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唐代末年,各地军阀割据一方
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 安史之乱图
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藩 就是保卫,镇 就是军镇
再深入一点,历史上,但凡藩镇,其作用是护卫中央安全,屏蔽外族入侵,于是也就有禁军和外军的说法。
禁军,就是中央军,中央机构直掌。
外军,就是藩军,藩王直掌。
一般能称为藩镇的,地方军事权、民政权都是都掌握在藩王手中,民政权能收税,也就有财权,军事权能募兵统兵,也就有兵权,所以藩镇其实相当于藩国,自成体系,名义上受中央辖制。
历史上的藩镇,著名的有西周诸侯国、西汉诸侯国、唐末边镇、南朝荆州军镇、明初北疆九大边镇、清初边镇及将军府
西周诸侯国,严格来讲并不算藩镇,只是奴隶社会井田制的贵族分封,但是,有一个诸侯国有藩镇之实,那就是赢秦,秦国,是周王将肴山以西之地封给一位有功的将领而成立,只是当时肴山以西被犬戎占据,并时时进犯中原,秦国成立之初实际上没有一寸土地,都是从西部犬戎等少数民族手中夺来的,并最终成为防范犬戎等族对中原烧杀抢略的有力屏障,所以说初秦有藩镇之实。
西汉诸侯国,严格来讲也不算藩镇,只是汉庭给王子皇孙的封国,秉承的是以家治天下的观念,初衷虽好,可事与愿违,一个错藩令引起七王之乱,再加上淮南王兵变,要不是底子厚,西汉早就呜呼哀哉了。
唐末边镇,也叫节镇,那是典型的藩镇,一般集中分布在北疆与突撅的交界和西疆与吐蕃的交界,典型的有西域、北庭都护府,最高长官为节度使或指挥使,军政民政一把抓,最有名的就是安录山的三藩节度使,并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
南朝荆州军镇,也是典型的藩镇,抗击北朝的入侵以护卫江南,南朝宋齐梁陈的更替,基本上开国皇帝都做过或者能辖制荆州军镇,有这一镇在手,可以沿长江自上而下对扬州形成军事威胁,所以荆州军镇对南朝的影响很大。
明初北疆九大边镇,有大同、北平、辽东等地,当时明成祖朱棣就是北平的藩王,朱允文的削藩令,使得藩王朱棣召集其他各藩南征把皇位夺了过来。
清初边镇及将军府,最有名的自然是吴三桂的三藩和银川大将军府(那个将军叫什么我忘了),吴三桂的三藩是防止明庭残余势力的反扑,银川大将军府是防范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独立及入侵,只是最后都威胁到中央,让中央给收拾了。
宋朝军队低级指挥员。
隶属都(连)一级统兵官,即由步兵部队的都头、副都头或骑兵部队的军使、副兵马使管辖,位置在军头下,将虞侯上。左、右克平十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