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韩国、赵国,攻占燕国都城,燕王喜逃到辽东。剩下魏、楚、齐三个诸侯。论综合国力,魏国相对要弱,论距离远近,魏国又最近。毫无疑问,始皇下一个要灭的诸侯,非魏国莫属。
秦国虽然有实力击败魏国,但是要灭亡魏国,恐怕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始皇决定使用此前屡试不爽的离间计,离间对象是魏国的宗室安陵君魏咎[jiù]。
安陵君是魏王假的弟弟,年龄不大,这种还未经沧桑的雏鸟,正是策反的好对象。安陵君的封地在安陵,这个地方又称宁陵,安陵君又称宁陵君。
安陵正好联系着魏国西部与腹心地带,在魏国的版图上起到纽带作用。如果安陵纳入秦国,那么魏国西部召陵、襄城、鲁阳、昆阳等地将成为飞地。秦国若是拿下魏国西部这个板块,无异于断了魏国一支臂膀。
这个战略似曾相识,三十多年前的长平之战,秦国拿下韩国野王等地,让上党郡成为韩国的飞地,这两次谋划有异曲同工之妙。
秦国使臣先前就与安陵君有过接触,此番使臣亮出始皇给出的底牌,秦国用五百里封地交换安陵城。
五百里封地足是安陵五十里的十倍,安陵君想起了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换赵国和氏璧的故事。如果比照韩国降将南阳太守腾,让安陵君来当一个五百里地的太守更适合,给安陵君五百里封地,反而显得空中楼阁。
安陵君表面不置可否,秦人立即施加军事压力,一支五万人的秦国军队抵达安陵城下。安陵君却根本没有任何向始皇妥协的意愿,他决心与安陵城共存亡。
这一次秦人低估了魏人,韩国南阳太守腾和赵国相国郭开都不是韩赵的宗室成员,因此他们容易被策反投敌,安陵君可是魏王假的亲弟,威武不能屈,宁死不敢辱没魏氏家族的名声。
安陵君城中,数千魏军在安陵君魏咎的统领下,竟然无人有胆怯投敌之心,个个争先修筑工事,只等与秦军拼命。
这支五万人的秦军,泰山压顶而来,却并非要攻打安陵,仅仅是施加压力。秦人可不想在攻打大梁之前,徒然消耗有限的兵力。
秦军在安陵城碰壁,但始皇却并没有放弃灭亡魏国的计划。在始皇时代,秦军行动的一大特点就是直接攻打六国之都城,攻陷其都城,其他城邑必然土崩瓦解。
公元前225年,虽然休整还不太足够,秦国大军还是隆隆开动。这次领兵的大将,并不是王翦,依旧是王翦的儿子王贲。
秦国灭亡韩、赵、燕,分别由内史腾、王翦、王贲完成,王翦家族居功至伟,始皇不得不考虑王氏家族兵权过大的问题。
王翦、王贲父子二人能力太突出,要是弃之不用实在可惜,但是绝对不能两个一起用。始皇选择用王贲,将王翦招到咸阳,秘密监控起来。
王贲从燕国、赵国旧地调动十万大军,加上前期抵达安陵的秦军,约十五万人,浩浩荡荡杀往魏国都城大梁。
此时的大梁,早已深挖壕沟,广修战备,魏王假虽然即位才三年,但是保卫祖宗留给他遗产之决心,却异常的坚定。
大梁城屯兵八万,粮草足够三年之用,王贲这十几万人马,别说拿下大梁,还得防着城里的魏军出来反攻。
王贲为什么不多带兵力呢?秦国在几年内攻占赵、燕、韩大片领土,各地急需增派守军,能够抽调的军队确实不多。而且始皇对王氏家族也有防范之心,不愿给予太多兵力。
公元前225年的春天,王贲十五万大军,号称五十万,开拔魏国大梁城下。
大梁城三十里范围内,树木尽拔,屋瓦皆飞。秦军刀枪剑戟,排列如林,看起来军容鼎盛,连年征战却没有一丝疲惫之态。
王贲到达大梁的第五日,秦军的投石车、攻城车、擂木车都已组装起来,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鼓声响起,旗手会意,旌旗立即有规律地飘扬起来,秦军对大梁城进行围攻。
王贲在大梁城下遇阻,他软硬兼施,派出军中使臣,进入大梁城中谈判。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秦国使臣被魏军在城楼上当众斩杀,人头撑在杆头上示众。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特别是强势秦国的使臣,在战国后期,往来各诸侯国,待遇都非常高,魏国竟然敢斩秦国使臣!
图-战国初期魏国鼎盛时期
当时的魏王假,正式即位只有两年多,其人年轻,身材高挺,充满阳刚之气,也具有魏国先祖那种不畏强势的气概。
如果魏王假所处的时代背景不是强秦弱魏,而是势均力敌,魏王假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魏王假下令斩杀秦国使臣,意思很清晰,誓与魏国、与大梁共存亡。魏王假的性格脾气,与其先祖魏犨如出一辙,也是硬汉一条。
大梁城是魏武侯期间开始建设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因此建设的规格非常高,各方面考虑非常周到。
大梁不但城大,而且两面环水,一面是黄河,一面是汴河,这两条河距离大梁只有十几里地,护城河与黄河、汴河通过沟渠联系在一起。
在水利工程建造上,魏国人的热情和技术都是一流的,他们从大梁附近的黄河,开挖一条几百里的运河,一直通到南边的淮河,名为鸿沟。也就是说,从大梁城的护城河出发,脚不离船,便可到达楚国的陈等城邑。
大梁是战国后期中原最重要的水陆枢纽,虽然秦军也多次打到大梁附近,但是丝毫不影响南来北往商人的生意。一旦战停,各地通往大梁的大道上车马络绎不绝,南上北下的车队辚辚交错,昼夜川流不息。
王贲花了不少时间,弄清楚大梁附近的山川河流,决定水淹大梁。
魏王假斩杀秦国使臣,王贲很生气,却不乱阵脚,一面向始皇要求增兵,一面亲自披蓑戴笠,指挥人马挖水库,准备水淹大梁。
不久之后,水库和渠道陆续建成,又储备了十多天的大雨,水库中水势浩大。
决堤通沟之日,当年白起水淹鄢都的残酷景象,在大梁又重演。大梁城内外沟渠泛溢,城墙浸水三日,多处颓坏倒塌。
王贲引兵入城,在一场激烈残酷的水中巷战之后,占领魏国的腹心大梁城。
魏王假在最后时刻不得已献出玉玺和虎符,由于此前秦军伤亡比较大,王贲不怎么领情,将其掳上囚车,送咸阳交始皇处置。
魏王假的车队离开大梁不远,遭到“山贼”打劫,魏王假莫名其妙被砍死。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