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归来,修成正果,这是小说和电视剧里的结局。
其实,唐僧真正的结局并不美好,他的故事虽然倍受民众的拥戴和崇拜,并且身居佛教领袖的地位,但是他却陷入了当时的佛道之争,受到了朝廷打压,甚至被限制居住,直到病故。
想要了解唐僧死前是怎么样的,得从他取经后回到大唐开始说起。
盛名所累,失去自由
公元645年的一天,大唐长安城发生了一件超大型“追星”事件。在佛教的圣地——印度荣获了大师称号的唐僧,取经归来,返回长安,受到官员、市民以及所有寺院僧侣夹道欢迎,唐朝宰相房玄龄亲自主持盛大的欢迎仪式。闻讯赶来的百姓多达百万人,人群热血沸腾,阻塞道路,挤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
受到这种“超巨星”待遇的主角,自然是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即玄奘法师。
朝庭专门派了护卫队维持秩序,护卫玄奘带回来的宝物,有657部印度佛经,7尊珍贵的佛像,150多粒佛舍利。这么多难得一见的珍品被玄奘法师带回大唐,人们能不激动吗。
这一局面让玄奘明白了一个道理:译经,只有盛唐具备这种实力。
这一局面也让唐太宗明白了一个道理:招安,必须让玄奘还俗。
因为西行前,唐朝与突厥战事紧张,多次下达“禁边令”,不允许百姓私自出国,玄奘上表被拒,于是非法偷渡。如今归来,一呼百应的领袖风采,不能为朝庭所用,必成隐患。
唐太宗多次邀请玄奘还俗出任高官辅佐自己,玄奘都以译经为由婉拒。
最终两人达成了合作,玄奘用“自由”换取了唐太宗对“译经”的支持。
所谓修成正果,就是玄奘凭实力找到这份正式工作,而他并不清楚修成正果带给他的是什么。
玄奘接受朝庭的安排,住在长安弘福寺,从此有了住处。
唐太宗命人从全国各大寺院选拔9名优秀僧侣作为玄奘助手,协助他翻译佛经。朝庭负责各项经费,包括寺院修缮、保存佛经,人员吃住。
传播佛法不再是玄奘个人行为,成为国家一项浩大工程。
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母亲建造大慈恩寺,唐太宗任命玄奘为第一任主持。还亲自给玄奘翻译的佛经作序:《大唐三藏圣教序》,同时赠给玄奘一件价值百金的袈裟。
四年后,玄奘亲自设计建造大雁塔,保存佛经佛像。
玄奘传播佛法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度。
玄奘在盛唐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首先给他带来第一个打击的是他最有名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成书之后最早的用途并不是被朝廷用于佛教,而是用于血腥杀戮的军事。这与玄奘传扬佛法理念背道而驰。
玄奘虔诚信仰佛教,怀着慈悲之心弘扬佛法,将自己行程5万里,历时19年的取经见闻实录,真实的口述下来,他的大徒弟辩机奉唐太宗之命笔录,共同编写《大唐西域记》。
书中记录玄奘西行的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对西域和印度的地理贡献是空前的。
玄奘期待这本书快点完成,与人分享游历佛教圣地的喜悦。唐太宗也期待这本书快点完成,尽快了解西域地理民俗,为进攻突厥和西域那些威胁大唐的民族做好准备。
公元646年,在唐太宗的督促下,《大唐西域记》在玄奘回国的第2年就完成了。
唐太宗早在公元640年派兵攻灭西域高昌国,此后向西域各国推进的过程中,进展并不顺利。沙漠道路难行,粮草运输困难。西域很多传奇国家,时而联盟,时而投降,军情复杂,致使大唐不能保障丝路的安全,严重威胁大唐。大唐向西域进兵困难重重,迫切需要西域各国地理实际情况。
《大唐西域记》对唐太宗意义非同一般,被视为地理指南,此书完成第2年,即公元647年,大唐开始全面进攻西域各国,最终收复突厥,打通丝绸之路。
这是玄奘在大唐受到礼遇的最初价值。玄奘明白唐太宗对《大唐西域记》的喜爱不是为佛,而是为兵,也并没有气馁,他性格坚毅,通晓世故,他视取经和译经为自己的事业,只要能继续翻译佛经,《大唐西域记》用在国家其他事业上,他也能默默承受,毕竟写书也是传播佛教的一部分。
徒弟被腰斩,事业遭受沉重打击
玄奘主要工作是翻译佛经。
然而翻译工作十分艰巨,并不是1人之力能完成的,帮助玄奘翻译的9名优秀佛门子弟中,最著名的弟子叫辩机。
