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段,但也是最惹人争议的片段,尤其是关于赤壁的大火,到底谁是主谋?各种阴谋论都很有市场。
是周瑜用火攻计打败曹操百万兵?还是诸葛亮借东风,助东吴一臂之力?或者曹操自己放火烧船,自毁营寨?还有很多其它更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说是小乔劝退曹操等等奇葩原因,但战争的发展自有其规律,赤壁之战有奇谋,但绝对没有阴谋。
第一,从战争的背景来说,当时的曹操号称拥兵百万,看似势力强大,其实大后方并不稳定,马超、韩遂都在关西,关西军是很大的后方隐患。但是曹操很早就想取荆州、下江南,只是平定冀州、北征乌丸,常年征战不断,一直没顾得上,也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东吴的鲁肃给孙权献“榻上策”,根本策略是要先立足江东,将来有机会再一统天下,也必须要先取得荆州。并且孙权在建安十三年春就发动进攻荆州的江夏郡。这种情况下,曹操担心孙权先取得荆州,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赶紧出兵。
第二,曹操夺得荆州后把刘表的儿子,继任荆州的刘琮撵到青州去,荆州的降将降兵难免慌恐。另外曹操自己的谋士、将军、士兵其实来源和构成很复杂,很多投降过来的。比如谋士里贾诩,原来是张绣的人。还有将军张辽,原来是吕布的部将。军队有原来的家族兵,也有青州兵和各地收缴的军队,内部矛盾和冲突不断。
而东吴到孙权的时候,在江东已历三世,与当地大族的关系盘根错节,内部相对比较稳固。而且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大都督周瑜极力主战,和孙权君臣一心。
第三,赤壁之战是一场水战,发生在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吴越地区江河密布,江东从春秋时期就有水战的传统,擅于用舟楫作战。曹军则擅长陆地作战。这一次舍鞍马而从舟楫,作战方式发生改变,缺乏水战的经验,导致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而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并不能得到曹操的绝对信任,本身的战斗力也有限。
第四,一个不可忽略的致命问题就是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江南天气潮湿阴冷,这种气候也是曹军所无法适应的。周瑜在战前就对孙权说:“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周瑜早料到曹军会因天气湿冷、水土不服而生病。事实也正如周瑜所预料的那样,曹军因为疾病,未战已折损将士,也严重影响了军队士气。
另外,决定战争大势靠实力,但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因素非常复杂,偶然因素往往也会成为左右一场战争最后结局的决定性因素。比如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的实力不如袁绍,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为自己家人入狱而叛袁降曹,给曹操献上乌巢焚粮之计,导致了袁绍的直接溃败,曹操也顺势平定北方。还有《三国演义》故事里的上方谷之战,万事俱备,只等烧死司马懿,结果偏来一场大雨,人算不如天算,让诸葛亮的策划好的灭司马懿之战泡了汤。
所以,关于赤壁之战,东吴还是胜在了天时地利人和。虽然《三国志》中曹操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并不能证明是曹操自己放火烧毁自己的战船,只是曹操针对东吴的一种心理战而已。
东吴赢得了战役,但最终还是丢掉了战争。62年后,公元280年,东吴灭亡。
作者:沅汰,《沅汰博物馆指南》主编,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