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璀璨的诗词天空中,从不乏耀眼明星。比如天才少年王勃、骆宾王,潇洒飘逸的诗仙李白,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以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等等。而且,他们大多是从小饱读诗书,年轻时就崭露头角,声名在外之流。
但这其中有一位诗人,他小时候却放荡不羁,是街头里巷人人嫌恶的小霸王。在经历过安史之乱后,才完成了个人生命的成长,从纨绔子弟蜕变成一名胸怀家国天下的爱国诗人。
他,就是韦应物。
1.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从小飞扬跋扈
说起韦应物,他的身世可不得了。他家是长安关中地区的世家大族,曾祖父曾担任过武则天朝的宰相。
在当时的长安城中,曾流传过这样一句歌谣:“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是说韦姓和杜姓两大望族,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高。
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韦应物,自然是被宠溺惯了。他从小聪明好动,酷爱舞枪弄棒,却不能安静地坐下来,认真地学习诗书。
及至少年时期,皇帝要选拔一批贴身侍卫。出生于高干家庭,又长得高大帅气的韦应物,自然成了被选拔的对象。
别人要拼尽全力才能达到的高度,才是他的起跑线而已。
15岁时,韦应物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这让他更加飞扬跋扈,骄横不可一世。
各位看官可自行脑补一番这样的场面:一群鲜衣怒马的少年,耀武扬威地从街头走过。若有人让他们看不顺眼,轻则一顿痛斥,重则拳脚相加。
他们以欺凌普通百姓为乐,一般人也是敢怒而不敢言,见了他只能远远地躲避。
除了这,关于韦应物的恶劣行径,有不少还是他自己后来回忆起来深感后悔的,比如:公然窝藏亡命之徒;白天聚众赌博,晚上四处游荡,看到年轻美貌的女子,便强行占为己有。
当地司法机关忌惮于他那显赫的家世,并不敢拿他法办。而这,更助长了他嚣张的气焰。
凡此种种,令京城恶少的臭名远播。
2.显赫家族,在叛军眼里狗屁也不是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谁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
要不是因为一场叛乱,也许,韦应物的人生就是一个由小恶少慢慢变成老流氓的过程。
可是,一切来得猝不及防。安史之乱打破了韦应物原来骄奢糜烂的生活。
那一日,叛军突然杀进京城,唐玄宗被吓得面如土色,仓皇中,带了爱妃和部分近臣匆匆出逃,甚至都没有通知韦应物一声。
那一刻,韦应物才深深尝到生活的苦水。原本显赫的家族,在叛军眼里狗屁也不是,惨遭洗劫。侥幸保全一命的韦应物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不知该何去何从。
流落街头的他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昔日耀武扬威的纨绔子弟,在这期间,受尽了世人的白眼。有一个成语叫“云泥之别”,说的就是他此刻的境况吧。
一天,他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行走,不觉中来到了华清池。但见昔日灯红酒绿、繁华高贵的温柔乡,如今竟是荒草丛生、断壁残垣,心头更有无限的感慨。
回首前尘往事,韦应物深深地为过去的行径而后悔。为什么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明白曾经的过错呢?
3.得遇贵人,让他有机会重返学堂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他黯然神伤、孤独无助之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父辈世交杨开府。
杨开府不但收留了他,更建议他应该重新走进学堂,以知识的力量充实自己的头脑。而这,恰好符合了韦应物此时的意愿。
于是,23岁的大龄青年开始进入太学读书。
因为年少时的顽劣,他腹无诗书,几近文盲。相较别人,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行。
对于这迟到的机会,韦应物格外珍惜,他摒弃了无效的朋友圈,每日只是焚香、扫地、静坐读书。
虽然,他参加科考并没有成功,但他的实力与努力,还是得到了认可。27岁那年,他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重新入朝为仕。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4.因为经历,所以常怀一颗悲悯心
韦应物从基层小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做一个好官。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曾经的苦难,让他常怀包容仁爱之心。他的仕途,也是起起落落,并不顺利。但无论在哪一任上,他都恪尽职守,政绩斐然。努力为百姓办实事,是他余生最大的追求。
他曾经给友人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因为官场的黑暗以及身体的原因,让他多次产生过辞官归隐的念头。但当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因为贫穷而流亡,于国于民,他的内心都非常不安。所以,又不忍一走了之。
这两句,流露出深深的忧国忧民的情绪,让人感动。
为官多年,他依然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晚年,离任苏州时,竟因为没钱返京而客死他乡。
5.他的诗作,奠定他在大唐文坛上的地位
韦应物的诗作,有对安史之乱后社会离乱、民生疾苦的反应,但更多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恬淡高远,清新自然又值得反复回味。
在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一句诗火了:“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其作者就是韦应物。
这句诗点燃了人们情感的共鸣。人生旅途,有许多的无奈,但幸亏我还有一瓢酒,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好的诗词就具有这样的魅力,它具有一种感发的力量,穿越千年的风霜,依然能熠熠生辉。
接下来,咱们再来聊聊韦应物另一首著名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描写暮春时节景象的一首诗。诗人不爱那千娇百媚的繁花,却独独喜欢生长于无人问津的溪涧边的野草。
其实,那自甘寂寞,于孤寂中依然要努力给春天增添一抹绿色的小草,不正象征着作者本人高标逸韵的风格吗?
而傍晚因为一场雨的缘故,春潮更加汹涌。在寂静无人的渡口,只有一叶扁舟随意的停歇在那里,更营造了一种旷达悠远的意境,给人感觉禅意满满。
都说“言为心声”,一个诗人的人格,也早已注定了其作品的格局。在经历了滚滚红尘中的繁华与凋零后,依然努力地热爱生活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安史之乱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