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中人们对于一个谋士最常用的褒奖之词,无非就是“谋略超群,智计过人”这一类的话语了。由此可见,古代一个谋士所出的计谋有多厉害,很可能将会直接决定其身份和地位的高低。
火烧赤壁
譬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就曾有过“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诸多谋略;还有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也有过“美人计”和“连环计”等计谋;甚至连江东老将黄盖同样也上演过一场“苦肉计”等。
王允
事实上类似于上述这一类克敌制胜的谋略,在我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过,其中绝大部分的计策和谋略,却大都是一些暗算突袭的阴谋诡计。而那些真正摆在明面上的阳谋,可以说确实是少之又少。
空城计
可能有些朋友对于阳谋这个词多多少少还有些不太理解,其实所谓的阳谋指的就是“无解之谋”,因此很多人都将阳谋称作“谋中之王”。至于阳谋的特点也是十分鲜明,简单来说相较于不可告人的阴谋而言,阳谋则明显要光明正大得多,它会将全盘的布局摆在你面前,然后让你自己跳入这个陷阱。而且,其最厉害的一个特点就是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巨坑,可当事人却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跳。
孙膑和庞涓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两个历史话题,便是我国历史上人尽皆知的两大阳谋。至于这两大阳谋到底有多毒?或者说这两大谋略究竟强到了何种地步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剖析一下。
第一大阳谋:围魏救赵
春秋战国时期虽说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比较混乱的时期,但不得不说这一历史时期确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而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这第一大阳谋“围魏救赵”,便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之手。
孙膑
据记载,公元前354年的时候,魏国命大将庞涓率兵讨伐赵国。当时骁勇善战的庞涓率领着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眼看敌军兵临城下,这才赶忙派人去齐国求援。齐王得到消息之后,当即便命田忌率军救赵,孙膑则以军师的身份一同前往。
孙膑
田忌率军出发之后,起初他想的是带着部队直奔邯郸,到时候便能与邯郸城内的赵军形成里应外合的夹击之势,可没想到孙膑却让田忌带兵直指魏国的都城大梁。因为,当时的魏军精锐皆在赵国。所以,大梁城内空虚的防卫根本就挡不住齐国军队的攻击。最终,庞涓在得知齐国进攻大梁的消息后,无奈之下只能就地撤军。
第二大阳谋:推恩令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曾大肆分封过许多的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王在地方上经历了高祖和文帝两个时代的经营和发展,到了景帝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而这种地方政权尾大不掉的现象,也开始威胁到了汉朝的中央政权。
虽说,汉景帝时期就已经实施过削藩的措施。但是,其结果却是导致了“七王之乱”爆发。直到汉武帝执政时期,诸侯王的威胁依旧存在,可一旦强势削藩搞不好又会再度引起战乱。此时,主父偃便将“推恩令”这项措施推荐给了汉武帝。而这项政令的关键之处就在在于诸侯王可以把封地继续分封给下一代的所有子孙,并封他们为列侯。
主父偃剧照
因此,这道“推恩令”表面上看确实是在向诸侯王的子孙后代推行恩惠,可事实上却在无形中削弱了各地诸侯王的实力(而且只会越来越弱),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各地诸侯王的叛乱。如果有诸侯王不实施“推恩令”的封赏,用不着朝廷派兵去处理,其封地内也会展开内斗。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有着自私的本性。
总得来说,这两大阳谋历经数千年都无人能解。那么如果你生在当时那个时代,而且也遇到了这两种阳谋的话,你又会怎么做呢?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见解和看法!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