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八年的深秋,在紫禁城外的卢沟桥八旗训练场上,伴随着瑟瑟秋风,曾经称霸蒙古草原的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的骨灰在满、汉、蒙古各八旗将士的注视下被一挥而就,从此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草原饿狼在人世间彻底地消失了。
噶尔丹是康熙大帝后期最大的敌人,在将其彻底击垮后,大清王朝已经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内外稳定,征讨噶尔丹在康熙大帝所有的军事行动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和意义非常深远,而康熙大帝在这次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政治格局和渴望和平的态度得到了历史上的盛赞。
清初,蒙古三部和清王朝的关系
元朝灭亡之后,明朝时期以戈壁大沙漠为界将蒙古部落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到了明末清初之时,漠南蒙古最先归顺后金,而后从龙入关,问鼎中原,在蒙古三大部中,爱新觉罗家族和漠南蒙古的关系最为亲近,他们世代通婚,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漠北蒙古在皇太极时期也宣布和后金通好,并称臣纳贡,漠西蒙古在顺治三年也向清朝廷宣布归顺,开始朝贡。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尽管清朝天子是天下之主,是所有蒙古人的大汗,但是清朝廷真正能够控制的只有漠南蒙古,其他两部因相距较远且清王朝立国之初战事不断政权未稳,所以并未对其拥有真正的管辖权。
噶尔丹其人其事
噶尔丹全名绰罗斯·噶尔丹,他是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这个准噶尔部的前身就是明朝时期的蒙古瓦刺部,噶尔丹的祖先也先还曾俘获过明英宗朱祁镇,制造了“土木堡之变”,由此可见,噶尔丹家族有好战和侵略的基因,并且此基因很好的继承到了噶尔丹身上,并且噶尔丹还将此本性发扬光大,甚至其一度成为康熙大帝一生中重要的对手。
噶尔丹像
由于宗教信仰以及和青藏高原地域紧密型的关系,噶尔丹自幼就被送到拉萨与高僧大德共处,先后追随四世班禅博克多等宗教领袖学习佛法,噶尔丹非常聪颖,他对佛法的理解颇有造诣,他积极地与西藏僧侣高层联系,并且建立了友谊,得到了僧众和教民的支持。
噶尔丹在研修佛法的同时并未与准噶尔部失去联络,他经常回部落参与政治活动,康熙十年的时候,其兄僧格在漠西蒙古的内讧中被杀掉,准噶尔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拉萨,噶尔丹在宗教高层的支持下回到了部落,并一举当上了准噶尔部的首领,自此开始了他征战的一生。
在康熙大帝忙于平定三藩之时,噶尔丹趁机相继征服了漠西蒙古各部,建立了准噶尔汗国,由于清政府忙于解决内乱并未将重心转移到噶尔丹处,一时间他的实力大增,逐渐形成了对清王朝的威胁。
噶尔丹渴望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这是历史的倒退,和中原王朝终于刀兵相见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噶尔丹已经贵为大汗,可却野心勃勃,他始终认为自己能够成为成吉思汗一样的人物。
康熙王朝剧照
由于康熙年间战争连连,光“平定三藩”就打了八年之久,随后就打响了收复台湾的战争,康熙大帝无力西顾也是助长噶尔丹野心的原因之一。
拥有大蒙古意识的噶尔丹认为蒙古三部中的漠南蒙古已经和清政府融为一体,而夹在中间的漠北蒙古也逐渐开始被清政府一一渗透,从噶尔丹的角度思考,如果一旦漠北蒙古也归顺清政府,那么漠西蒙古将失去和清政府之间最后的中间地带,这样的话他们将会和清王朝兵戎相见,由于其狭隘的思想观念,所以他认为与其让清政府渗透,还不如自己单干,趁着清战争时机,先积累自己的实力,而后吞并漠北蒙古,最终和康熙大帝争夺天下。
噶尔丹勾结沙俄企图给清政府制造麻烦,他进攻蒙古各部,终于激怒了康熙大帝,将噶尔丹多年心血付之一炬
康熙大帝是一个圣君,他一直渴望和平,不希望战火延续,但是噶尔丹屡屡犯禁,尽管如此,在平定三藩之后,为了示好,康熙派出使团出访准噶尔部,这次出访非常有意思,是以封赏的形式进行的,由头就是感谢在平定三藩之时他们为国家所做出的的贡献。
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平定三藩噶尔丹非但没有尺寸之功,反而牵制了清政府的一部分兵力,康熙所做目的是为了安抚,愿意以德感化噶尔丹,尽量不制造战争,这次出访的主要目的就是和平。
同时在更深层次上,解决完三藩之乱,康熙工作的重心就转移到了边塞地区,给康熙制造麻烦的一共有三股势力,第一为郑经集团,第二为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第三才是噶尔丹。
为什么这么排序是有原因的,因为连年用兵国库已然空虚,而郑经集团隔海相望,经常袭扰东南沿海,而大清朝主要的赋税就在这个区域,如果不解决掉郑经集团,百姓深受海祸,那么财政收入就无法保证,并且郑经集团所代表的的势力是前明政府,所以无论是处于哪种角度考虑,首要任务就是先解决郑经的问题。
其次,噶尔丹和沙俄屡屡勾结,并且相互支持,企图分裂和侵略,但是要想解决噶尔丹就必须给其同盟严厉的教训,而且沙俄当时并不能对清政府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要先断其臂,在废其身,只有解决完沙俄才能全力以赴对付噶尔丹,但是如此一来时间就漫长了,噶尔丹的实力又壮大了。
喀尔喀草原
果不其然,正当清政府和沙俄当局谈判的空档,噶尔丹率大军攻打了漠北蒙古喀尔喀地区,使漠北蒙古各部遭受了一场大的兵灾,其中很多部落不堪其辱,举族迁徙,漠北蒙古各部宣布向清政府求助。
正当噶尔丹春风得意之时,突然其内部因争权夺利发生了内讧,噶尔丹一时间兵员骤减,为了积蓄力量再图发展,噶尔丹吃了熊心豹子胆打起了漠南蒙古的主意,这漠南蒙古可是清政府北防的最后一道防线,噶尔丹愚蠢的行为终于激怒了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迅速的解决完和沙俄的边界问题后,便决定亲征噶尔丹,第一次出征是在康熙二十九年,途中康熙偶偶染风寒便回了朝,但是清军将士们最终将噶尔丹击败在乌兰布通一带,可是这一次并没有消灭其有生力量,不过也已经极大地挫败了噶尔丹,噶尔丹向北逃窜,由于准备不足,康熙并未下令追击。
到了康熙三十五年,噶尔丹反叛之心依然不死,已经对战事准备充分的康熙大帝决定发起对噶尔丹的生死决战,康熙大帝再度亲征,终于历经数月在昭莫多(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南部)将其主力全部消灭,噶尔丹自此被康熙大帝彻底打残,再无翻身之力。在后续又进行了两次对噶尔丹的追剿,噶尔丹最终悲愤交加的病死在阿尔泰山之中。
尾语:
康熙大帝一生戎马,从他继位开始就处在各种政治漩涡之中,而他能脱颖而出这不是运气,而是其个人能力非常优秀,噶尔丹同样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只可惜他生错了时代,遇见了康熙大帝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康熙大帝一生致力于开疆拓土,在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上所做的事情,功不可没,为后世所带来的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击败噶尔丹的过程中,康熙不光在军事上震慑了企图分裂的分子,同样给予了沙俄侵略分子以打击和教训,说他是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