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期,一般意义上讲,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春秋者(前770-前476),而战国为(前475-前221)。史学界一般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春秋战国严格地讲是现在研究史学的一个学术概念,近代学者把春秋战国合称为东周时期,前后绵延,差不多500多年,亦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乱战年代。
读到此处,人们不禁会问,大名鼎鼎的周王朝,怎么从“天下一统”的巍巍盛世,转瞬之间就变成了诸侯争相宰割的案上羔羊?这一切啊,必须要从一个人物说起,这人就是春秋王霸之业的开启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春秋霸主 —— 郑庄公。
(问鼎几许重?)
在周朝分封的早期,比起其他中原诸侯而言,郑国虽然算不上大,资格亦不老,但郑国着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其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幼子,并且世袭王位,是根正苗红的王室贵胄。后来周幽王玩火上瘾越玩越大,他“名正言顺”的招来了犬戎的攻击,结果郑桓公为了保护周幽王而壮烈殉国,至此以后,郑国王室以及郑桓公的继承者郑武公不得不搬出封地,迁移到如今河南新郑一带。
郑武公是大才,他的军事能力和经济能力都是一流水平。郑武公即位之后,一方面他继续遵守父亲大人的东扩之策;另一方面他迅速吞噬着周边的一些诸侯小国,把郑国的疆域不断锐利扩大。后郑武公又解放商人,为农民制定了一系列非常有利的政措,并高举“尊王”“爱民”之旗帜,快速凶猛地发展经济,与此同时他伺机伐胡,攻灭了东虢国和一些小小诸侯领地,为其子郑庄公的小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武公影视剧照)
郑武公这个人眼光极其敏锐,从战略层面看,郑武公选择了一个黄金地段。新郑这地方是中原地区的中心位置,土地肥沃,一马平川。也就是说,郑国虽小,但是富。在春秋早期,郑国的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到后来周平王东渡洛邑,建立东周,这也是在郑国的大力帮助下才完成的,可以说郑国的声望非常之高。
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儿子,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有王霸之心,跟他爹一样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他母亲武姜生他的时候碰到了难产,庄公脚先出来,是倒着生下来的,姜氏受到了严重惊吓,因此非常不喜欢他,但姜氏却对他弟弟公叔段宠爱有加。而且武姜不止一次的在郑武公面前说,要立公叔段为世子,尔后继承王业,但每次郑武公总是拒绝武姜,这让武姜很恼火。
(武姜不止一次的在郑武公面前说要立公叔段为世子)
最后,郑武公病倒了,即将不久于人世,这时武姜跑到武公面前,哭哭掩掩地说,您都到这个时候了,该为国家大事做考虑了,请立公叔段为世子,没想到彼时的郑武公虽然病入膏肓,但是大脑依然非常清晰,他严厉地拒绝了武姜,说世子非寐生不可,就这样,武姜让幼子上位的梦想算是彻底破灭了。
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逝,太子寐生即位,是为郑庄公。然郑庄公即位不久,母亲和弟弟开始找他的麻烦。而郑庄公这个人十分孝顺,对兄弟又十分仁爱,母亲和弟弟愈来愈恣意妄为,要封地,给封地,要封号,给封号,可以说他俩要什么庄公就给什么,就差把天上的嫦娥请下来给武姜当姐妹了!