辩机被选为玄奘弟子时虽然才26岁,但依然才华出众,英俊帅气。颇有《西游记》中“唐僧”的神韵,是能吸引各路女王、女妖怪的存在,然而辩机并不具备“唐僧”的定力,香艳风流案最终败露。
受唐太宗之命,玄奘口述西行游历见闻,辩机下笔,编写《大唐西域记》。辩机陪同玄奘,经常有机会出入皇室,辩机随即认识了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性格娇惯放纵,是典型的公主病,放在民间就是“作死女”,易生事端。虽然已经嫁给丞相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为妻,但仍然密会辩机,两人相见倾心,私下里做下苟且之事。
本来交往是极其秘密的,不会漏给外人知道。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这个秘密被一落网盗贼揭开了。经过审讯,盗贼供出一个镶满黄金和宝石的名贵玉枕,是从辩机和尚的住处偷来的,查问玉枕来源,竟然是高阳公主赠送的定情信物。
《资治通鉴》记载“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凭借《大唐西域记》和翻译佛经的成就,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辩机和尚应该会成为一代高僧而不是一位淫僧。
没有人敢给辩机立传,正史也避而不谈,只有寥寥数笔。
高阳公主成为皇家最大丑闻,也是唐太宗最坑爹的女儿,但她没有因此事受到处罚,也没有因为惨死的辩机收敛,天下“作死女”的通病,就是一作再作,于是几年后的又一次“作死”而被唐高宗处死,还连累了房玄龄一家被清洗,此处放下不表,单说通奸事件对玄奘的影响。
和尚通奸皇室公主,在长安城影响极其恶劣,人们纷纷质疑僧侣的品行,影响人们对佛教的信任,破坏了玄奘和皇室的关系,作为辩机的师傅,他自然要承担教徒不严的责任。
此后,出于无奈,玄奘努力修复与皇室的关系,多次为皇室成员祈福,包括为武则天生子祈福。
同时辩机的去世,使玄奘缺少一名得力助手,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夜以继日的翻译佛经,这严重损耗了他的健康。
唐朝借助玄奘抑佛重道,晚年遭受致命一击。
佛门清苦,生活不易,玄奘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僧侣争取生存空间。
公元655年,玄奘上表唐高宗,要求调整佛道名位,惹怒高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唐高宗回复:“佛道名位,先朝处分。”当天就拒绝了。
原来,唐朝的国教是道教。李渊颁布《沙汰佛道诏》记载:“浮惰之人,苟避徭役。”意思是:僧侣是懒惰的人,逃避徭役,对国家没有好处,命令还俗。
唐太宗也曾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直接划定佛道地位,明确佛教排位在道教之后。
但是,佛教在民间发展日渐崛起,有超越道教的趋势。玄奘归唐引起轰动一幕仍然令李唐皇族记忆犹新。
当初,唐太宗看中德高望重的玄奘,也是为了掌控佛教,防止佛教势力做大,给予什么待遇,修建何种规模的寺庙,这些都要皇族说了算。这才是玄奘的真正价值。
玄奘明白犯了李唐大忌,自己西行19年,没有吃透政策,高估了自己的贡献。
玄奘上表要求去嵩山少林寺静修,再次被驳回,并要求他以后不要再提。
朝廷的决定昭然若揭,玄奘年近60岁,连去一个理想寺院的自由都没有,这已经形同高等级软禁了。
玄奘决定避祸,求往陕北玉华寺翻译《大般若经》,这里是皇家的避暑之地,但远离了权利中心,从此专心翻译佛经。
三年后,玄奘62岁时,因为一次意外摔倒受伤,几日后,就悄然离世了。出殡那天,百万民众自发送葬。
一代高僧功成名就后,结局却如此悲凉,在近似幽禁的环境中生活了19年。
但是,他为中国佛教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一生所翻译的佛经多达一千多卷,其中,他所译的《心经》就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他《大唐西域记》更是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为我国的历史增添了色彩。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