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被许多人看做是春秋五霸出现之前的小霸主,在他身上发生最著名的事情就是“郑伯可段于鄢”了,由于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喜爱小儿子共叔段,要求郑庄公优待其弟,共叔段在郑庄公的不断退让之下野心膨胀,最后起兵造反,被早有准备的郑庄公击败,看过这段故事的人都对武姜这个老太太心生厌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武姜和自己的丈夫,也就是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竟然是仇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烽火戏诸侯很不靠谱
这就要从另外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说起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讨褒姒一笑,用点燃烽火的方式戏耍了前来救驾的诸侯,最后敌人真的打来,诸侯们反而都没来出兵营救,西周因此灭亡,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关于这个类似于“狼来了”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了,我小的时候也对此深信不疑,可是长大之后再回看这件事,心中不免会产生疑问,周幽王和后宫的其他人真的就想不出来让褒姒笑的方法?至于这样大张旗鼓的折腾诸侯的军队吗,就算周幽王昏庸,真的做出点烽火的事来,那么一个女人站在高处,看到远处有无数军队来来往往,这种场面真的会惹人发笑吗?
烽火戏诸侯
如果一切都不符合情理的话,那么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就很有可能是假的,西周的确是亡于戎族军队入侵,后来有人为了给周幽王和褒姒的身上泼脏水,才编造了这么一个故事,这样就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周幽王得罪了什么人,西周灭亡之前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周幽王15岁即位,立申侯的女儿为皇后,史书称此女为申后,申后生了一个儿子,名为宜臼(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被周幽王立为太子,幽王三年,褒姒入宫,得到了周幽王的宠幸,褒姒也生了一个儿子,名为伯盘,周幽王爱屋及乌,对伯盘特别宠爱,于是他废了申后,还打算立伯盘为太子:
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太子知道在留在京师只会没命,于是逃出京师,投奔了自己的外公—申侯,周幽王为了让伯盘的位子更安稳,命令王师攻打申国,申人不肯交出太子,双方僵持不下,就在这个时候,曾国投降了西戎,西戎军队借王师不在关内之机攻打幽王,幽王在骊山战败,和伯盘死于战乱之中,西周灭亡,值得一提的是,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在此战中一直跟随在幽王身边,最后和幽王一同被西戎所杀
西周形势图
二王并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幽王死后,何人能够继位称为下一任周王,成为了摆在各路诸侯眼前的难题,《汲冢书纪年》云:
先是,申侯、曾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申侯认为,宜臼作为幽王的太子,于情于法都应该接管周朝天下,因此,申国和曾国、许国等诸侯一起立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而虢国和一些姬姓诸侯国则在携地拥立余臣为周王,史称周携王,而这一时期也被史学界称为“二王并立”时期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申国和曾国在拥立宜臼的问题上达成了政治同盟,再联想到幽王攻打申国时,曾国投降西戎,放戎族军队入关,很难不会想到申侯在西周灭亡一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二王并立初期,由于虢国拥立携王有功,势力渐渐膨胀起来,其他的诸侯国看着眼红,于是晋国、卫国等诸侯国渐渐的转向申国一边,两派势力一边互相攻伐,一边收拾西周灭亡后留下的烂摊子,最终在周平王二十一年,在周人、秦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平定了西戎之乱,而晋文侯则找准机会,攻入了虢国,将携王斩杀,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虽然乱局已平,但是周王室的关中故地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在关中重建丰、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于是周平王在郑武公、晋文侯的支持下东迁,把残破的关中部分地区封给了与戎族作战中表现亮眼的秦人,自己则在洛邑新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开始了东周的历史,但是此时的周王室丧失了大片故土,其管辖范围大致和一个中等诸侯国相当,实力远远不能和西周王室相比,再加上西周末年的乱局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各路诸侯国趁机兴起,周天子只能在表面上维持他的天下共主地位,列国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正式开启了
平王东迁
郑武公的遭遇是转折点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们会问,这和武姜有什么关系吗,我们要知道,虢公翰、畿内邦君、周王朝朝臣支持的是周携王,郑桓公作为周幽王的嫡系,他的儿子郑武公也应该支持是周携王的,为什么后来郑武公反而支持平王东迁呢,在《清华简》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郑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规孺子,曰:「昔吾先君...吾君陷于大难之中,处于卫三年,不见其邦,亦不见其室。如毋有良臣,三年无君,邦家乱已
这是郑武公去世后,武姜对郑庄公说的一番话,“大难”则指的是周幽王身死国灭一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那就是郑桓公在陪着周幽王殉国以后,他的儿子郑武公曾经在卫国待了三年,在这三年里,郑武公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也没能见到自己的亲人,要不是郑国国内有良臣支撑局面,恐怕郑国早就乱套了,换句话说,郑武公在卫国被软禁了
卫国为什么要软禁郑武公呢?《史记 卫康叔世家》里记载:
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
卫武公在犬戎之乱中立下大功,卫国是支持周平王继位的,卫国与支持周携王的郑国显然是站在对立面的,那么为卫武公软禁郑武公就有很充分的理由了,郑武公回国后,娶武姜为妻: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
影视剧中的郑武公
武姜的真实身份是申侯的女儿,而卫国与申国在拥立周平王一事上是盟友关系,本来支持周携王的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这本来就不正常,如果放戎族军队入关的事情真的和申侯有关,那么申侯就是导致郑桓公死亡的凶手,也就是郑武公的杀父仇人,郑武公之所以放弃之前的政治立场反而娶武姜为妻,与他在卫国被软禁一事必有关联
结语
以上种种,我们可以大胆推出整件事情的发生过程:周幽王想改立太子,派兵攻打申国,申国的盟友曾国却在此时放戎族入关,周幽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和郑桓公一起死在骊山,之后申国、许国等诸侯国拥立太子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而虢公翰等畿内贵族则拥立余臣为周携王,原本支持携王的郑武公被卫国软禁,在与卫国达成了政治妥协后,郑武公回国继位,还娶了仇人申侯的女儿,由于郑国立场的转变,携王无法回到郑国旁边的成周之地,只能寄居在虢国,最后被晋文侯所杀,周平王则在各路诸侯的拥护下开始了新的统治
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教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