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信的父亲郑镛(有说是郑达,存疑),广东澄海县人。郑镛年轻的时候漂洋过海来到泰国发展,当时的泰国还是叫暹(xian)罗。1734年,当时正值雍正十二年,郑信出生。
郑信在幼年时期就被泰国大城王朝的大臣拍耶节悉收为义子。
注释:泰国统一的历史比较短,一般认为泰国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四个时期。大城王朝国祚417年,共有33位君主。
郑信
在幼年时期,郑信依照惯例入寺庙学习,后出任宫廷侍卫。年轻的郑信勤奋好学,这也为他后期建立功业打好了基础。
1764年,缅甸攻打泰国。郑信被泰王任命为首都卫戍司令,坚守首都。缅甸部队围城一年多,郑信的部队士气低落。为了避免被缅甸军队一锅端,他于1766年1月率领500人突围出去“打游击”去了。
此时的大城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各地城邦纷纷拥兵独立,泰国面临四分五裂的困境。但时势造英雄,缅甸的一个愚蠢的举动给了郑信力挽狂澜的机会。
郑信
1765年,缅甸侵犯清朝云南地区。此时的清政府正值乾隆执政,国力强盛,远非缅甸所能及(真不知道缅甸是怎么想的)。于是,清缅战争正式拉开序幕。虽然清军没能击败缅甸,但缅甸也不敢再入侵清朝。这次清缅战争给了郑信机会,缅甸将精锐部队都带走北上与清军大战,泰国境内的缅甸留守部队都是二线部队。
乾隆
郑信带领着部队就这样一点点将缅甸逐出泰国并统一了泰国全境。1768年,郑信定都吞武里,进位为泰王,史称吞武里王朝。
郑信在位15年,泰国东征西讨,国土面积不断扩张,将柬埔寨纳入自己的版图;同时在百废待兴的泰国国内完成统一,其功绩为泰国人民长久推崇。后世泰国人民不断拔高郑信的地位,将其尊奉为“吞武里大帝”或者“郑皇”。
郑信
但郑信执政晚期,由于长期征战百姓贫苦(有点像汉武帝晚期)加之内部军事集团权利的膨胀,郑信的反对势力逐渐增长。在郑信北征安南之际,吞武里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郑信的统治,郑信也被杀死。夺权成功的昭披耶却克里加冕为新的泰王,即为拉玛一世。昭披耶却克里继位以后就迁都曼谷,吞武里王朝终结,曼谷王朝开始。
昭披耶却克里本身也有少量的华人血统,在其继位以后向当时的泰国宗主国清政府上表谎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郑华。清政府对于这一点没有质疑,因此继续册封其为泰王,爵同郡王。
身穿郡王袍服的拉玛一世
为了让这个谎言继续下去,后世的泰王都有一个郑姓中国名字,最近才加冕的玛哈·哇集拉隆功就是拉玛十世,中文名字郑冕。
玛哈·哇集拉隆功
补充一个传说,当年郑信成为泰王,澄海县的百姓前往泰国为郑信庆贺。郑信的老乡离开之际,郑信赠送了十八个坛子。在回家的途中,老乡打开坛子发现坛子里装的是腌菜,老乡很生气就把坛子推进了大海,只有一个坛子带回了澄海。到了澄海,老乡才发现这个坛子里面装的上面是一层腌菜,下面全是金银珠宝。
如今在澄海县还有郑信的衣冠冢,泰国不少政要曾到此处祭拜。
相关阅读: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