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辛得位迷案。
在殷商的君王世系中,殷商的末代君主是帝辛,所谓帝辛,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纣王。
纣王的父亲是帝乙。根据《史记》等资料记载,帝乙有三个儿子,帝辛是其中的第三个儿子,帝辛上边有两个哥哥:即微子启和微子衍。
关于帝乙有三个儿子,为什么选择将王位传给小儿子,有说法认为是帝辛出生的时候,其母是王后,帝辛属于嫡子,所以应该作为帝乙王位的第一继承人。
不过,宗法制实则起源于西周,并且根据考古证据显示,虽然西周言之凿凿周文化和夏文化、商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出土文物却充分说明:周人扯了一个弥天大谎,因为商文化和周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比如周文化以宽容为主,而殷商则热衷奴隶殉葬。
并且根据考古资料证明,殷商在王位继承方面,完全不同于后世的嫡长子继承制,甚至父死子继,在殷商也并非传统惯例,因此,认为帝辛继位是因为嫡子继承的,事实上处于一种主观臆测。
二.九世之乱。
事实上,在商朝历史上,曾发生过因为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九世之乱”——先后有九个商朝君主卷入其中,主要原因是商朝在这个阶段奉行兄终弟及制度,而这一制度在当时,堪称有利有弊。
先说利。商朝的华夏,从殉葬制度的残忍来看,尚处于极其野蛮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伦理敌不过强权。因此商王想要保证商朝不被别的部落覆灭,就要选择有执政能力的人来担任。相对于儿子,弟弟往往年长,人生经验丰富,因此,商朝曾侧重兄终弟及,保证商朝不被别的部族推翻。
而弊端就是,当兄终弟及完成一个周期以后,王位该怎么传?传给下一代的话,必然引发纷争——事实上,“九世之乱”就是这个背景下爆发的。
不过,九世之乱可以佐证一点,那就是最起码殷商不是一个完全认同嫡长子继承的朝代。
三.帝辛得位猜想。
因此帝乙为何传位帝辛,多半不是因为嫡子因素,而是看中帝辛的才干。
殷商虽然当时是华夏各个部族、政权中最强大的一个,但并不代表没有外患。比如帝辛在位期间,殷商就和东夷爆发过大规模战争,有学者考证认为,帝辛在位期间,殷商和楚蛮也有过频繁的战争。这些情况都可以理解成:殷商的周围并不太平。
在这种局势下,帝乙选择王位继承人,一般考虑有能力的,而帝辛在帝乙的三个儿子里面,算是最优秀的,因此,帝辛做了商王。
然而,殷商没被东夷打败,没被楚蛮打败,最终还是被周国打败并灭亡了。
相关阅读: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