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赵南星
赵南星在明朝后期的政坛上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有声望的人物。追究其中的原因,除了他博学多识、赋有文才、清廉正直这些官员有具备的品格之外,恐怕要说他与东林党密切的关系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赵南星是东林党的领导人物之一,说起东林党肯定会提起赵南星。
赵南星
万历年间,大臣对于“国本”之争的事件中抗谏直言和顺从皇帝分成了两个对立的帮派,前者认为应该尽早册立太子,并对皇帝胡作非为的作风展开了斗争,主要是以赵南星、顾宪成为代表,之后逐渐形成了东林党。后者就是顺从皇帝,人数虽然少,但是有皇帝、首辅作为后台,气焰十分嚣张。
明代后期,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朝廷中的“君子”和“小人”都有了自己帮派的归属。东林党人在朝廷为官的时候,敢于对执政大臣进行弹劾,抨击当时作威作福的太监,并且批评朝政;当他们被削职之后,则通过发表言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议论朝政之事。
东林党人的政治言行与思想主张赢得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尤其是士大夫们的支持,许多朝廷内外的士大夫成为了东林党人或者是东林党的支持者,东林党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东林党代表了封建秩序的势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因此得到了社会阶级人士的支持。东林党赵南星作为东林党的首领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心愿和利益,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一致好评。
赵南星与反腐败
赵南星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以及社会问题,对于腐败的现象恨之入骨。赵南星反对腐败,反对那些大地主侵占农民家的粮田和土地,反对矿监使到处掠夺的行为,他要求对弊政进行改革,同时加强君主的集权制。赵南星在反腐败的事情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赵南星
首先,赵南星认为想要使得天下有所治,必须去除四害,分别指干进之害、倾危之害、州县之害和乡官之害。干进之害指的是那些为了谋求职位,用钱财来贿赂上官的人。倾危之害指的是奸邪的小人得志,而那些品德高尚的官员被削职。州县之害指的是盲目选用官吏,不问他们的品德。乡官之害指乡绅在乡里横行霸道,权力极大。
其次,赵南星指出要对那些贪官进行严惩,坚决抵制贪污的风气,同时主张要遏制住干进之风。那时每年地方官都用书帕的形式进行行贿,数量非常大,官员行贿的目的,就是想要谋求私利。对于这种风气,赵南星主张要给予扭转,对乞官者更要严惩。
最后,赵南星上疏谈论税收的事情。那个时候民间的工业不断壮大,官员经营的工业不断萎缩,到了万历年间,许多省份有了铜矿,逐渐被奸商为垄断,国家的税收减少,国库空虚。赵南星建议通过合理税收来促进商业发展,反对商税繁重的现象。同时提出要整顿税收,限制那些官绅的势力,他的这些主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责任编辑:maokaikai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