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突袭了商都朝歌,牧野之战后商朝国力渐衰,面对自己的强敌已经无力抵挡,任凭他们的蹂虐,他们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要取代商朝的”周人“
周部落源自华夏民族,周人的祖先”神农氏“,在黄帝之后,边疆地区经常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不堪外来的侵略于是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有了安定的居所和肥美的土地,这些有利条件给了周人喘息的机会,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为最后的灭商奠定了基础。
周在古公亶父时期就有取代商的想法。 在古公亶父与季历的治理下周部落逐渐强盛。
但在同时商王文丁在努力拉拢周边各个国家的人,于是便把女儿嫁给季历,但周势力的崛起始终是商朝的隐患,日渐强大的周与日渐衰落的商相互猜疑,进而相互征伐。商王文丁为遏制周势力发展,杀了季历,周商矛盾陡然加剧。
周能灭商并非轻而易举,至少经过了三代的周王才把商朝所灭,而强大的商王朝并不因为纣王的荒淫无道而走向灭亡,与之恰恰相反,纣王的政治经济改革给商朝带来的内部震荡远比民间所说的暴君治国有力得多,正式这样的原因给了周人机会,从历史的本质上来说,周朝可以灭商其实是历史潮流发展的趋势,也是制度取代的一种社会变革。
商朝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度重视祭祀的王朝,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离不开关系,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在那个时期无一例外大多都是商人用于祭祀的工具,重视祭祀的商朝无论小事大事都要在祭司面前占卜一番,在学术界看来商朝的神权如此强大,在许多方面这些神权可以左右商王的意志,甚至直接就影响到国家的重大决策。
商朝能过存在六百多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朝的政体与神权不可分割。另外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是商朝能够延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说到商朝的祭祀制度,我们并不难想象到商朝对活人祭祀,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们陆续发现了许多大型墓坑,根据一起出土的甲骨文显示,这些墓坑里面的人员正是死于商人的血腥祭祀之下。这些骸骨无时不在印证着那一段被人们快要忘却的血腥文明,梦魇般悠长的恐怖岁月。在被考古学家发现之前,中国古文献里面并没有这样提起过商人的习俗,考古的发掘和更多甲骨文的出现向我们慢慢印证了这些疑惑。
“周”的称呼,可能就是商王武乙给予的。周族擅长农耕,于是“周”字卜辞写成“田”,金文写成“上田下口”。很像是在一大块方形田界的农田中,农作物很茂盛的样子。金文的“口”表示国家政令所出。“周”原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区的美称。与同一时期的各类王朝相比起来,商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还是军事上的成就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商代甲骨文“已形成完整的十进制系统”,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文字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商代经济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第一个经济发展高峰时期。手工业的门类齐全,技术含量高,最具代表的行业是青铜冶铸,“司母戊鼎”在中国甚至世界古代也堪称绝作,它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综合技术水平。超高的制作工艺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持。
小甲时期,开始商王朝的第一次衰败。小甲在位十七年崩。雍己继位为王,即位之初,册命伊陟、臣扈、巫咸等辅佐商王管理朝政。太戊继其兄小甲之位为王,有违嫡长子的王位传承制度。传说太戊时,发生了“祥桑谷共生于朝”的灾异现象,太戊恐惧中求问伊陟此事,伊陟说是殷道德衰的恶兆,太戊听从后,修行修德,使得祥桑枯死。太戊对山川鬼神格外恭敬,命巫咸加倍祭祀活动,命车正中衍作寅车。太戊在贤臣的辅佐下,扭转小甲时期的衰败。五谷丰盛,诸侯归附,商王朝进入第二次中兴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太戊在位七十五年陟,雍己或继其兄太戊为王,或继其兄小甲为王,其在位期间,殷道复衰,诸侯叛离,商王朝二次衰败。
从另一角度来看,商朝末期,上至贵族、诸侯,下至平民、奴隶,都被纣王欺压得不敢抬头,这不只压溃了他们的身体,也压溃了他们的精神。不是说他们不敢反抗,而是凭个人的力量实在无法与纣王相抗衡,因此他们急需一个可以带头反抗的人或组织。
这时候,周族出现了。周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他们的先民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泾水、渭水一带,也就是陕西中部和甘肃的东部地区。周族重视农业和大力发展农业,为当时农业的发展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夏朝初期,周族所在就是夏朝西部的一个重要方国,而周族,就是这一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尽管经历了夏朝的动荡,周国的发展也一直持续着,这离不开周国的农业基础。
深厚的农业积累为周国的民力、国力都得到了补充,从而能够在乱世中也得以存在。粮食就是发展的动力,农业展现的就是国力,因此周国在国力提升以后,也在不断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也是因为军事力量的依仗,周国的影响和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充分发挥发达的国力,建设重大工程,生产更多的工具和武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朝被周朝所取代并不是决定的事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那么的偶然,商朝末期,周武王十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周武王趁殷商主力远征东夷之时,在太公吕尚等人辅佐下,以兵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总兵力共四万五千人,东进突袭商朝。临行前,鱼辛谏阻。牧野之战周军大获全胜,后继续征伐其他列国,共灭99国,征服652国,击毙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并驱逐商朝大将飞廉于海滨。此外,周军还捕猎了犀牛、虎、熊、鹿等动物,获取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使参战者每人都能装配盔甲。尽管如此,周朝仍遵循秦朝以前,中国“兴灭国,继绝世”的传统,保留武庚的封地。
相关阅读:
|
|
|
|
|
|
|
|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印度 网红 土耳其男女共浴选新娘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