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秦之名将,与其兄蒙毅均深得始皇帝信任,号称“忠信”。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秦长城和直道,劳苦功高。然而,秦始皇死后,兄弟二人为赵高、李斯所害,胡亥继位后,被赐毒酒而亡。
《史记 蒙恬列传》中载,曹操每次阅读《史记 蒙恬列传》中蒙恬临死时的话,都会泪流满面。蒙恬的话为何触动曹操呢?
一
蒙恬将死之时,言于使者: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大意为,我家三代有功于大秦,忠心耿耿。现在我手中有三十万大军,在你们要杀我的情况下,我有能力反叛,但我不会,因为不忘先主对我的恩典。
蒙恬手中有兵,但却慷慨赴死,宁愿身死也不背叛秦王朝和秦始皇,在封建社会忠君思想下,让多少忠臣为之叹息和效仿。
曹操其实也是有一腔热血,一心想要在乱世重振汉朝雄风。少年时,董卓为汉贼,扰乱汉室,曹操先是去刺杀于董卓,未成功,遂又组织起多达十八路诸侯,矛头直指董卓。
对于曹操来说,他一心想的是位极人臣,做大汉的丞相,今后的历史上能留下一个忠臣的称号。奈何当时世道已乱,各路诸侯只想偏居一隅或称霸一方,再无力撑大汉之心。
曹操知道,不以强硬之手段,则无法平定天下的诸侯纷乱,唯有以天子之名义,方能师出有名,更快的结束分裂局面。
然而,汉献帝却无结束乱世之能力,只是想急于获得权力。如还政于献帝,则天下仍然会战乱不息,难以平定天下,曹操遂“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天下均称曹操为汉贼,纷纷自立为王。可这并非曹操本意,此心中之苦自难以平息。
二
再说回到蒙恬,蒙恬本无反意,他对来赐他死的使臣说: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緥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他的话里意思是,当初周成王继位时年幼,是周公背着他上朝,平定天下,他也本打算仿效周公辅佐新帝。
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也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间以周公自比,可见他心向汉室,并无取代之心。他死后,希望在墓牌上刻上“汉故丞相曹操之墓”,可以为证。
由此可见,曹操与蒙恬两人皆因功劳过大,而被猜忌,谓之为反贼。只是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蒙恬用死表明志向,曹操则忍天下骂名只为实现抱负。普天下之人都认为曹操是汉之窃国贼,想要征讨。可他其实一直未曾废汉帝自立,反而维系着北方的和平。
曹操以蒙恬为知己,都有如周公般使国家兴盛之心,奈何均被人指责反叛。曹操心中的苦有谁能知晓,所以只有他读《史记 蒙恬列传》时,能真心领会到蒙恬将死时心中的痛,自然每次读来都会掩卷流泪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