但是他母亲和弟弟显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串联亲信,整合军队,想要取庄公而代之。就在公叔段想要狠狠干一票的时候,郑庄公率军轻而易举的把他打了个全军覆没,最后追杀到鄢城。这就是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公叔段被郑庄公搞下课之后,庄公非常生母亲的气,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遂把母亲送到了襄城颍阳居住,但是没过多久,庄公就后悔了,开始思念母亲了,觉得自己的话说得太狠。
(郑庄公狠下心说了这么一句话,可没过多久就又后悔了)
随后,在他设宴招待颍考叔时,颍考叔看出了他的意思,席间,就把好吃的东西故意藏到自己袖子里,郑庄公看完之后,大为不解,说先生这是何意?颍考叔说,家母常年粗茶淡饭,从未吃过君王赏赐的饭食,我想给她捎一些过去,这样才会心安!” 。
庄公听完大受感动,于是给颍考叔倾诉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苦衷,颍考叔听完之后说这很好办,您不是说不到黄泉终不相见吗,我们可以掘一宽阔地道,筑成甬道和庭室,并命名为“黄泉”,这样您就可以在这条地道里跟母亲相见了。庄公听完觉得十分之好,就安排颍考叔办理此事,事成后,庄公跟母亲武姜在地道中相见,抱头痛哭,遂冰释前嫌,这便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掘地见母”。
(掘地见母)
再说回来,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在解决了国内的矛盾之后,胸怀大志的郑庄公开始开始找外面人的“麻烦”,第一个对象便是弱邻许国。
实际上许国虽然小,但他是有靠山的,许国和当时强大的宋国以及卫国是军事同盟关系。但是郑庄公并不气馁,他想办法了拉来了东边齐国和鲁国的赞助,之后亲率大军击败了宋国、卫国、陈国、蔡国四国的联军,把宋国的公子冯扶持做了傀儡国君。随后公元前712年,郑庄公与齐国、鲁国联合吞并了许国。
(郑国的地理位置可谓十分敏感也十分微妙)
看着郑庄公这么整,有人自然是不高兴的,最不高兴的莫过于当时的周天子周平王。周平王找了个借口把郑庄公的客卿权力给取消了。毕竟这时期郑庄公羽翼未丰,周平王势力削弱,所以沟通了几次又和谐了,就有了著名的“周郑交质”。
周平王过世后,他的儿子周桓王决定打郑庄公这只大老虎。他先收回了郑庄公作为周王室客卿的权力,接着在郑庄公来朝拜的时候,给他摆足了做大王的谱,极尽羞辱。过了没多久,又自作主张,把郑国周围的田地划到了周王室名下。
郑庄公忍气吞声,没有说什么,但是周桓王还是不满足,于是在公元前707年,他决心想彻底解决掉郑庄公这个大麻烦,不久,周桓王纠集了陈、蔡、卫各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庄公。这次周军阵容非常强大,由周桓王亲自统领的中军,由蔡卫两国组成的左军,由陈国组成的右军,天子统帅的“御驾亲征”,天时地利人和似乎全占了。
(在不知不觉间,郑庄公悄悄地揭下了周天子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郑庄公这边就挺惨的,他的两个小弟齐国、鲁国说什么也不敢背“和天子作战”的罪名,干脆闪在一边看风景,于是郑庄公只能动用本国的军事力量对付周朝的大军。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的讨伐大军,与郑国军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县)开打了。战争的结果是,周朝联军乃乌合之众,简直如风中若柳,不堪一击,被郑国的百战之师一顿暴揍,周桓王的讨伐大军一路遁逃,狼狈不堪,而此时郑庄公的部将祝聃杀得眼红性起,最后还给周天子的肩膀上来了一箭。
这次算是玩大了,天子乃万金之躯,居然被射了一箭,实在是太丢脸了,自知理亏的郑庄公没有赶尽杀绝,于是放了条生路,让周天子逃了回去。
(郑庄公意气风发,此役之后,郑庄公的小霸之势遂成)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繻葛之战”,就这样以周桓王的大败,郑庄公的大胜而宣告结束。此战之后,郑庄公巩固了他在诸侯间的独大地位,不久后又率军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的进犯。“郑庄公小霸”的局面,也就这么形成了。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郑庄公之后,郑国就陷入了不断的内乱之中,国力被严重削弱。随后,郑国周边的齐、晋、楚等国先后迅速崛起,成为春秋新的霸主。而且郑国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十分敏感,它处于四战之地,甚至一度成为了晋楚两国交战的重要战场。尔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郑国又成了一个积贫积弱的羸弱小国,最终在战国时期,被三晋之一的韩国彻底攻灭。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