让家人抬不起头,用杨志的话说,就是"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这也是宋江转变的根本原因,此时他势力已经做大,已经有了忠君的条件。
中国人,主流的思想讲究的都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诚然是一种虚荣心,也是中国文化沉淀所造就,就如项羽所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为盗为寇,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的。宋江作为一名文人,在梁山已具规模的情况下选择招安,这不是宋江一个人的选择,而是那个时代受过多年文化熏陶的多数人的选择。
二、一个上位者求利后势必求名
宋江在前期不太具备忠君思想,甚至题反诗,有反意,却又在后期转变如此之快、之突兀,个人认为是其发展壮大后的必然选择与趋势。很容易理解,一个人在逐到足够的利、势力开始庞大后,开始追求的,势必就是名。
这就犹如今天的很多老板,在企业发展壮大,效益已足够支撑公司良性发展后,转而开始做慈善,扶贫,办学校等等,无非就是求名,这都是人性使然。宋江作为一个普通人,无论是自己想求名,还是给弟兄们求名,都没有脱离开这个本性。
悲剧的结局更加具有批判性和穿透力
从其文学价值来分析,悲剧的结局更加具有冲击力和穿透力,给读者能带来更多的震撼与思考。《水浒传》之所以文学价值很高,个人认为除开其文学性外,还有一点就是其批判性。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重点介绍过本书的批判性,包括对林冲等人步步忍让的刻画,对高俅恶的塑造,无不是强化其批判性。作者前期塑造林冲等人被逼上梁山的无奈,给人以极强的代入感;塑造鲁智深等人的真性情的理想形象,让人产生极强的喜爱与憧憬之情,无不为悲剧的结局做铺垫。最后悲惨的结局,将批判性升华至极致,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给人以强烈的反差与震撼。
悲剧是小说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其意义一是更加贴近现实,二是让读者产生同情,三是让作品更具震撼力与穿透力。日本文学作品在此方面就运用的比较突出,如《雪国》,如《失乐园》等等作品,用悲剧塑造一种独特的美感。中国也有悲剧式结局的例证,典型的如荆轲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被传唱至今,不就是有感于其中透出的悲壮的气氛?
但中国式的悲剧常通过神话色彩被冠以希望,这也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所决定的,悲壮而并不绝望,悲剧中仍留有希望,并从中引出一种反抗,拼搏的精神。纵观水浒,文初就引出一百零八天罡地煞星宿,文中又多次穿插神话式的桥段,如"张顺魂捉方天定","九天玄女"等的设定,乃至最后的"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都是绝望中透着的希望。
宋江奏道:“天帝哀怜臣等忠义,蒙玉帝符牒敕命,封为梁山泊都土地。众将已会于此,有屈难伸,特令戴宗屈万乘之主,亲临水泊,恳告平日衷曲。”
水浒传属于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小说
从作品本身来分析,《水浒传》并非是一本杜撰或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小说,而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改编和文学处理后的小说。
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北宋末年流寇首领,势力做到很大,横行山东,最后被招安,并参与征方腊。所以它历史的大框架已经决定了梁山的走向,是不可能推翻朝廷而自治的,唯一的结局,就是被招安,被消亡。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宋史·侯蒙传》
写历史演义类的小说,不脱离真实的历史趋势,这是小说家的基本行文规则,有例外,但很少。我们看《三国演义》,无论作者罗贯中如何亲刘,甚至将蜀汉的关羽、诸葛亮等人神化甚至妖魔化,仍然没有改写大的历史事件,最终关羽被杀,诸葛亮六出祁山仍然失败,蜀汉最终依然亡国。
结语
无论从人性、文化背景来分析,还是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背景来看,梁山的悲剧都是一种必然,读者对宋江如此的深恶痛绝,恰恰说明了本书在前文中对人物塑造,对逼上梁山过程塑造的出彩之处。
作者成功在前文塑造了一系列好汉的真与善,合理化了众人逼上梁山为寇,而又在最后以几乎全军覆没的悲剧来收尾,其中的遗憾,着实令人痛彻心扉。又在终章详写宋徽宗的不能明辨视听,以及奸臣的巧言令色。皇帝是非不明,不问责于悲剧的始作俑者,反而去找一个使臣的麻烦,可谓是无能之极,极尽讽刺之能!
次日早朝,天子大怒,当百官前,责骂高俅、杨戬:“败国奸臣,坏寡人天下!”二人俯伏在地,叩头谢罪。蔡京、童贯亦向前奏道:“人之生死,皆由注定。省院未有来文,不敢妄奏。昨夜楚州才有申文到院,臣等正欲启奏。”上皇终被四贼曲为掩饰,不加其罪,当即喝退高俅、杨戬,便教追要原赍御酒使臣。
喜剧的结局众所乐见,皆大欢喜,但不免华而不实,失却一种落地的真实感,毕竟革命是需要流血的,生活也并非都是万事顺遂!《水浒传》的悲剧色彩不仅没有让全书黯然失色,反而让本书的文学性和批判性更加出色和深刻,读后让人心内戚戚,掩卷沉思!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3-5]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宇宙是时间、空间、物质、能量 的总和。一般能理解的宇宙指人类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时间。对于这一体系的整体解释构成了宇宙论。在中国古代就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说法(即宇的意思是无限空间,宙的意思是无限时间),宇宙一词也出自于“旁日月,挟宇宙”。近数世纪以来,科学家根据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建立关于宇宙的现代科学理论,称为物理宇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